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记得,三年前,在中国编辑学会和业内人士的热心奔走和呼吁下,《中国编辑》杂志终于创刊了,从此,中国编辑学会有了自己的会刊。这是中国编辑学界和中国编辑行业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在中国编辑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美国人,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时期,热情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他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35年。然而,在此期间,他两次蒙冤入狱,在铁窗中苦苦煎熬了16年多,只享受了19年的自由。获释回到美国之后,由于他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广泛的社会关系,而且深刻了解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致力于发展中美贸易。在耄耋之年,仍然不辞辛苦,万里之遥.飞来飞去,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尽心尽力。  相似文献   

3.
李秀华 《兰台世界》2007,(10S):57-57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及其中国化的过程,不仅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道路,而且也包括将马克.巴主义这一外来的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风格来说明与阐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政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更好的传播与丰富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竞争,叩响中国电视的大门──关于“东视现象”的思考徐舫州中国复关谈判受阻,令国人扼腕叹息,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中国电视业的调整改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否则,以中国电视事业目前的实力和现状,...  相似文献   

5.
一个出生在异国他乡的犹太人,把自已的一切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直至加入中国国籍,参加中国共产党。爱泼斯坦1944年对中国解放区的访问,对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延安和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他“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从而坚信“反动派不能统治中国,新中国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产生。”  相似文献   

6.
《大中华文库》经过了几年的筹备,现在第一辑终于出版了。我想,着重从对外宣传这个角度谈一点想法。大家可能有几点共同的感受,第一,我们对外宣传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可是我们发现,世界真正对中国的了解却非常的少。也可以说,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对中国基本不了解,包括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第二,我们发现,他们所了解的中国,仅有那一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歪曲了的中国,或者说是“妖魔化”的中国。这与他们过去的历史有关系,与他们的舆论和政治有关系。第三,我们发现,他们会拒绝我…  相似文献   

7.
张红军 《新闻记者》2023,(1):13-14+2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相似文献   

8.
郑观应的现代图书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观应以英国图书馆为蓝图,反对中国古代的藏书楼,要求引进现代图书馆的理念和技术,在中国建立现代公共图书馆体系,推进中国图书馆的现代化,以实现中国富国强兵的梦想,他是中国现代图书馆思想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外媒体出现了中国报道热,通过分析其特点、成因和影响,我们认为,中国崛起是中国报道热最深层的动因,中国报道热的影响是全面和显见的,它导致新闻价值的转移和国外媒体对中国市场的新一轮竞争。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中国报道热的意义和利弊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聂云 《航空档案》2005,(5):21-23
近年来,美国和日本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围堵。由于现代航空兵拥有其它兵种难以相比的作战优势,两国开始动用航空兵加强针对中国的部署,包括在中国附近地区部署先进的轰炸机和战斗机等。那些先进战机的部署和活动,对中国的空中安全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经进入了WTO。毋庸质疑,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将带来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届时,中国传媒业的竞争对手将不仅来自内部,更来自外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超级媒体联盟和超级报团,中国媒介业准备得怎么样了?面对公平合理原则中国媒介业将何去何从? 一、中国媒介业的对策:媒介重组 大量现象证明,国外媒体已进入中国或准备进入中国市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媒介业面对其势汹汹的西方媒介集团就没有办法了吗?不,办法有,其中最好的就是媒介重组。 根据有关权威资料介绍,…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佛教研究专家方立天教授撰写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一书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人的佛教著作出发,从中梳理出中国佛教的重要哲学问题,勾勒中国佛教哲学体系,阐述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又与印度佛教哲学思想,中国固有的儒、道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凸现了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独具的异彩。该书凡九十余万字,是方立天教授辛勤耕耘十五载的心血结晶。 该书的结构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是把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分为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修养论),对于各种概念、学说和流派加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图书馆发展史。在中国古典文献中记录有极其丰富的图书馆实践智慧和思想智慧。分析和归纳中国古典文献中的图书馆学智慧,是梁启超所言"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方法/过程] 利用价值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分析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学思想的构成。[结果/结论] 归纳出中国古典文献中的图书馆学智慧的五个方面的构成,分别是:文以载道,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文献价值观;藏书以传道,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价值观;治书以供治学,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功用观;爱书须传布,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藏书流通观;馆职为美职,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图书馆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令白先勇悲哀的是,现在美国学生念中国诗,吃中国饭,说中国话,读中国东西,反而是在中国,传统的小说和诗词都不大有人念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裨治文与《中国丛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仇华飞 《历史档案》2006,13(3):46-50,72
裨治文(E.C.Bridgeman)是美国认识、研究中国的先驱者,他凭借在中国传教的经历,以《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为工具,介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宣传中华文明。与早期欧洲汉学研究相比,美国人研究中国起步较晚,但早期欧洲汉学研究有其明显局限性,它们主要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学和语言等,而裨治文等人对中国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注重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问题,并且将它们与美国自身利益结合起来考察。这种特点被不少中外学者视为是美国汉学研究与欧洲汉学研究的“截然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梁启超先生曾以这三种角色描述中国的国家身份和国家诉求。今日之情势,充分印证了梁任公的期待。因此,远在德国北部海滨小镇海利根达姆举行的八国集团(G8)峰会,不再是与中国毫不相干的富国游戏,而是几乎所有的议题都牵涉到中国,世界对中国的期许由此略见一斑。随着2003年开启在峰会期间举行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以来,  相似文献   

17.
马英华 《现代传播》2001,(3):134-135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的纪录片无论是在思想内涵、手法运用上,还是在观念上,都已有长足发展。中国的一些优秀纪录片在国际上频频获奖,受到专家和普通人的喜爱,不仅为全人类提供了丰盛的精神食粮,而且从理论方面也推进了人们对这种电视艺术形式的理解和认识。时至今日,借用中国纪录片人陈虹的话说,“中国纪录片的补课应该结束了”,在世纪交替的时候,中国的纪录片也迎来了它的转型期。 然而,在没有更先进的理论指导的情况下,中国纪录片究竞该往何处去,是一直困扰中国纪录片理论界和制作人的挥之不去的重要课题。受纪录片《江…  相似文献   

18.
挑战与对策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给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在观念,功能,运行机制,管理及人才队伍等方面受到的挑战,现状及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视纪录片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赢得过不少国际奖项和赞誉,但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本从中国纪录片发展中遭遇的困难和问题出发,分析了中国纪录片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并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运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霍雪辉  刘雪莲 《传媒》2023,(12):58-60
中国话语是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的自我表达,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要超越物理距离、文化区隔和国家边界,更好地提升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推进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缩短与受众的物理距离,克服国际传播中的空间距离衰减效应,提升信息到达率;利用定制化传播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消解国际传播的飞去来器效应,增强话语说服力;依托多元主体克服与受众的社会距离,破解国际传播的“回音室”效应,强化传播穿透力。平台、形式和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广度、精度和能见度,形成多元立体高效的国际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