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篇小说《山祭》是王蓬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描述了秦岭山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民俗民情。对于民俗的书写是这部作品的突出特点,比如陕南山歌、拜山神、吃刨膛、陕南山地人的情感婚姻等等。这些内容赋予《山祭》以厚实的生活感、深沉的历史意味、复杂的性格和人性特征,使《山祭》成为一部形象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2.
民族音乐文化底蕴深厚,随着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掀起了民族音乐新的创作篇章,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融合已成为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流行趋势。权吉浩创作的《"长短"的组合》是一组具有典型朝鲜族民族音乐特色的现代钢琴组曲,中西合璧,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音乐特色,更增强了钢琴曲的色彩性与感染性,焕发别样韵味。对此以《"长短"的组合》为研究对象,对钢琴组曲中朝鲜族音乐元素的运用进行解析,并阐述演奏技巧与要点,从而深入了解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创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1996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钢琴独奏曲集《山祭》是莫尔吉胡代表作,也是由中国蒙古族作曲家创作并公开出版发行的第一部钢琴独奏曲集,钢琴独奏音乐与蒙古族文化相结合的第一次尝试,钢琴音乐民族化的一次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4.
罗凌 《文教资料》2007,(10):120-121
本文针对目前基础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结合音乐教学理论和民族音乐自身的特点,从民族音乐的审美体验、民族音乐与相关文化、民族音乐的表现与创作等三个方面,对民族音乐教学目标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现代阮乐本质上是一种传统中国乐器与西方音乐创作结合之后的产物。以作曲家刘星创作的阮协奏曲《云南回忆》、阮独奏曲《孤芳自赏》,宁勇创作的阮独奏曲《沙漠驼铃》、林吉良创作的阮族曲《西域行》,青年作曲家张昕创作的《〈卧土听风〉——为中阮和达甫而作》等为代表的优秀阮乐作品,使现代阮乐呈现出一种多元融合,既传统又现代的创新式发展。阮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的大量运用,不仅突出了阮乐兼收并蓄的特点,更体现了对民族音乐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读一代豪韩愈的《祭十二郎》,不由想起清代袁枚的《祭妹》。两创作时间相距近千年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为为情,多有令人拍案之处。  相似文献   

7.
韩蓁 《今日中学生》2007,(34):38-40
上世纪90年代,我有篇小说《牛祭》被《中国校园文学》刊于头条。在这篇小说中,我特意使用了"渲染"与"造势"的法子。渲染是国画创作的一种技法,是用淡的色彩涂抹画面,用以加强艺术效果;造势则是现代惯用的宣传手段。《牛祭》的情节不算复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初手风琴传入中国,其音乐创作呈现了以民族音调为创作基调和审美观念,探寻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归》是以中国五声调式为基础,结合西方作曲技法而创作的手风琴独奏曲。本文就民族音乐的艺术品质与演奏处理对该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作曲家黄虎威教授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中国钢琴作品,完美的诠释了中国民族风格旋律与西洋乐器结合产生的独特魅力,让中国民族音乐风格获得了生命力与延续力,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黄虎威教授的作品体裁丰富,和声色彩鲜明,结构布局严谨,创作手法新颖,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独特的音乐风格。本文将对黄虎威教授的三部钢琴作品:《乡村的节日》、《欢乐的牧童》、《巴蜀之画》的创作特色、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创作思想与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大量传世文献,对《祭驴文》写作年代及作者身份进行探讨,认为《祭驴文》创作于晚唐时期,可能是在僖宗或昭宗时期;作者是一位为科名而到处奔波的举子,从中可见举子在科举入仕道路上的艰辛情形。作者通过祭驴文针砭时弊,对晚唐时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等社会现象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1.
《祭妹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哀祭散文的代表作品之一,突破了传统祭文的格式、内容与形式,以多维度、跨时空视角叙述了作者与妹妹的相处经历,传达出对早逝妹妹的哀思与怀念。结合作者生平了解创作背景,可以发现,《祭妹文》从叙述三妹死因、回忆兄妹往事、书写三妹死状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章叙事顺序、叙述内容、情感内涵的表达,其为研究袁枚创作特征、创作理论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五臧山经》是古代巫师祭祀山神的祀典记录,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祭山祀礼没有特定的时间,祭品简单且大体相同,祭祀仪式与程序简省,祀礼亦无明显的等级差别,它反映出了古时祭山祀礼的古朴特征。至今一些偏远地区仍然保留着这一风俗,这是远古民间祭祀的现代遗存。  相似文献   

13.
钢琴独奏曲集《山祭》是莫尔吉胡代表作,它是由中国蒙古族作曲家创作并公开出版发行的第一部钢琴独奏曲集,也是钢琴独奏音乐与蒙古族文化相结合的第一次尝试,是钢琴音乐民族化的一次重大实践。目前,中国蒙古民族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作数量不多,钢琴的民族化尚处在初始阶段。莫尔吉胡是中国蒙古民族音乐界钢琴民族化道路上的先行者之一,他的探索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对象,敦煌和西域文化是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重大题材。冯玉雷在这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连续创作了《敦煌百年祭》《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敦煌遗书》等重要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5.
鲍元恺先生创作的《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二十四首管弦乐曲》在国内外影响至深。在《炎黄风情》的创作中,鲍元恺先生使风格浓郁的民歌旋律与多姿多彩的丰富和声浑然一体,使和声在五声调式体系内实现了纵与横的统一。《炎黄风情》是其创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运用民族音乐的素材来创作交响乐这一新的创作理念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研究的意义重大。本人就其六个组曲中的第一组曲《燕赵故事》中的《小白菜》、《小放牛》、《茉莉花》、《对花》四首具有燕赵大地特色的管弦乐曲进行创作技法之探析。  相似文献   

16.
"托卡塔"是一种器乐体裁。王千一先生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创作了钢琴曲《托卡塔》。演奏该作品,必须准确地掌握演奏技术,体现《托卡塔》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刘聪创作的《在青翠的山谷里》为例,对民族音乐元素和现代作曲技法的融合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是任光创作的管弦合奏曲。乐曲以抒情优美的旋律和探戈舞曲的节奏风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在创作出以后,被许多作曲家进行了改编,其中王建中改编的钢琴《彩云追月》独奏曲最为典型,还体现出早期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六月·船歌》是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钢琴小品《四季》中的第六首,其体裁是由"船歌"创作而成的。柴可夫斯基将俄罗斯的民族音乐风格融入到该作品中。旋律优美,感情细腻,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是《四季》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乐曲。  相似文献   

20.
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是任光创作的管弦合奏曲。乐曲以抒情优美的旋律和探戈舞曲的节奏风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在创作出以后,被许多作曲家进行了改编,其中王建中改编的钢琴《彩云追月》独奏曲最为典型,还体现出早期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