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小方 《百科知识》2023,(19):44-51
<正>对于今天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而言,花鸟市场中的鹦鹉绝对是热门且常见的禽鸟。它的羽毛鲜艳惹眼,鸟喙弯曲而强劲有力,爪趾粗长可直立行走;它的个头大小不一,但多性情温和、叫声婉转,个别品种经训练还能模仿人语,被视为最聪明的鸟类之一,很适合作为家养宠物。在文化领域,鹦鹉的身影熠熠生辉,不断闪现于世界多地的文学、历史和哲学著作中。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到英国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从佛教经典中的大量鹦鹉故事到好莱坞动画大片《里约大冒险》……鹦鹉都以聪慧、机智、灵巧、可爱等形象出现,为世界文化画卷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毕役 《百科知识》2014,(3):33-33
正在我国,饲养鸟类并训练其学舌的历史很悠久,至今人们仍然乐此不疲。那些擅长学舌的鸟儿主要有鹦鹉、八哥、鹩哥以及松鸦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口腔一般比较大,舌较柔软,多呈短圆型,性情较温顺,聪明善学,经过调教训练就能学舌,特别是模仿人语,有的甚至可以背诵简短的诗歌。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鸮鹦鹉很委屈,它已经连续好几天向鹦鹉家族管委会写抗议信了。这是怎么回事?事情的起因是鸮鹦鹉在家族聚会上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任谁听了别人对自己说三道四也会生气,更何况是从不受气的鸮(xiāo)鹦鹉。对此,鹦鹉家族管委会决定进行—次调查,为鸮鹦鹉正名。在调查中,鹦鹉家族管委会发现,鸮鹦鹉确实拥有太多与普通鹦鹉不一样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另类鹦鹉     
正新西兰南岛上,有一座南阿尔卑斯山。在南阿尔卑斯山靠近海岸的地方,几只鹦鹉在荒地上嬉戏。它们有着橄榄绿色的羽毛、粗大的鸟喙,一边嬉戏,一边发出快乐的叫声。在离它们不远的林子里,我变成一棵假山毛榉,枝叶间停着一只鹦鹉,长相和它们一样。鹦鹉说:"树魔法师,你把我变成鹦鹉了?"我摇动树枝,说:"小小,这种鹦鹉叫啄羊鹦鹉。"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在打游戏时常常会有一个等级排名,等级越高,战斗力就越强。而研究者发现,动物学界中的和尚鹦鹉竟然也会进行战斗力排名。和尚鹦鹉当然不是一种脑门光秃秃的鹦鹉,而是一种可爱的明绿色鸟儿,它不仅像其它鹦鹉那样会模仿人类说话,而且还会精心设计攻击等级,即对自己同胞的战斗能力进行排序。一个刚刚聚在一起的和尚鹦鹉群体,并  相似文献   

6.
动物也疯狂     
飞机上,一只鹦鹉对空姐说:“给爷来杯水!”猪也学鹦鹉,对空姐说:“给爷来杯水!”空姐大怒,将鹦鹉和猪都扔下了飞机。这时鹦鹉对猪说:“傻了吧?爷会飞。”  相似文献   

7.
鹦鹉的建议     
正有个商人养了一只鹦鹉。他非常喜欢这只鹦鹉,把它关在银制笼子里,喂它水果、坚果。因为这只鹦鹉非常聪明,会说话,商人还要提供它索要的其他东西。鹦鹉渴望自由,经常要求得到自由,但商人总是回答:"还是要别的东西吧。"有一天,鹦鹉对他说:"给我自由,我就给你三条建议,对你大有裨益。"商人爱那只鹦鹉,但他更爱钱。他想:"它的建议要是能帮我积累财富,那就值得。""好吧。"他打开了笼子。鹦鹉跳到他的手上:"永远不要为失去财富而悲伤。"商人认为这条建议平淡无奇。  相似文献   

8.
广闻博见     
鹦鹉智商可比幼童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鹦鹉只会盲目模仿,但这种固定认识遭到美国科学家的质疑。一项长达30年的研究表明,鹦鹉不仅会做加法,识别形状、颜色,还能辨认出100种不同物体。发表这项研究结果的科学家表示,鹦鹉的大脑差不多与核桃仁一般大小,它们的智力水平与人类幼童  相似文献   

9.
正新西兰有一种鹦鹉拥有魔力"笑声",能把"快乐"传播给同类。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称,这种鹦鹉是新西兰特有鸟种啄羊鹦鹉,其成年体长可达50厘米,因经常攻击羊群而得名。这个最新发现使啄羊鹦鹉成为已知能通过发声传染情绪的第一种非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0.
鹦鹉学舌有心意没养过鹦鹉的人都认为鹦鹉学舌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但养过鹦鹉的人却总感觉鹦鹉说什么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它的小心眼里有考虑呢。但一直没有人去认真研究鹦鹉说话到底有没有意图。最近,美国乔治亚州大学的研究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分析发现,鹦鹉学舌时,说什么还真的不是  相似文献   

11.
"啊哦啊哦诶啊嘶嘚啊嘶嘚咯嘚……"号称神曲的《忐忑》引来爱学舌的鹦鹉凑热闹。最近,网上流传一段视频非常搞笑:一只凤头鹦鹉摇头摆尾激情献唱,唱到酣畅淋漓之处,用力甩几下漂亮的黄色头冠,最后甩头都不能表达它"忐忑"的"心情"——竟翻起了跟头。鹦鹉一向被认为是美丽与智慧并重的鸟类,鹦鹉真的很聪明吗?鹦鹉知道自己发出的这些声音在人类世界意味着什么吗?  相似文献   

12.
“雪掩鹭鸶飞时见,柳藏鹦鹉语方知。”这一副对联是说,鹭鸶掩在雪中,鹦鹉藏在柳中,人们很难发现,只有当它们运动起来,才获得对雪中鹭鸶和柳中鹦鹉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这是唐代名诗人自居易对鹦鹉的赞美。在古代许多人都相信鹦鹉懂人言、通人性,是耳聪心慧的机灵飞鸟。可是到了近代,由于动物学研究不断深化,人们发现鸟类学舌仅仅只是一种条件反射的仿效行为。其实鹦鹉既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养鹦鹉获刑5年"一案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一种意见认为此案判决过重,国内目前的野生动物保护法陈旧落后,不区分累代人工繁殖个体乃至变异品系,涉案鹦鹉繁殖能力强,不应算濒危物种,所以不应认为是犯罪另一种意见认为,此案判决适当,当事人私自繁殖交易受保护的鹦鹉种类触犯了现有法律,无知不能成为免罪的理由。关于这件案子的判决是否合适,网上口水仗已经够多了。下面只想借这个契机谈谈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鹦鹉。  相似文献   

15.
鹦鹉显灵     
我养了一只猫。这天,猫从阳台跳进来,嘴里叼着一只鸟,我一看是隔壁老王家的那只鹦鹉。我气得一脚朝猫踢去,猫丢下鹦鹉“喵呜”一声溜了。我捡起那只鹦鹉一看,糟了!死了!  相似文献   

16.
海中鹦鹉     
地中海有一种鱼,它色彩艳丽,可与鹦鹉媲美,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海中鹦鹉”。“海中鹦鹉”的脊背呈紫红色,侧面呈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并且带有淡蓝色条纹,背鳍是灰黄色的,上面点缀着娇艳的红色斑点,尾部嵌着银白色镶边。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特别器重这些鱼,把它们视为珍品。这不  相似文献   

17.
鹦鹉预警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拥有强大的空军,不断对英国进行狂轰滥炸.当时,雷达还没有出现,英国的防空火力也很落后,只要德国的飞机一出现,往往就来不及准备,德国空军每次空袭,英国都受到很大的损失.为了提前报警,提前发现敌机,英军想了很多办法,但都不太理想.后来,他们发现鹦鹉具有灵敏的听觉,并且判断力很强,在很远距离就能听到并分辨出飞机的马达声.于是,英军立即挑选了一批体格好、接受力强的鹦鹉进行了专门的训练,用以担负防空预警任务.经过训练的鹦鹉被放在预定地点,每当德军飞机飞近,这些鹦鹉就会很快飞回英军司令部报警,使英军有所准备.由于使用了预警鹦鹉,英军在反空袭战中取得了主动权,伤亡和损失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8.
说到鹦鹉,你也许会认为它们都是既聪明伶俐又漂亮可爱的小鸟,其实小然,鹦鹉有很多种,有些就不那么乖巧。比如越南的绿鹦哥,它可能会把你的手指啄伤。在马来西亚的群岛上,栖息着一种很大的白鹦,它虽不会咬伤你的手指,但会张开铁钳般的大嘴死死夹住你不入。南美洲的金刚鹦鹉更是了得,咬断两毫米粗的铁丝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相似文献   

19.
清晨,太阳刚探出脑袋,一只身长约1.6米的母鹦鹉嘴龙便早早起来,它要到湖边寻找柔嫩多汁的植物喂养几个年幼的还在酣睡的孩子。母鹦鹉嘴龙看了看小鹦鹉嘴龙们,确认它们都睡得正香且安然无恙后才放心离开。 母鹦鹉嘴龙离开后没多久,距小鹦鹉嘴龙们不远处的柳杉树下,蹿出一只身长不过半米的强壮爬兽。就在强壮爬兽探头探脑左顾右  相似文献   

20.
经验,首先是一种财富。据说在哥伦布率队出发横越大西洋的航程中,船上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水手。有一天晚上,一位船员看见一群鹦鹉朝东南方向飞去,便高兴地说,我们快要到陆地了!因为鹦鹉是要飞到陆地上过夜的。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