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析大学生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与其焦虑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40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生所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度较高,其焦虑水平也较高;社会支持各因子与焦虑水平之间相关程度不显著(p>0.05);社会支持水平在性别、不同生源、是否独生子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焦虑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发现: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焦虑、抑郁、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强迫、依赖和精神病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躯体化、自卑、性心理障碍和冲动四个方面差异不显著;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心理更健康.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人格与考试焦虑水平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方便抽样,选取北京部分高校200名大学生,发放简式大五人格量表(NEO—FFI)与考试焦虑量表(Test Anxiety Scale,TAS)。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考试焦虑水平在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年级方面存在差异。考试焦虑水平与人格有显著相关性,大五人格模型中的神经质、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这四个维度与考试焦虑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白尊量表(SES)、社会支持领悟量表(PSS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等,对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在整体上低于一般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应对方式、资助方式和社会支持领悟水平与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存在显著性相关。应特别关注非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完善社会资助体系等,以有效改善贫困大学生整体自尊。  相似文献   

5.
社交焦虑是大学生群体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研究大学生社交焦虑对于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具有积极的价值.本研究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安徽省合肥市1510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较高,均值为39.36±7.349.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生源地变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性别、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交往主动性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对532名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弹性总量表及坚韧维度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力量和乐观两个维度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心理弹性总量表及坚韧、力量、乐观3个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大学生心理弹性不存在居住地、学科性质和是否独生子女等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自尊、应付方式间的关系。方法: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自尊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测查340名大学生,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没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型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差异显著,理工类学生高于文科类。(2)大学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自尊水平负相关显著。(3)大学生焦虑状况与自责、幻想、逃避和合理化4个应付因子正相关显著,与问题解决、求助2个应付因子负相关显著。(4)解决问题对状态焦虑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自尊、自责对状态焦虑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自尊和自责对特质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对特质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焦虑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消极性应付方式。结论: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自尊、应付方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漳州师范学院3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社交焦虑量表》、《自我和谐量表》、《自我价值感量表》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统计软件,调查分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与自我和谐、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大学生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交焦虑。而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没有明显差异;第二,社交焦虑与自我和谐存在显著相关;第三,自我和谐对社交焦虑与自我价值感都具有较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无锡太湖学院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测评,探究人口统计学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论是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不同零用钱数额的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性相关,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的学历这些因素对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用情绪智力量表、气质量表研究了410名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气质类型及其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男生在黏液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大学生;不同气质类型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具有显著的差异,胆汁质和多血质得分越高的大学生,其情绪智力也越高。  相似文献   

11.
以具有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64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GNAT测验为工具,探讨气质类型与外显和内隐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气质类型影响外显主观幸福感,其中多血质被试的外显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粘液质、胆汁质被试次之,抑郁质被试最低。气质类型不影响内隐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SCQ)与考试焦虑问卷对244名在校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情绪智力与考试焦虑呈现显著负相关;高中生情绪智力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考试焦虑在是否单亲家庭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SCL-90量表测查海南省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海南省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本省本科大学生的常模水平。男生比女生健康水平高,女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5个因子上高于男生,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在敌对、偏执两个因子上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非班干部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度、抑郁、恐怖等4个因子上高于班干部,差异显著。边远农村的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及精神病性4个因子上得分较其他四个生源得分高,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影响其成就感的获得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对273名大学生进行《交往焦虑量表》测查,结果表明: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交焦虑,有的比较严重;性别、年级、学历、专业性质均不会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其家庭结构、家庭所在地、家庭管教方式、家庭关系密切程度、对自己外表的满意程度以及学习成绩这些维度上的社交焦虑程度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心理和谐量表(SCC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大学生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等四个量表,在中山市四所高校500名大学生中进行分层取样调查,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探索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和谐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类别四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显示,在众多可能的因素中,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消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人际交谈困扰是对心理和谐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故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需要借助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激发,创新教育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通过整体分层抽样方法对唐山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对大学生的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中总体上有焦虑的人数比例为19.27%,有抑郁的人数比例为24.22%,有自杀意念的人数比例为11.72%;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无性别、年级、宗教信仰的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焦虑水平存在差异,但在抑郁与自杀意念上则无明显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自杀意念有差异,但在焦虑、抑郁水平上则无显著差异。结论:焦虑、抑郁与自杀意念及其各因子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情绪智力、成就动机及学业成绩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情绪智力量表(EIS)、成就动机量表(AMS)等随机调查的方式探究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情绪智力、成就动机、学业成绩方面的影响及情绪智力与成就动机、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其结果表明: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情绪智力水平显著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是否独生子女对情绪智力没有显著影响;大学生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显著正相关,和学业成绩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高师大学生学习适应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47名高师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考察了师范院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是否独生子女类型差异及学科类型差异。结果表明:高师男生在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高师大学生在教学模式、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其中大三年级学生的整体适应性水平最低,大四年级学生最高。独生子女学生在教学模式和学习态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理科生在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态度上适应性水平显著高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民族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研究是为了解当今社会不同民族文化下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和在道德同一性上形成民族、文化之间的对照,另外在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道德教育、人格发展指导实践以及丰富民族道德心理学、同一性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目的:调查不同民族大学生的道德同一性水平,并探讨不同民族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差异。方法:采用李红梅大学生道德同一性问卷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对100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1)大学生道德同一性及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2)大学生道德同一性及自尊存在年级差异:在道德同一性上除感恩一致性随年龄增长外,大二的道德同一性发展水平在总体和具体维度上均最低。自尊程度大二显著高于大一,其他未见显著差异。(3)是否独生子女在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差异:集体同一性、勤俭自律同一性、诚信负责同一性、感恩同一性和认真上进同一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仁爱友善同一性、利他同一性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相关显著且非独生子女的仁爱同一性、利他同一性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自尊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相关显著且独生子女的自尊程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4)自尊、利他同一性、仁爱同一性在民族上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在民族、是否独生子女、年级道德同一性总分及各因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七年制医学生考试焦虑的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考试焦虑量表》对765名七年制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1.5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结果:考试焦虑在七年制医学生中存在较高水平,占总体的18.92%。不同的年级考试焦虑的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