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横向结构与纵向演进的学说,它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之一,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一般趋势和规律.这个理论是马克思考察了整个世界历史,包括人类史前史,经过多层面的研究后而确立起来的.社会形态理论经历了由初步形成到发展成熟的过程,梳理和明晰社会形态理论发展的脉络,对正确把握和遵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马克思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到产品经济的三形态论,同时也是揭示的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三种状态。本文立足于此强调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一独特社会形态下人的解放的独特性,即由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发达所导致的人的“原始丰富性”还未真正解体,使得人的“现代片面性”还未得到充分发展,为此,社会主义应该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而使人获得更大解放和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应能够更好地做到个体和类、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以避免资本主义的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从主体视角真实地描述了人类社会三大发展阶段的演进都是基于生产力不断发展而展开的客观历史进程,"三大社会形态"之间的依次更替有其必然性;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真实情况是处在第一大社会形态向第二大社会形态转变之中。邓小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不仅使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回归到现实的生产力水平上,而且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找到了现实可靠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们需要运用具体的历史的思维方式,在“一般社会——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这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中来把握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时,马克思明晰地区分了生产过程的物质要素与社会形式,揭示了资本的拜物教性质,彰显了资本的独特性与历史暂时性。历史发展规律并非外在于人的规律,而恰恰是只有在人的活动中才能存在的规律;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体能动性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或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考察社会发展的“似自然性”问题,需要明确哪些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永恒的必然性”、哪些是存在于一些或某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暂时的必然性”。无论“五形态”还是“三形态”的依次演进,都不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本身,而只是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思想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形态的更替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性,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所作的精辟概括;昭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充分利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理论上,社会主义作为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它的生产力水平应高于资本主义。而现实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国家还得追赶主要资本主义发达,为解决这个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章试根据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分析现实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前景,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础性问题,它构成了整个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学界对社会形态之“三形态”与“五形态”问题的论说早已存在,但一些讨论马克思究竟有无“五形态说”及割裂两类形态说之间内在联系的做法实际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三形态”与“五形态”在马克思思想中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实质上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马克思研判社会历史发展的两种不同维度即伦理维度与科学维度,而两种维度的客观存在体现了马克思社会历史分析所贯穿的逻辑与历史、价值与真理、偶然性与必然性、个别与一般的四个“统一性”。科学理解马克思前后“社会形态说”的内在逻辑及其统一性,对新时代下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历史方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生产力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火车头,是变更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最根本动力。社会主义作为迄今为止最先进的一种社会形态,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样是生产力.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真谛仍在于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正> 中共十四大明确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特定条件下搞市场经济,应遵循什么样的理论和思想指导原则呢?回答是肯定的,只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才能理清搞市场经济的思路,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在其光辉巨著《资本论》中,以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时代的社会再生产实践为据,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只是商品社会形态下的一种社会制度。如深入理解,并抽象一般,就可领悟,由于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又由于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共同性,因而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商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两个文明建设一齐抓的思想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的运用、深化、发展。首先,两个文明建设紧紧扣住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根本观点,从而将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关于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思想贯彻到底。其次,两个文明建设注重突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构成社会有机体的三大基本要素即物质生产力、公有制经济基础、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巨大积极能动作用,将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辩证法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社会契约理论,对其国家责任说进行推理,认为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被害人都只承担有限责任,国家对于这有限的责任必须切实履行。  相似文献   

12.
系统清理新时期国内社会心理研究,分析其背景、特点、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可发现:社会心理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有待下一步澄清,相关理论研究有待深化,对策性研究应进一步加强,需要建立起一起稳定的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心理学三大理论看教师角色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在不断变化,而作为任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任务的实施者和组织者的教师角色也在相应地变化.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理论、人文主义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对于教师角色作以论述.认为教师应了解、分析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帮助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和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光清 《教学与研究》2006,110(7):87-92
本文着重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源起和研究趋势,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着重于资源与环境角度、生态角度、经济角度、空间角度和社会角度,而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系统协调理论、资源承载理论、系统更新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5.
从现代性看当代西方社会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社会理论内容庞杂,流派林立,头绪甚多,难以把握。本尝试以现代性为主线,对当代西方社会理论作一梳理和简评,扼要地指出当代西方社会理论既是对当代西方社会变迁的回应,是对现代性反复思考的结果,又是对经典社会理论不断进行批判与重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超越经营范围所订立合同的效力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越经营范围所订立合同的效力应如何认定?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并介绍了法学界关于此类问题的诸学说,认为法学界关于此类问题的诸学说均有合理之处也都不尽完善,应当认定超越经营范围所订立的合同为可撤销合同。  相似文献   

17.
孔氏大宗赐家寓衢后,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修己安人”、“有教无类”、“述而不作”、“礼让治国”、“和而不同”等思想,主张“痛自引责以收人心”,“学以行道教以化民”,“既有美实必假于言”,“泗浙同源无间南北”,“学与人共有资于世”,对江南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新疆人类学的研究,一方面要基于新疆民族与化的实际状况,另外一方面也很有必要向国内外人类学界学习和借鉴其理论和方法。作强调人类学研究应该关注新疆地区民族学生语言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absence of things queer within the texts of arts-based education theories and narratives of K-12 educators working within / against these reforms. Dancing through the dramatic shifts and movements of his performance-art dissertation,the author questions the limits of standard dissertation protocols. He argues that arts-based education schemes have not confronted or considered arts' complicity in social constructions of heteronormativity, and that the arts should be taught toward the ends of social justice and democracy.  相似文献   

20.
比较教育和社会学的关系史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西方比较教育发展的社会科学化史观,首先考察了社会学视野中的比较教育与社会学的历史关系,然后提出比较教育在问题域的形成、措辞方式、理论框架的构建、方法论的建立等方面都借用了社会学的话语、理论和方法.最后指出比较教育应创造出供其他学科消费的知识产品,以改变单向度借用的状态,最终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