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意思表示可能因各种原因使表意人的表示行为与其内心效果意思不相一致,“意思表示错误”或简称“错误”是其中的一种,因“意思表示错误”而订立的合同为错误合同。错误合同被撤销后发生返还财产的责任。错误表意人应承担信赖赔偿责任.该责任在性质上既不属于违约责任也不属于不当得利和侵权责任,而属于一种独立的责任,其责任的范围应为相对人信赖利益损失.但应以对方信赖利益的全部损失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纠错:“一展台灯”应为“一盏台灯”。分析:“展”,意思一:张开,放开,常用的词组有“舒展”;意思二:施展,显示,常用的词组有“一筹莫展”。“盏”,意思一:小杯子,常用词组有“酒盏”;意思二:量词,常用的词有“一盏灯”。因此,文章中所指的应该是“一盏台灯”,应该用“盏”,而不是“展”。记忆一点通:“展”字不能当量词哟!  相似文献   

3.
《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不用“原”而用“元”? “元”字的本义是“人头”。《左传》中有“狄人归其元”的句子,意思是:狄人把他的头颅送了回来。后来由“头”的意思引申出“第一”“原来”“本来”等意思。“原”字的本义是“水源”,后来引申出“开始”“本原”“原来”“本来”等意义。  相似文献   

4.
订报刊     
<正> 老师看到小明把订报刊的订单填得满满的,惊讶地问:“小明,你订这么多报刊能消化得了吗?”小明说:“老师,我订报刊不是用来吃的。”老师解释道:“哦,我的意思是说你能看得过来吗?”  相似文献   

5.
论重大误解     
我国合同法规定有重大误解的条款 ,即五十四条 ,“下列合同 ,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 )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 ;(二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但在理论和实务上 ,如何认定重大误解 ,重大误解的种类 ,重大误解的救济方式及对善意第三人的效力等 ,未有明确论断。现结合法国及英美合同法理论试做论述。一、误解存在的合理性在合同法上 ,误解为意思表示瑕疵中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一种 ,理论上表述为错误。虽然传统民法理论将二者区别 ,认为错误是表意人非故意的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误解是相对人对意思表示内容了…  相似文献   

6.
吴大庆 《语文知识》2000,(11):69-70
“文学评论”与“读后感”是常见常用的两种文体,都属议论文的范畴,具有一般议论文论点的确定、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论证结构的安排等特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读是基础这两种文体的写作过程大致都是这样三步:阅读——定题——评论。无论是写“文学评论”还是“读后感”,首先要通读作品,读懂作品,准确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和蕴含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作品特点和自己的体会,确定评论中心或感悟点,在读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have,eat,drink,take都有“吃”、“喝”的意思;put on,wear,dress都有穿戴的意思。但要“吃”好、“喝”好却很有讲究;而怎么“穿”,怎么“戴”却不同。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极”的意思是“最终的”,“限”的意思是“界限”,“极限”的意思是“最终的界限”.而在现代数学中,“极限”的意思是“给定变量x,存在确定的值A,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e,不管它怎样小,在变量x的变化过程当中,都存在这样一个时刻,  相似文献   

9.
“说道”和“说到”是两个读音虽然相同,意义却大不相同的词语。“说道”中的“说”和“道”都是“说”的意思,是个同义复词,意思就是“说”;而“说到”,严格地说则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是“说”和“到”的组合,意思是指把话讲到了什么地步或当话讲到什么内容的时候,说话内容后面往往要跟上“的时候”之类表示时间的词语。但是,正因为它...  相似文献   

10.
本期由于学报更换刊号,出版印刷推迟了。 但本期还是按原订计划,专请60年代学人“上马”。 专门从事新诗诗体研究的王珂,胃口特别大,他全面提出新诗“标准”的现实构建策略,认为建立新诗标准既要尊重新诗的特性,以“多元”为主导,也要适当采用“本质主义”,特别是要在“怎么写”上定“铁律”。  相似文献   

11.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2.
黄月喜 《语文知识》2000,(3):48-49,78
“言”“语”“谓”三个词是文言中出现较多的词。虽然它们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它们更多的是不同的意义和用法。这需要认真领会,准确区分。言 (一)作动词。1.“说”的意思。如:①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石钟山记》)②遂忍悲为汝言之(《与妻书》)③鲁肃独不言(《赤壁之战》)④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鸿门宴》)此句中的  相似文献   

13.
“国是”即国家大计。语出《新序·杂事》:“君臣不合,国是无由定矣。”“国是”与“国事”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国是”强调“大政方略”一层意思,多指那些带战略性、全局性的国家大事。而“国事”多指比较具体、实在些的国事。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两个词不能随便通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说的“东风”,是温暖的,能使草木萌芽.仿佛和春风似的;中国人说的“西风”,是“寒冷的”、“伤感的”、“凄凉的”意思。英国是个岛国。东风来自欧洲大陆北部,故而寒冷,而西风则由大西洋徐徐吹来,温暖宜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南充方言“篾”、“鲰”之义逐条进行训释。“蔑”是小的意思,字又写成“蔑”或者“懱”等。“鲰”是脾气古怪固执,心胸狭小的意思。字又写成“邹”、“奏”或者“纣”等。  相似文献   

16.
1.商务合同概述合同的字面意思与“契约”相同,合同的双方本着合作共事的愿望,订立、并遵守双方经过协商所立下的条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Acontractshallbeanagreementwherebythepartiesestablish,cha  相似文献   

17.
“兴”的本义是有所托、寄,“赋比兴”之“兴”和“兴观群怨”之“兴”用的都是引申义。前者的意思是“托事于物”,后者的意思是“托事于《诗》”。“兴观群怨”的具体意思是依托《诗经》发表意见,借此观察彼此的心志,互相交流思想情感,并对他人进行怨刺。春秋“称诗”分赋《诗》、引《诗》两种形式,“兴观群怨”对二者都是适用的。前人或认为“兴观群怨”乃指作诗或读《诗》而言,这种看法是颇需斟酌的。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曹刿论战》中有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其中的“再”字,是“第二次”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再”意思不一样。此外,古汉语中还有“二”、“贰”、“两”等.这几个词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N而V”中之“而”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N而V,C”句中的“而”有“如果”的意思.本文以替换和层次分析等方式考察,发现。而”并无。如果”的意思;“而”应是连接N,V,其探层仍是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而”有突出V和取消N,V独立性的作用;所由构成的“N而V”格式,大都用于叙述一般性现象或事理,具有极浓的书面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20.
“存想则目虚见”是高中语文《订鬼》这篇课文中的一个关键句子。意思是过于思念冥想,就会使眼睛发生错觉,虚幻地看见(鬼)。它在课文中朴素地阐明了天地之间本没有鬼而为什么人们却总以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