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文对韩愈《师说》有这样一段注释: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今河北昌黎县),故世称韩昌黎。”很多学生都弄不明白,既然韩愈是河南人,怎么又郡望昌黎,成了河北人了。什么叫郡望呢?郡望又称郡姓,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产物。“望”就是  相似文献   

2.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被列为“唐  相似文献   

3.
就中国古代散文而言,韩愈最具高名,享极盛誉,唐时起即奉为一代文宗,尤以苏轼所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韩文公庙碑》)从道德、文章两方面做出了最高评价,以为文比班马,德配孔孟,当作后世文人楷模。故今人钱钟书称其“千秋万岁,名不寂寞矣”,其崇高、隆盛的地位无以复加,罕有匹敌。韩愈(768—824),字退之,中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中进士。曾任吏部侍郎,称“韩吏部”;又谥曰“文”,故后世称“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存世。韩愈在思想上以尧舜孔孟的道统继承人自…  相似文献   

4.
一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一说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人。郡望是昌黎(今北京市通县东),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其余七人是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推崇儒学,力排佛老;反对六朝以来的艳丽文风,主张以自由的散体来代替僵死的骈体,提倡文道合一、文以载道,提出“辞  相似文献   

5.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选自《韩昌黎集》。韩愈(768-842),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散文家、诗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贞元进士,宪宗时,随裴度平定了淮西藩镇叛乱,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为刑部侍郎。唐宪宗崇奉佛,迎凤翔法门寺佛骨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273页《师说》注①说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那么,什么叫“郡望”?“昌黎”所指何处?现据《辞海》简释如下: “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划,秦汉以前,郡比县小,秦汉以后,郡比县大。《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望”有仰望之意。魏晋至隋唐,人  相似文献   

7.
韩愈的经济思想研究余德仁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世人以其自谓郡望昌黎,每称之为韩昌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在文学上,他抨击南北朝以来盛行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  相似文献   

8.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768-842),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散文家、诗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韩愈当时为刑部  相似文献   

9.
关于韩愈的籍贯,现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马说》注释为河南省南阳县人;“教参”说是北京市通州人。《湖北教育》今年第二期发表石见的文章指出,韩愈的实际籍贯是唐河北道孟州河阳县(今河南省孟县)。石见的根据从朱熹而来。朱熹曾参照多种资料对韩愈生平作了详细考证,《河南通志》及柬雅堂刻《韩昌黎集》尾附录均曾收录,石文择要概述了四  相似文献   

10.
韩愈先祖占籍迁徙流变与韩愈里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晚唐时期,人们对韩愈里籍河阳(今河南盂州),而郡望昌黎(在今辽宁省义县)并无争议。至五代、北宋两《唐书》一出,则产生了昌黎与邓州南阳二说。昌黎说者后又插入河北唐山昌黎之说。河北唐山昌黎既不是韩愈祖籍,也不是韩愈里籍,充其量是韩愈卒后若干年,其后人徙居于彼;况河北唐山昌黎之名乃韩公卒后600年才产生的,不当与韩麒麟一支北魏时已成名族所居今辽宁古昌黎混同。  相似文献   

11.
读《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四期后,收益甚多。但发现其中有些资料似欠准确,试举二例,敬请指正: 一、《张衡传》的资料上说:张衡是“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县南)人。”这个材料可能引自课本的注释②,但未重新审核。张衡是河南人,我们河南的课本注释、资料解说应该说是可靠的。但查了一些材料,发觉这条注释、资料都是欠准确的.一九六○年的高中语文第五册《张衡传》注释②上,注的是:“南阳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县。”当年五月份出版的《张衡》(中华书局本)一书介绍说:张衡出身于“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是否因为后来区县重又划分而有改变了呢?查一九七五年本《中国古代科学家史话·汉代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一文,那上面介绍说:“张衡的家乡在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今河南南阳县城北五十里)。”还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河阳之北”教材(初中第三册)将“河阳”释为“黄河北岸”,并解释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若如此,则“河阳之北”意为“黄河北岸的北面”,似为不妥。查《辞源》,注为县名,春秋属晋地,故址在今河南孟县。为印证之,检出唐人杜甫《石壕吏》中诗句: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教材(初中第四册)及山东大学的《杜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均语译为“赶快到河阳去服役”,武汉大学《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将“河阳”注为“其地在黄河北岸,今在河南孟县”。由此看来,“河阳”为地名无  相似文献   

13.
对昌黎《韩氏家谱》的考察和朝阳是韩愈“郡望”的确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辩了2000年6月河北省昌黎公诸于世的《韩氏家谱》的真伪及价值;论述了朝阳是韩愈“郡望”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韩愈     
《中文自修》2007,(7):F0002-F0002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称;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被合称为“韩柳”。  相似文献   

15.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被合称为"韩柳"。  相似文献   

16.
一个偶然的机会,见《沧州地名志》载:“高适,字达夫,唐渤海饶安(今河北省盐山县)夜珠高村人”。这一新的说法,使我产生极大兴趣,就此查阅了有关资料和地方志。彭兰在《高适系年考证》中,认为高适是唐德州蓨(今河北省景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1962年)认为,高适是沧州渤海(今河北省沧县)人;傅璇琼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认为孙钦善在《高适年谱》中说得对,高适蓨人乃是称其郡望……实际上高适与蓨毫无关系”;《乐陵县志》载:“高适渤海人”;《南皮县志》载:“高适渤海饶安人”;《天津府志》载:“高适沧州渤海人”,但传后又说:“北魏迄唐,渤海地广,高氏人繁,不能一一分属,莫若仍旧。如欲取舍标新,必须有据,新通志析元裕沐于此郡,尚留常侍于河间,殆用旧书作渤海蓨人,才思  相似文献   

17.
韩愈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其诗文在我国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的散文(古文)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对我国一千多年来的散文创作,起着历久不衰的巨大作用。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即今河南孟县西北二十华里的尹村人(现改名苏庄)。尹村是他的祖茔,而韩文公本人则葬在城西十五华里左右的韩家庄后面。因他生前曾当过吏部侍郎,所以人们也叫他韩吏部。死后谥号“文”故又称他为韩文公。他生于公元七六八年<唐代宗李豫大历三年),死于公元八二四年(唐穆宗李恒长庆四年),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等五个帝王。由于韩愈生前常自称昌黎人,所以他死以后,对于他究为何地人,则是众说纷云,莫衷  相似文献   

18.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他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过去一般认为他是河阳人(今河南省孟县),但一九七八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却认为是南阳人(也在今河南省孟县境  相似文献   

19.
《早春》是语文十册12课新选的一首古诗。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曾与柳宗元一道领导了唐代的古文革新运动。散文成就很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大家。他的诗气魄雄浑,新奇险怪,以文入诗,也能独劈一径,自成一家。《早春》是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诗。原诗的诗题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十八是张籍的排行)。今课本所选是其中之一。这首诗描写的是京城长安早春时节的景色。  相似文献   

20.
这首诗为唐代诗人卢仝所作。卢仝(约795—835),自号玉川子。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一说济源(今河南省沁源县附近)人。年轻时隐居河南登封县北少室山,家境贫困,刻苦读书,不愿做官.曾作《月蚀诗》讽刺当时专权的宦官,韩愈称其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