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和英国欢迎以联合国的名义向伊拉克增派维和部队,但拒绝与这样一支部队分享决策权的态度令许多国家非常不快。在伊拉克重建问题上,今后联合国仍将努力维持自己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姿态  相似文献   

2.
梅子 《湖北档案》2010,(1):92-93
1970年夏,美国驻越南某集团军接到五角大楼密电,令其迅速派出一支小部队,前往一个叫“冲文”的雨林地带,营救被越共俘获的美国7人高级军事考察小组。美军立即决定派出“飞虎连”前往执行任务。当天夜里,上尉马丁奉命率领100余名全副武装的美军官兵,深入越共控制区,在预定地点悄悄潜伏下来。  相似文献   

3.
1970年夏,美国驻越南某集团军接到五角大楼密电,令其迅速派出一支小部队,前往一个叫冲文的雨林地带,营救被越共俘获的美国7人高级军事考察小组。美军立即决定派出飞虎连前往执行任务。当天夜里,上尉马丁奉命率领100余名全副武  相似文献   

4.
2009年1月,我国第九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与巴基斯坦、乌拉圭、孟加拉国、印度、玻利维亚等多国维和部队进行联合卫勤演练。这也是我国2003年向该地区派遣维和部队以来首次与外军开展联合演练。当天上午演练刚结束,参加演练的一名战士便将演练活动采写成新闻稿件迅速发出,仅仅过了1个小时,新华社便通过中文、英语、法语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事件。  相似文献   

5.
扬威 《航空档案》2004,(4):23-24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前苏联派出了一支航空志愿部队进入中国,协助中国人民进行空中抗日作战。其中,一名飞行员就是奥帕索夫。奥帕索夫属干比较勇敢的前苏联飞行员.志愿来华进行空中抗日作战,可以飞两种战斗机:伊-16和伊-15“比斯”战斗机。他来到中国后不久,就部署到长江的武汉肮空基地,开始迎战日本法西斯的空中入侵作战。  相似文献   

6.
《未来军事家丛书》 吴文智 孙维新/主编 大32开/简精/2002年9月出版 《未来军事家丛书》(共8种)向广大青少年和军事爱好者展示军中霸王花的风采、特种部队的壮美、维和部队的功绩、军事外交官的魅力、数字化部队的神奇;为读者描绘“碧空雄鹰”、“海底蚊龙”、“流动国士”、“铁甲洪流”的恢弘蓝图。丛书贯穿着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以丰富的内容、详实的材料、精美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出兵,开赴一个“和平战场”,武器不是坦克机关机。这次出兵的中国军队将接受一位叫桑德森的澳大利亚人节制,臂上佩带联合国标志。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历史将记住1992年4月16日,中国军队加入了联合国迄今最大的维和行动。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将记住1993年3月8日,她命名这支出兵部队为“维和首功大队”。  相似文献   

8.
摩加迪沙的萨哈菲(即阿拉伯语的“记者”)饭店是在战争废墟之中的一座4层楼白色混凝土建筑.它的位置非常适合记者房客的特殊需要.它俯瞰着摩加迪沙南部的K-4环形路,是这座危险城市中最危险的地点.在最后一支联合国部队撤出之前,索马里两个小派别之间发生激烈的交火.当时,几名记者脸朝下趴在萨哈菲饭店布满灰尘的瓷砖地板上.子弹打碎了窗玻璃,在墙上留下一个个弹洞.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支强大的“笔部队”范长江没有进过新闻学校,他走的是自学成才的道路,可是,他一旦成为新闻事业家,就非常重视新闻干部的培养工作。他在这方面的论述也是很多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笔部队”。1940年3月,他在《退步与进步》一文中,提出中国新型新闻事业,需要强大的“笔部队”的观点。半年以后,他在创办国际新闻社两  相似文献   

10.
乔天富  江志顺  李靖 《军事记者》2005,(9):i0001-i0001
8月下旬,中国和俄罗斯联合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和平使命——2005”军事演习,双方共派出陆海空三军部队1万多官兵。这里展现的是此次演习的一组镜头。  相似文献   

11.
《四川档案》2014,(3):5-5
今年是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和部队(UNFICYP)成立50周年,同时也是《蓝色贝雷帽》杂志创刊50周年。为庆祝这一盛事,IINFICYP建立了《蓝色贝雷帽》网上档案馆,回顾50年的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12.
一支在美国援助下建立起来的“反毒部队”,成了玻利维亚的一大毒害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与地位日渐提升。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步履也从艰难的“第一步”探索中前进,变成如今的“昂首阔步”常态化运行,拓展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道路,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张红 《出版参考》2011,(5):12-12
本·拉登死了。接连几天,相关消息铺天盖地。全世界各路媒体各显神通,为这个“世界头号恐怖分子”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击毙本·拉登是“我们在打击基地组织的努力中,迄今为止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就”。美国一片狂欢气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本·拉登被击毙是全球反恐努力的转折点。多国首脑也纷纷发表声明,表露欢欣鼓舞之意。  相似文献   

15.
“神六飞天”,举国瞩目。《南方日报》派出一支由6人组成的一线采访突击队.其中包括我和另一位摄影记莫伟浓。由于我没有正式的采访证,也就意味着这一次要在劣境中“作战”。  相似文献   

16.
在奥运圣火点燃的前夕,广州日报“进军全球奥运城”大型采访活动出发仪式举行。分别精通多国语言、被称为“联合国”采访团队的14名记者和从众多报名者中择优选拔的2名“市民记者”,将兵分四路,足迹踏遍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走访曾经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全球21个城市中的15个。  相似文献   

17.
6月12日,当俄罗斯维和部队的一支先头部队抵达南联盟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市时,受到了科索沃塞族居民的夹道欢迎。几名塞族居民站在俄罗斯坦克上挥舞南联盟国旗。  相似文献   

18.
“接合部”是一个军事术语,其本义是指“作战时两个部队战斗队形或阵地相连接的地方”(《军事大辞典》第7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版)。军事常识告诉人们,“接合部”因其容易让人产生麻痹和容易被人忽略而成为薄弱的部位,作战时,它往往会成为攻击或被攻击的突破口。有一部电影叫《渡江侦察记》,它讲述的是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人民解放军一支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侦察敌情的故事。而这支侦察小分队插入国民党军江防部队所选择的位置,就是其两支守军的“接合部”。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机关“不声不响”进驻北平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央警卫团派出7个连共800多人,以“北平市公安总队”的番号进入北平。虽然部队进驻北平,但大家的心里却始终悬着,此时的北平并不太平。  相似文献   

20.
《博尔塔拉报》是博尔塔拉蒙古自冶州党委机关报。多年来,报社热情为边防部队培养通讯员,据初步统计,从1960年报纸创刊至今,已为部队培养通讯员500多名。他们之中有的成了部队的新闻宣传骨干,有的转业后活跃在新闻工作岗位上。他们都有切身的感受:《博尔塔拉报》是通讯员成才的“摇篮”。报纸创刊后举办的第一期通讯员学习班,就邀请了26名部队战士参加学习。此后,期期都吸收部队通讯员参加。他们年年都要派出有经验的编辑、记者,深入风雪边防线,一边采访,一边辅导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