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机器人教育:现状、问题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机器人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载体,机器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机器人教育正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在阐述教育机器人概念和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机器人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从产品研发、教育应用、标准研制、协作研究等方面提出推进机器人教育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机器人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课程、机器人活动接踵而来,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本文根据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通过对机器人教育平台的创新,促进机器人教育教学和机器人活动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机器人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益  张剑平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11):108-112
机器人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也缺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本文分别对美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中的机器人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在基础教育领域,从实施类型出发,介绍和分析了若干典型案例及其特色;在高等教育领域,从机器人课程与机器人学习平台两方面,分别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以及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机器人学习平台TekBots作为案例。最后探讨了美国机器人教育的特点以及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福州市课外机器人教育发展现状,特别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我们对福州市五家课外机器人培训机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我国机器人教育产业由来已久,发展仍然不尽完善,存在专业师资匮乏、课程体系混乱、影响小众等诸多问题。由此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及发展建议,包括加强校企合作,培训优秀师资;重视思维培养,明确机器人教育定位;成立机器人教育协会,推进行业标准制定;创新教育形式,推动机器人教育普及化;开发网络线上课程等。  相似文献   

5.
融入STS教育理念的机器人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机器人应用的不断深入,对机器人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保持学科知识结构与理解三者关系之间的必要张力,体现了对现实世界的全面理解.从对机器人教育各个要素的分析可见,把对机器人教育问题的研究放置于STS教育视野下,并且将STS教育理念融入于机器人教学过程中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以STS教育思想为架构,以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上对如何在机器人教学中融入STS教育理念进行了探索与设计.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基础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有关机器人的教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机器人教育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前沿领域,它具有创新实践性和高度的综合性。机器人教育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未知领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机器人教育对机器人工程人才的培养、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校开展机器人教育背景的基础上,讨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重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对机器人工程人才培养的区别。简述了我校在机器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训平台建设、机器人学科竞赛等方面的情况,最后提出了机器人方向机器人教学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教育走入中小学校成为必然趋势,机器人教育也必将给科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活力,智能机器人将成为青少年能力、素质培养的智能平台。开展智能机器人教育是提升学校品位、创建新的特色窗口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许多中小学都开始利用机器人教育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机器人教育将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新的活力,机器人也将会成为青少年能力、素质培养的智能平台。本文通过中知网,查阅并分析“机器人教育”相关文章,回顾了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发展历程,分析了发展趋势,以助我们发现问题,把握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福州市机器人教育的发展状况,对福州市开展机器人活动的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在调查结果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参与机器人教学的经历,阐述福州市机器人教育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推进机器人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慧鱼模型”的机器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针对机器人课程的教学与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以慧鱼模型为教具,探讨了慧鱼模型在机器人课程实验中的应用方案与实践过程,阐述了进行机器人实验改革的一些收获。慧鱼模型在机器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为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与教育机器人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开展,因特网上的教育机器人资源网站也越来越多,这些网站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点。本文试从资源提供者的角度对现有的教育机器人资源网站进行分类,随后对分类后的网站做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网站的信息内容,开发团体,以及与人工智能学科教育资源建设相结合这三个方面对教育机器人资源网站的开发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张国民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2):137-140
该研究以准实验研究方法为主,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对程序设计模块的教学要求,对如何运用虚拟机器人实施程序设计教学进行了设计和实践;最后,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利用虚拟机器人教学能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也学习了机器人相关的知识,同时利用虚拟机器人于程序设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开展机器人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人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平台,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也是学校创新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笔者结合多年学习、研究机器人以及从事机器人教学的实践经验,探索了我国高等院校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介绍了安徽理工大学机器人教育的具体实践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教学与高职创新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职开设创新类课程非常必要和紧迫。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讲述了机器人的教学平台在高职进行创新教育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一些解决办法以及机器人创新教育的三个阶段,并用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描述了高职创新教育如何作为科技活动的一个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6.
教育图像资源搜索引擎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是基于内容的教育图像资源智能搜索引擎的核心工作之一。该文从线程池技术的角度给出了CBIR教育图像资源搜索引擎智能机器人的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讨论了智能机器人中线程池技术的优化及其基于Agent的通信,最后给出了基于线程池的CBIR教育图像资源搜索引擎智能机器人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RHINO教学机器人空间定位的软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RHINO教学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和两级计算机控制原理。并在对其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单通道控制以及对关节量的示教再现等程序。详细分析了机器人在等臂长度下实现机械解耦、坐标转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工科"等一系列行业背景和国家政策,对高职机电类人才提出新需求,培养具有交叉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成为主方向。实践表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人,一定是具备多学科理论基础和很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机器人技术涉及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最佳载体。鉴于此,在机器人课程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传统的机器人课程的教学形式,借鉴案例教学的理论和经验,将机器人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合理融合。  相似文献   

19.
系统设计采用高性能八位微处理控制器STC89C52RC单片机为核心,信号分别由机器人前后安装的光电传感器和机器人前面安装的触角传感器采集,经主控制器的I/0口处理后,用于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决策,使其能够寻迹、避障行、抓取物体、搬运物体,同时发出PWM波驱动直流电机对机器人进行加速减速和转弯控制.  相似文献   

20.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掀起了人类历史上最具颠覆性的智能化革命,深刻地改变了技术与人的关系。以人工智能(AI)为驱动力的智能机器人技术,正逐步进入学校与课堂,赋能教学创新,催生了整合智能机器人的新型教学与学习生态系统。基于此,从智能机器人的内涵出发,梳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特征与教学功能;结合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应用典型案例,审视智能机器人作为教学赋能之要素。通过计算与连接工具,探讨智能机器人助力精准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智慧学伴、智能测评、大数据教学过程管理、人机协同"双师课堂"等方面的教学应用;从教学系统变革层面出发,以智能机器人为增强要素,促进教育系统的协同与治理;支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补偿性教育技术应用,教学管理智能化,助力学校教育"智"理等;同时,结合现实提出智能机器人在教学应用中面临的五大挑战,以期为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的教育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