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曾国藩幕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幕府,享有“神州第一幕府”称号。曾国藩幕府(下文简称“曾幕”)之所以在历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不仅在于其中精英荟萃,涌现出了一批“中兴名臣”,而且还在于它具有行使地方政权的职能,体现了中国近代幕府的特点。为了揭示曾幕成功的奥秘,自薛福成开始,就不断有人对其研究,如李鼎芳的《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朱东安的《曾国藩幕府研究》等书都是这方面研究的专著。成晓军教授的近著《曾国藩的幕僚们》(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10月版)可以说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曾幕研究的又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幕府盛行,对社会各个方面影响深远,它既是一种政治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对于清代幕府的研究,海内外学者颇为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清代幕府即进入了学者的研究视野.截止目前,对清代幕府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起步阶段(1930-1978年)和发展阶段(1979-现今),每个阶段都体现出不同的研究特征.对清代幕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和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清季督抚幕府改制与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督抚幕府是近代中国地方政治的中枢,在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咸丰朝太平军兴后,督抚幕府作为清代幕府制度的重要层面,在机构组成、职能、人事任用诸方面都发生重大变化,大大突破了清幕府制度的原有框架,孕育生长了以督抚为中心的新生幕府官僚体系,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领域拥有空前的控制力,实为近代地方行政体制演化之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和李元度早年关系非同一般,曾三次邀请李加入其幕府,后又三次弹劾李,两人关系随之降至冰点,但两人不计前嫌晚年关系得以修复。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曾以不识天文算学为"一耻",并寄望于儿辈为其"雪耻",并招数学家李善兰入幕府,资助刊刻《几何原本》中译本,并由此培养了儿孙辈对科学技术的爱好和钻研,次子纪鸿四代一脉相承为"数学世家"。  相似文献   

6.
为赢得镇压太平天国战争的胜利,曾国藩始终将对湘军战士的优恤政策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由于这一战时激励机制的执行,曾氏之幕府聚集各类人才达400余人,产生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  相似文献   

8.
清代乾隆年间许多伊犁将军都才兼文武,他们不仅在办理军政事务时注重拣选、聚纳有才文士并委以重任,而且还常在公余发咏情怀,并给属下幕府文人营造相对宽松的生活和文化环境,对伊犁文人群体的形成和文学创作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着重对阿桂、伊勒图、舒赫德、保宁四位将军的创作及其与属下幕府文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清代湘乡派散文是否能够独立成派,赞成者有之,否定者亦有之,目前尚未达成共识。然而,曾国藩及其门人的散文有自己之特色,这却是客观的事实。因此,历代学者倾其心血,对湘乡一派进行或全面或专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幕府最早产生于战争时期,首先存在于军事系统,实际上指的是军府。秦汉以后,自主用人的幕府制度由军事系统广泛地扩展到行政系统,行政职能成为幕府最基本最广泛的职能。从《册府元龟·幕府部》可知,幕府的主要行政职能有: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规讽劝谏幕主的不当行为,掌幕中表奏文檄之事。  相似文献   

11.
叶绍本《兼山堂诗序》云:“自古诗人多出幕僚。”文人游幕是历朝都存在的文化现象,分别在战国、唐代、清代达到三次高潮。而战国乃文学的非自觉时期,游士活动尽管对其时文学产生影响,但很难作为文学专题进行学术研究。唐代,文人游幕极为普遍,亦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戴伟华先生《唐代幕府与文学》(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即最早对文人游幕问题进行细致和深入研究的重要成果。而与幕府密切关联的明代中后期文学及清代文学的发展则没有引起学界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唐代开元、天宝时期,随着边防形势的变化,唐初临时性统帅远征的行军大总管最终演变为常任久戊的大军区行政长官、将军府署机构由临时变为常设,称之为边镇幕府。其僚佐选用保留了前期行军幕府表奏辟署制度,幕职的署用要由节帅表荐于朝廷,经朝廷批准方正式任职。但随着由行军幕府的临时从征变为边镇使府的驻守从事,幕府职称性质则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行军幕府中,幕职是临时奏用的差遣之职,而在边镇幕府中,幕职成为实职。边镇幕府僚佐起初常以节帅管内州府郡县官吏兼充,其后则又出现节帅为之奏请朝衔和宪衔。同时,比较前期行军幕府,其辟署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入幕人员的官品名位有向高层次发展之趋势,体现了朝廷对边事的重视和对边帅的优宠。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清代幕友的变迁、类型、特点以及对地方政治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清代的幕友是由秦汉时期的幕府制度发展而来的.但清人独创“幕友”一词,与前代称谓有所不同,有其独特的内涵.文章介绍了清代幕友的特点及类型,并对清代幕友的作用进行了阐述,认为清代的幕友不仅于地方主管官非常重要,于清代的地方政治和整个国家统治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之,清代的幕友在政治上是地方政治的润滑剂,他们的调节和滋润使得清代地方行政能够和谐地运行,保证了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4.
吴汝纶,字挚父,桐城人。少贫力学,尝得鸡卵一,易松脂以照读。好文出天性,早著文名。同治四年进士,用内阁中书。曾国藩奇其文,留佐幕府,久乃益奇之,尝以汉祢衡相拟。旋调直隶,参李鸿章幕。时中外大政常决于国藩、鸿章二人,其奏疏多出汝纶手乙  相似文献   

15.
伊俊鹏 《承德师专学报》1994,14(1):40-44,57
略论日本武士的兴衰伊俊鹏日本的武士属于封建统治阶级。武士出现在庄园制建立之后。经镰仑幕府、室叮幕府和德川幕府而得到发展,德川幕府后期武士的作用下降,明治维新后逐渐衰亡。日本土地的私有化是日本武士产生的原因。公元646年日本实行“大化改新”,在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幕府制度的起源时期。家臣制是幕府制度的发韧,具有幕僚制和幕友制的双重特点;养士之风具有幕友制的基本特征,所养之士由主人自己出资聘用,双方是主宾关系,“合则留,不合则去”;战国时还出现了“幕府”这一名称,实际上指的是军府,这种幕府或军府具有用人自主权、财政自主权、赏罚自主权,是幕僚制的萌芽。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崛起的湘军采用了一整套迥异于清代经制兵绿营制度的兵役制度 ,与其私属性、非经制性相适应的抚恤制度也显现出了一些不同于绿营制度的特点。这种独具特色的抚恤制度 ,对于激发湘军官兵的斗志 ,稳固军心 ,解除其官兵及家属的后顾之忧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58页注释①:“……德川幕府设在江户,但习惯上称‘德川幕府’,而不称江户幕府。”此注似欠准确,容易引起歧义,因为在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的幕府,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基于此,注释应改为:“……德川幕府设在江户,为‘江户幕府’,习惯上又称‘德川幕府’。”可以避免歧义。“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吗?$山东省鄄城县实验中学@王志华  相似文献   

19.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以前是东吴的早期,这个时期的东吴政权可以称为幕府政权,其中央机构主要是幕府,地方机构的特点是多用武将为郡县长官。幕府政权是孙策、孙权迫于当时的形势建立的,它虽然在孙氏稳定江东的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但随着孙氏势力的扩张,幕府中央机构的弊端也日渐突显。直到孙权称吴王以后,孙氏才废除了这套机构,彻底解决了政权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谨言箴     
湖南双峰县籍的清代历史名人曾国藩所写的《谨言箴》,是从“言”和“行”来阐述如何谨慎为人这个主旨的。在“言”的方面,于反面列举了花言巧语,闲聊胡扯、夸夸其谈,以及无稽的道听途说,分别指出其危害。在分析危害时,透过迷人表泉,揭露害人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