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周波 《现代语文》2005,(3):97-98
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包括喜爱、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等基本情绪.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也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需要.情感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和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情感产生于认识过程,而积极丰富的情感又能促进认识过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情感因素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也影响到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长期的教学实践,使笔者领悟到:把握情感因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不可忽视的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 ,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 :人的学习活动有两大因素参与 :一类属于认识因素 (感知、记忆 ) ;一类属于情感因素 (兴趣、意志、情绪 )。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认识过程 ,感受———情感———意志性格的情绪过程。这两个过程和谐统一 ,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语文教学正是联系这两大心理活动的纽带 ,是促进这两大心理活动协调发展的关键。语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缺乏情…  相似文献   

7.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因素。"快乐语文"是我努力尝试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快乐地学习,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切实地  相似文献   

8.
胡维 《快乐阅读》2012,(34):121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这两句话是说文章以"情"为中心,为主宰,为灵魂。可以说,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列宁曾经说道:"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情感教学,从实际需求出发,努力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良好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人情、入境、会心、专一地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后,才能深刻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写出有感情的好文章,才能美化情怀、完善人格.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学科,它的学习和运用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那么在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就会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因素。根据心理研究表明:"情感是学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心理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语文知识,消极情感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进行教学,让学生也得到感染,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只有积极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学习的内在动力。课堂中,语文教师既是情感的体验者也是情感的实施者,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唐代伟大的文学大师自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道出了文学作品创作和欣赏是从真挚的情感出发的真谛。所以说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从稚气走向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引领学生领悟语文教学的情感魅力,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一、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特点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包括美感、道德感和价值感三大要素。对于人的思想认识和行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源泉。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情感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做到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以情激情;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激发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曾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捡,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瘘.今教奄子,必使趣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情感的作用.文章本是有情物,语言文字不仅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载体,也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因而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触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塑造良好道德素质的一代新人,是特别值得重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黄丽华 《考试周刊》2011,(51):105-10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它在英语学习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讨影响英语教学的情感因素问题后,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热情能抓住一个人,因此它是一个巨大的力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习知识产生情感,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情感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充分发挥丈学作品饱含情感和人丈性的优势,适时有效地让学生自由表情达爱,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9.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 ,特别是那些在语文学习上下了功夫、花了力气 ,但是学习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的 ,因而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那么 ,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 ,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人的潜意识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 ,人对客观事物便抱有不同态度。有积极的 ,包括愉快、满意、喜爱等等 ;有消极的 ,包括厌恶、愤怒、憎恨等等。对于学生 ,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 ,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 ,情…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对客观呈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一种内心体验。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所谓情感积累,就是这些情绪在人的大脑中的积淀。情感积累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