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叙事写人,突出了本单元的重点训练“外表和内心”。故事记叙了长征途中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纵情讴歌了老班长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学这篇课文可以从文章的结构特点及艺  相似文献   

2.
今年我县初中招生考试的作文题目是:“根据《金色的鱼钩》的主要内容,代替课文中的‘我’写一封信,向北京革命烈士纪念馆介绍过草地时,老班长为了照顾‘我们’三个病号,不惜牺牲自己的经过。”要求全文不少于300字,也不得超过600字,并提示了《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规定了受信单位、写信人及写信日期。为什么出这样的一道题?我们命题小组原来的意图是打算通过这道作文题,考查学生的四种能力。一是  相似文献   

3.
一、分析课文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对题目理解得透彻,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时恰当选材、组材。为什么学生作文时,总有脱离题目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审题能力不高。为此,我在讲读每篇课文时,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审题,来弄清作者的选材范围、重点及所要说明的主题。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弄清它是以什么命题的;分析这个题目的意义,然后为学生留下思考题:这篇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呢?在分析讲读之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题目的作用,学生就会感到这个题目能突出反映人物的高尚品质。最后在出示几个文题:《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老班长用鱼钩挽救三个病号》、《老班长不喝鱼汤》等让学生对比,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金色的鱼钩》这一个文题最能突出课文的中心思想,了解了文题要为中心服务的道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4.
《夜莺之歌》歌声响亮江苏刘尊立一、通读课文,理清线索《夜写之歌》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暗含着文童的线索。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提问:“课题为什么叫夜莺之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文中写夜莺歌声的词句。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就能基本...  相似文献   

5.
《趵突泉》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写“泉”景,让人从中受到启发。教学时应根据课文特点抓好学生阅读和思维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多方面的能力。一读——抓三个“泉”字,训练观察能力初读提问:作者描写了趵突泉的哪三个地方?观察点是怎样转移的?让学生边读边划出  相似文献   

6.
教《金色的鱼钩》这类篇幅较长的课文要把握两点:课文特点与单元重点。《金色的鱼钩》通过对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自己却牺牲了的叙述,表现了他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党的高贵品质。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无法直接刻画老班长的内心,故而较多地描写其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外表因素。同时该文系阅读课文,宜用半扶半  相似文献   

7.
《琥珀》这篇课文语言精确,说明清楚,条理分明。教学这篇课文时要根据重点训练项目——《抓住要点考虑周到》和科学小品的特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从整体入手自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边读边议,弄清文章的思路和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重点内容是什么?2.作者是以什么形式  相似文献   

8.
徒弟张永英要以人教版三下《和时间赛跑》为例,面向全县语文教师讲"如何进行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其教学设计多有可取之处,也不乏可商榷的地方。本文点评则侧重找问题,找瑕疵。一、导入新课由学生说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引入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1.检查预习,抽生读词语,具体评价。2.质疑:作者为什么会忧伤、哀痛?为什么会着急、悲伤?又为什么会高兴、快乐呢?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画。生读书,师巡视。点评:是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还是学生初读课文后  相似文献   

9.
复式教学成效的好坏与课堂教学中“练”的内容、形式及时间的安排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语文复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几种“练”的类型。一堂课中后面授的年级得先进行课堂自学,我就采用预习性的“练”。这样做有两点好处:1、为新授疏通道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效率。2、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学能力。这种练,能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如教三年级《放风筝》一课,在直接教学前可布置三项作业:1.默读课文,遇到不识的字、词,查字典;2.读课文,看图上有哪几种风筝,并写下各种风筝的名称;3.边读课文边思考,各种风筝有些什么不同的特点?课文中哪里是写大伙儿放风筝的情景?哪里是写“我”和哥哥放“大蜻蜓”的经过?为什么要这样写?好在哪  相似文献   

10.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顺全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各是什么?2.再读课文,边读边划,把不懂的词句划下来;用“‖”标出课文各自然段,理解每段的意思;划出写“大家”和小光看企鹅的不同动作的词语,以及小光看喂食企鹅时“心想”和“没想到”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学会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读懂读好课文.3.自学第一段、第四段,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练习2的(1)、(2).  相似文献   

11.
《我和企鹅》是一篇阅读课文。该文篇幅长,内容多,并涉及企鹅种类、生长过程等知识,对刚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可采取以下步骤让学生边读边想、步步深入。 一、教学生边读边想:该怎样概括归纳段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学生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所以在学生刚接触课文时,就要教他们提纲挈领,把握全篇。可让他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①全  相似文献   

12.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老班长为了党交给的护送三个病号走出草地的任务,最后不幸牺牲在草地边缘的事,歌颂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时,教师若能紧抓作者描写他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引导学生读、思、划、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便可达到长文短教,省时高效之目的。第一次——病号“吃个精光”  相似文献   

13.
《半夜鸡叫》(五年制语文第八册第18课)故事性强,学生银爱读,可让学生根据下列提示自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想边议边写,进而培养他们的良好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自学提示如下:一、读课文,填空(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主旨):1.周扒皮半夜学鸡叫,是想让长工们  相似文献   

14.
点题。教师向学生点明作者命题的意图,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如教《金色的鱼钩》一文时,可问学生:“本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学生回顾课文最后一句话:“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指的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老班长留下的鱼钩极其普通、简单,是用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的,但人们一看到这个钓鱼钩,就会想起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员过草地的动人故事,就能从这个动人的故事中受到舍己为人的思想教育。释例。有时,学生对课文中的一些问题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草原》,(边说边板书课题,接着出示草原、羊群的彩图。然后边指彩图边对学生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了解草原人民的风土人情。 2.全班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以下问题: (1)草原的景色怎样?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相似文献   

16.
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第一组课文从词、句、段、篇四个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第三组课文则进一步提出了基本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这一重点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懂得边读边想的重要性,学会怎样边读边想,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重点讲读课文《在炮兵阵地上》,全文  相似文献   

17.
《草原》是一篇文笔雅逸、图文兼美、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教学本文,可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画面,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促进情感升华。教学伊始。让学生阅读课文,感知内容,再要求学生逐句逐段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第四册一、本册归类识字278个,随课文识字206个,这两种识字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二、为什么要重视处理好说话和朗读的关系?为什么要把写话和说话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怎样结合课文《春天来了》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下列语句: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我教《最后一课》,在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时,有一位同学提问:“课文上明明写着韩麦尔先生“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幅插图为什么没有画韩麦尔先生戴帽子呢?”  相似文献   

20.
【应用过程】  1.课文第一段 (第 1— 3自然段 )写的是埋木匣。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学生边读边想。在组织学生议论答案时,教师随手先画出小科利亚,然后从科利亚的脚下画起,一步一段,十步十段,最后画上小木匣。 (图 1)  2.课文第二段 (第 4— 12自然段 )写的是挖木匣。按自然段指名接读全段后,让学生想想:科利亚从喀山回家后,为什么开始找不到他自己埋的木匣 ?后来为什么挖到了 ?通过读书、思考、议论,让学生明白:四年后,科利亚九岁了,个子长高了,步子变大了,所以原先的十步,现在成了五步。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