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成为青少年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也是了解青少年语言、思维发展特点的窗口。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传播规律及其对青少年语言、思维影响已经得到学界的关注。深度解读"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影响,是学界亟待研究的"真问题"。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传播规律及对青少年语言、思维发展影响的研究现状,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归宿,以及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传统对外观念对晚清外交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中国古代没有近代外交观念,实施的是所谓羁縻之道,其"羁縻勿绝"观念成了清政府议抚求和的直接理由,并融入到条约关系之中。历代王朝的"怀柔远人"和"一视同仁"观念,将与他国交往视为单向赐予,在晚清便利了列强向中国进行勒索,且得以均沾他国所攫取的各种特权。"因俗而治"和"不治治之"的观念和方针,对清政府让弃主权产生了深刻影响,且在涉及朝贡关系的交涉中也处于被动,但其中蕴有尊重他国主权的要素。春秋时期产生的"要盟无质"或"要盟不信"观念,在列强以武力强迫中国订立不平等约的背景下,自然而然地转为本能的抵拒,并留下了具有某种价值的思想资源。其他如天朝观念等亦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对外观念虽有消极的一面,但含有构建和谐国际社会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3.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国人民的性格与灵魂的塑造都产生了深远地影响。鲁迅也曾讲过:"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因此,对中国人民的性格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就决然抛不开对道教的研究。中国的儒家文化为中国的世俗社会树立了一套道德准则,道教使这一套道德准则在神圣领域得到延伸,这一切集中地反映在了道教的"承负"思想之中。可以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承负"思想成为了中国人行为的准绳,为中国的"道德"在神圣领域获得了备书。本文就道教"承负"观产生的历史维度和道教"承负"观产生的逻辑维度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东晋门阀政治有着"皇帝垂拱,士族当权"的特点,这种政治环境对东晋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诸如诗歌此类的文学创作形式是某个时代盛行某种文化的"证据"。本文旨在以东晋门阀政治下兴起的兰亭诗、玄言诗和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诗为佐证,探究东晋的门阀政治对山水审美文化、玄学及庶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已经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银行业更是首当其冲.以往被视为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房产抵押贷款成为了本次危机的导火索.文章拟从"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入手,对我国银行房产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以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调研对象,详尽剖析了各企业生产线的管理现状和尚存在的弊端,论述了对生产线"线速"和生产节拍影响较大的"游动性瓶颈"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并就如何创建"生产线'一体化'集约型管理模式"以改善生产线管理现状,消除游动性瓶颈,进一步有效提高生产线生产效益和企业效益,提出了创新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思潮促进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发现了"人";俄罗斯文学对五四新文学影响促使"多余人"这一人物形象的产生。由于作家人生际遇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因此郁达夫常年漂泊,其笔下的人物具有"自传性"色彩,是典型的"漂泊的流浪者",而巴金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其作品主人公更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新思潮的洗礼之下,使得"长子玄孙"成为怯弱的"多余人"。同为软弱的"多余人",两者却存在实质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是"的语法化是在漫长历史中逐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语法化路径大致经历了回指用法的出现、句法格式的建立、重要特征的产生和典型特征的成熟这四个阶段。在"是"语法化的过程中,其动因主要是普通动词的类推和句法环境的具备。"是"的语法化对整个汉语语法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强化了动词居中的格式,并进一步发展成为焦点标记,进而导致语序焦点表示法的淘汰。  相似文献   

9.
重点导读     
《对外大传播》2016,(9):1-1
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及对中国外宣的启示美国大选,无论是在美国国内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都举世瞩目,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美国在未来四年的政策走向。大选过程涉及的中国议题会对美国甚至世界的"中国话语"产生影响,影响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了解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做好美国大选年的外宣工作,对促进国外公众对中国的理解、提升中国形象大有益处。2016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主要集中在中美经贸关系、南海问题和朝鲜问题、网络安全、人权问题等。我们应总结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中国话语"趋势,规划外宣,提早介入;根据整个国际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他的影响扩大到了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无意识理论、力比多学说、三重人格结构、释梦论和俄狄浦斯情节理论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开创了人类自我认识的新领域,对20世纪的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但也因其过分夸大无意识和性本能的作用而陷入"唯意识论"和"泛性论"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爱"作为早期佛教中便已产生的思想,一直在佛教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杂阿含经》中详细的展现出爱支作为缘起法中的一支,在缘起法完善之前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十二因缘完善之后,联结各支的重要作用。同时,"爱"作为一种恶业,是苦产生的直接根源,因此在早期佛教中一直被予以断除,这一思想在《杂阿含经》中有详细体现。通过分析《杂阿含经》中"爱"的思想出现的原因和内涵,可以发现,"爱"不仅对缘起法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在整个佛教思想体系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几年来,民俗语言学在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逐渐赢得了学术界的认可,也吸引了更多的热衷研究者。有人曾经评论:"作为对语言与文化研究的标志性  相似文献   

13.
洪博涵 《文化学刊》2008,(4):137-141
在西方列强的侵入以及"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我国产生了近代学校教育。音乐教育开始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学习和借鉴西方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多所音乐教育社团同时也产生了对其作出重大贡献的音乐家。萧友梅作为中国音乐教育最早的开拓者之一,投入了自己满腔的热情也培育了大批对中国音乐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音乐家。从萧友梅所创办的最早的几所音乐院校的概况以及在教学中采取的进步的教学方法中可以看出萧友梅不仅在当时的音乐教育中为人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而且也对后来的音乐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微媒体的运用让我们每个人与世界的距离都更近一步。以微媒体为代表的"微时代"的到来,不仅对社会也对个人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微媒体环境中成长,性格、心理都深受网络影响。如何让大学生成为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生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自身才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求实"是贯穿刘勰《文心雕龙》写作过程的基本精神之一,具体表现为其在立论、驳论过程中的实证精神,即追求文学作品的"务实弃华"。本文重在讨论刘勰在《文心雕龙》文体论部分写作过程中所体现的实证方法及这种方法对后代学者论文、作文、研究学问等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贾谊思想体系由"道"发其端,其"道"吞吐众理,海纳百川,既含有创生万物之本体论意蕴,亦有待人接物之方法论意义。在"道"之基础上,贾谊设计了一整套以礼为核心、以民为根本的政治伦理治国模式,对汉王朝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其重民爱民思想在今天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改革中同样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费正清的中国史观演变,并对其产生背景和演变原因进行了分析。从20世纪20年代起,费正清开始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之后其中国史观逐渐形成,他的思想立足于"西方中心论",主要体现在两个大框架内,即"文明冲突论"和"冲击—回应"模式。20世纪70年代,受到美国国内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费正清开始反思以往对中国的看法,对中国史观进行了调整,逐渐由"西方中心论"向"中国中心论"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从杜甫中年长期生活的京城长安入手,分析了杜甫诗歌中"中正气象"的具体体现,即杜甫在面对重大历史问题和事件时,表现出有别于其他诗人的不偏激的中正态度,呈现出一派巍峨形象,形成了杜甫诗歌中的"中正气象"。笔者认为,杜甫诗歌中的"中正气象"与长安城的兴衰更迭和长安文化的多元化等影响密切相关。提出长安的帝都文化、世俗精神、盛世文化及长安城独有的方正结构特征都对老杜诗歌的中正气象产生影响,挖掘其间的深层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鲁迅的杂文是他一生创作中重要组成部分,鲁迅上海时期的杂文通过塑造女性形象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批判。本文将通过分析鲁迅后期杂文中的女性形象,浅谈其女性形象创作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不稳定的地理环境对日本人的自然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出现了"无常观"这一观念。日本人用这种独特的自然观与"无常观"感知自然,与自然交流。人们一边留意自然变化,一边欣赏自然之美,将自然的色彩转移到个体身上,由此发展出了独特的日本传统色彩文化,创造了丰富的色彩美学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