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困惑——科学性与现实性的矛盾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材上给出的是描述性概念:锐角比直角小的角;钝角比直角大。这样的概念是不够严密的,尤其是钝角的概念.当学生如果提出大于或等于180度的角时,我们该如何解释,比较困惑...  相似文献   

2.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角的初步认识”,并学会如何辨认非直角和直角,在建立了正确表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面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对锐角、钝角的认知特点,怎样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似曾相识的知识呢?在教学安排上,我精心创设了具有新视角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中学数学月刊》2011,(7):53-54,64
本节内容 本节学习的内容有:角的定义及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学习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以及角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认识了哪三种角?(直角、锐角和钝角)你能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吗?(学生画,上投影展示)2.师:在认识这三种角时,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研  相似文献   

5.
《三角形的分类》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分类,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按角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二层次,按边分,认识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在已有  相似文献   

6.
正"三角函数"一章,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程序,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1].《任意角》是三角函数的第一课时,是以初中学习过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等概念为认识的起点,通过旋转的观点将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设置浅显、适切、经济但丰富的生活情境自然引入课题;为了能使学生轻松的掌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一、认识锐角和钝角,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在认识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集体讨论等手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和全面看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单元教学内容,本册单元是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而安排的初步认识角的教学活动。内容包括对照实物上的角;直观认识角的图形,知道角的边和顶点;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角和直角;通过操作活动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用不同的直观方法比较角的大小;通过与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和辨认锐角和钝角。整个单元的内容和形式编排更突出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的规律。以下笔者谈谈对本单元的教学感悟:一、看一看,活跃氛围,由生活原型到表象的建立。现…  相似文献   

9.
课前思考:“锐角和钝角”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之前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认识了直角,并能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的编排是先从现实生活中的斜拉桥提取出三种角,然后认识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接着是折直角、用活动角摆出锐角和钝角,最后是几个相关的练习,分别是在实物上找角,辨认三种角,画三种...  相似文献   

10.
本册教材在直观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学习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在二年级(下册)直观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和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的基础上,继续认识角。学习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学习周角、平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与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最后学习用三角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旧知师:同学们学习了角的有关知识,想一想角是怎样袒成的?下列图形另别是什么角?(见下圈)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学生回苔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锐角、直角、钝角)[邱:从角的知识引入,为新课学习三角形授内角的大小分类作了皿要的铺垫〕二、讲授折课(一)认识三角形的意义1.颓枉认识三角形。教师出示红颌巾、三角惧  相似文献   

12.
在第一学段(1年级~3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历了直观认识和了解简单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了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获得了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并积累了一定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经验.在第二学段(4年级~6年级)中,学生要更进一步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编排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学生学习之后,能更好地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人教版与苏教版第二单元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选取与编排都是在第一学段学习角的相关知识——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或钝角的基础上,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而在小学阶段,我们尤其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三角形的分类》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分类,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按角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二层次,按边分,认识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在已有  相似文献   

14.
正角是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图形认识"中指出:"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测量"中指出:"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角的度量"更是学生在三角形分类活动中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基础。一、经历构建概念过程,渗透分类思想当学生学习了平角、周角的概念后,为了让学生对角有更深入的理解,必须对角进行分类,理清锐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对话与交流,因此生成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学过程由师生及多种因素共同把握和推进,过程远比预设和计划的要生动、丰富,也必将会发生更多的意外情况,因而教师的把握和调控就成为教学成功的关键.一、胸有成竹促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的预设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对课堂,教师要有充分的预设;对结果,教师要了然于心;对过程,教师要周密考虑.课例一:锐角、直角、钝角的认识设想:教师想通过射线旋转的演示活动,让学生在认识锐角、直角、钝角的同时,认识平角和周角,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师:角可以看作是同一个顶点的两条射线,其中一条绕着另一条旋转形成的.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旋转,说出这时的角是什么角.教师演示,学生依次报出锐角、直角、钝角.这时一生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疑问:那如果继续转下去,又会是什么角呢?有好几个学生附和:是呀!此时,学生用急切的目光望着老师,老师也一愣——这可是超出了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增加知识点学生能掌握吗?不过,尊重学生就得先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师继续旋转,到两条射线成一直线时,问:...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认识平角、周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3.通过观察、分析、判断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探究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教学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江苏国标版数学第4册《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片段: 在教学《直角、锐角和钝角》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除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可以夹成大小不同的角,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这样的角?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1.1任意角、弧度第一课时在《课程标准》中: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本节课是三角函数这一章里重要的一节课,它是本章的基础.本节主要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生成过程,从而很好理解终边相同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角,如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如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体操、跳水中的“转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一、认识锐角和钝角,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二、在认识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集体讨论等手段,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和全面看问题的意识。三、通过对锐角和钝角所组成的图案、图形和图画的观察与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基本图形的美丽和广泛的应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片断一】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认识了哪三种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你能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吗?(学生画,上投影展示) 2.师:在认识这三种角时,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研究的?(观察、比较、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