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我曾有幸听过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教授上的一堂写作课。那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写作要有严谨屿态度,而不要宽容自己。“不要宽容自己”,这是朱教授在讲课中说的一句话。他在这堂课中自始至终贯穿了这一精神。朱教授说,他写文章时,每写完一句,都要从第一句开始读一遍或几遍,如果一篇文章写了一万句,就要读一万遍以至几万遍。这位老教授的教诲是很有道理的。不少人只知道写文章给别人看,而殊不知自  相似文献   

2.
"我爱你"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恋人之间一句"我爱你",常常是情感升温的开始.夫妻之间一句"我爱你",往往是爱情保鲜的秘方.游子遥望故乡一句"我爱你",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父母对子女说一声"我爱你",那是给孩子注入成长的"维生素",或者是孩子事业成功的"催化剂".然而,子女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那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关于曾光还有什么?张翔老师把我认识了十多年的曾光都说得那么详尽了。嗯,还有一点作者没提到,大概准备让我说的:曾光长什么样!十七八年前,我初见曾光,曾惊诧他那披肩长发。那漆黑长发卷着一头浪漫,一头诗意。那是少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网络不知不觉已渗透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见面的那句“吃饭了吗?”已几乎风化成了化石。街头巷尾碰上一个熟人.不无时髦地给他来一句“这是我的E-mail,请多联系;这是我的QQ.随时呼我”。这就是网络时代!要是交上了一个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那就索性给他来一张网络名片,让网络时代真真地酷到底吧!  相似文献   

5.
一个笑话——诸葛亮、刘、关、张、赵,都已不在人世,他们的孩子倒在人间替老子吹牛。诸葛的儿子说,没有我爸爸,国家会如何如何……张苞说,我爸爸当阳桥前一声吼,水倒流,曹兵如何如何……阿斗说,我爸爸是一国之主,没有他,如何如何……赵云的儿子说,没有我爸爸,连你(指阿斗)都没了,……轮到关平,这家伙思路不宽,只说出一句:“……我爸爸那、那,胡子这么长,这么长……”关公在天上一听,气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6.
在“点子”的海洋里捕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界的一些年轻同行,经常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经济日报》有些点子是怎么出来的?”我的回答总是那一句:凡是比较好的点子,都是从群众中来的。望着对方失望的眼光,我明白:他不是认为我用套话搪塞,就是怀疑我故作谦虚,或者误会我是想“留一手”。不。我既非搪塞,也非谦虚,更无“手”可留。我说的是真话、实话。如果非要我说出点什么对方希  相似文献   

7.
于舰 《记者摇篮》2004,(1):52-52
一次,同电视台的朋友聊天,谈到拍纪录片的话题,他说的那句电视人的行话,对我触动很大: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你离生活不够近。同理,作为平面媒体记者,时时有稿子不好写、写不出好稿来的困惑,觉得自己报道领域内的好多事情多年来按部就班,倒亏了我这新闻记者。枉自怨天尤人, 却没有在皱着眉头时好好地反问自己:你离生活够近吗?  相似文献   

8.
什么样的课才是成功的大学讲课呢?这个问题太大,一句两句说不清。我倒觉得一个教育专家讲得甚好,他说,所谓成功的大学讲课,那就是讲胡适让人喜欢胡适,讲鲁迅让人喜欢鲁迅。就是说,教师只要能让学生喜欢、关注、思考你所讲的对象,你的授课就成功了。如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李建中先生的《文心雕龙讲演录》,我们完全可以说,李先生讲《文心雕龙》是讲得成功了。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子,有一位很有名的人去世了,我在网上看到帖子后,认为是值得“传播”一下的“新闻”。刚好一个朋友打来电话,我迫不及待地对他说:“你知道吗?某某去世了。”“谁?”朋友很认真地追问一句。我说“某某去世了!”“噢,与我没关系,我以为他早就不在了  相似文献   

10.
说“气候”     
记得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写了篇歌颂一位劳动模范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短报告文学,面呈给某报编辑。那位编辑看了良久,惋惜地对我说:“哎呀,这篇稿子写得倒是挺不错的,事迹本身更是令人感动。只可惜现在不是‘气候’哟……”。看到他那诚恳的惋惜之情,我还能怪他么?是“气候”不对嘛!一年之后,我把那篇旧稿从故纸堆里拣了起来,在文字上稍作改动,加了一个“新闻由头”,又送给了那位编辑。这次,他当即拍了板,说:“好,正是‘气候’,马上发!”果然,我那篇“大作”很快在报上刊登了。我这篇稿子“死而复生”的遭遇,两次都碰上了一个“气候”问题。那到底什么叫“气候”?我说不太清楚。一  相似文献   

11.
有些人在烂掉,我说的足一些四、五十岁的人,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一个名叫“陈村”的上海男人。 他喜欢整天在网上和一帮网虫厮混,那是我管不着的事。只是有一天,他忽然在电视机里倚傻卖傻地攻击起了现代诗,让我直想冲过去揪住他的脖领子。 “小说家一说诗,诗人就发笑”。说此话的是诗人徐江,他真是一不留神说出了一句当代名言。女小说家赵凝在一篇主要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过后,我打电话给温济泽同志:“前几天全国记协的老新闻工作者团聚,你为什么不去呢?我四处找不到你。”他说:“不是我不去,是不让我去,不邀请我,我怎么去呢?”我以为他开玩笑:“谁不让你去开会,你真是。”他在电话上简单说了几句经过,原来不久前他参加了一次周扬纪念会,他在会上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胡乔木,还点了什么人的名,他说他对乔木同志从来尊重,“但是人总有缺点,就批评不得,这个风气怎么得了。所以记协的会就不通知我了。既然不请我,我也不好去了。”我放下电话,沉默很久。像温济泽这样一个素以“温、良、恭、俭、让”著称的老同志,居然因说了几句真话就被另眼相看,这是何苦!每年春节全国记协的老新闻工作者联欢会,温济泽每次必到,有时候他还讲几句话,今年却是少见的一次缺席。  相似文献   

13.
因为心疼所爱的男人,女人便选择了一种如水般的温柔,呵护她的男人. 他成为单身父亲的时候,女儿刚7岁.肿瘤医院送走了那个善良女人之后,女儿的小手抓了他一整天.从此,他开始娇惯女儿.女人说,"我也是因为他的那个样子喜欢上他的……那天,他带着女儿去春游,他牵着她的手并排走,很称职的一个慈父."他们的爱情是在那之后不久开始的."你知道吗?你做父亲的样子比做情人还要好,温厚极了.'"这是她对他说的第一句情话.  相似文献   

14.
同桌     
我的同桌故事多,我的同桌真快乐。可不是,每天他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好像每天都吃了“开心果”似的。他喜欢唱歌,是个名副其实的“追星族”,每天都搅得我心神不定。可当我有一次无意中发现他的记事本时,才觉得他其实并没有那么疯狂。他把许多歌词改了改,变成自己想说的话。他这样锻炼自己,有什么不好吗?尤其是他的一句“我喜欢音乐是为了陶冶情操,让我有一个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原来他和其他歌迷不一样。他在狂热中没忘记自己是谁。从那以后,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听他唱歌,我们成了不错的朋友,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和他接触多了,…  相似文献   

15.
前妻     
我的第二次婚姻差不多弄得满城风雨.前后整整四个月,李速终于给我来了电话,我看到他的电话号码,心想李速你也有这一天.李速头一句话就是:"我实在是忍不住想问问你,听说你又离了?"我说怎么了,奇怪吗?他说有点奇怪,想想他又说,你这么折腾,你家难道没有人阻止你吗?我说你什么意思?他说我没什么意思,就是想问问你,看看你现在说话还正不正常,有没有精神病人的前期症状.我说李速你这个混蛋!他说,看来还没有,那我就放心了.说完就挂了.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中国人     
在露天咖啡座里,有好的阳光,有好的咖啡,有好的歌.邻座的德国人问:你是日本人吗?我说不是.又问,你是台湾人吗?我说不是,我是中国大陆人.那人点头致意,说很少能够看见大陆人在休闲.我问那么中国大陆人在做什么?他说在中国餐馆里打工.他说中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钱?我说我在中国时,常听到人说德国光头党的事,是不是德国人都是光头党,全民都在复兴纳粹?  相似文献   

17.
十三、“说”这个词后面用什么样标点,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和引用话语,应有所不同。例如:1.林小姐哭丧着脸说:“妈呀,全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2.“妈呀,全是东洋货!”林小姐丧着脸说,“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3.“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什么衣服?”林小姐哭丧着脸说。4.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对我说:“我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了,这次出了一点儿事故,他们单位领导通知我,让我来看看他。我们单的工会领导也特别关照我,专门给我了火车票。我是第一次到杭州。”5.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对我说,他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了,这次…  相似文献   

18.
记者、通讯员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这句格言,但要做到就必须从严要求。一次我写一则新闻到报社,编辑一看文中的“金牛乡六组”就间:组是哪一级单位?我说:根据当事人向派出所报告的地址.乡以下就是组.编辑说:应该弄清楚乡与组之间还有没有村。经他这么一提,我才感到当时疏忽了这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客寓北京,两位来自遥远北国的年轻人敲开了我的房门。他们作了自我介绍,其中一位叫王俊,他说他正在编一本书,是献给他母亲的,希望我能在书前写几句话,代他表述对母亲的这番心意。这事我听起来有点奇怪,忙问编的是什么书,他说是当代文化人的一些手迹。我问,这是他母亲所爱好的吗?他说他母亲没上过一天学,却一直支持他做这件事。我问他自己的文化程度,他说很低,只有中学。这几句问答把我深深感动了。记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小时候家乡已经很少有人识字,但不管是老大娘还是小伙子,只要是见到路上有字迹的纸张,都绝不踩踏,总是恭恭敬敬拣起来送到庙里焚烧,焚烧炉上写了四个字:“敬惜字纸”。我在王俊母子身上看到了这种行为的延续。他让我写几句话,是因为看  相似文献   

20.
我有一朋友,38岁的男人,他有一句"非著名格言":多照镜子少生气。他说,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少生气,那是可以做到的。忘了交待了,我这位朋友还是内科大夫。他向我们列举了生气对身体的危害:生气对人呼吸系统、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