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于1605年1月16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正式出版发行,并迅速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图书。400年来,《堂·吉诃德》在世界各国,以各种文字翻译印行了一千三百多版,其译本之多,仅次于《圣经》,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它的作者塞万提斯却鲜为人知,人们甚至弄不清他的出生日期,而他的传奇般的经历,更让人觉得好奇,急欲探究一番,今将一个真实的塞万提斯作一简要介绍,以飨读者。苦难的身世塞万提斯的全名是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年出生于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镇。确切的出生日期已不可考,有…  相似文献   

2.
钟实 《世界文化》2002,(4):10-10
卡米洛·何塞·塞拉,198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西班牙战后小说的首位创新者,其作品为战后西班牙沉寂的文学创作注入了活力。但有些评论家始终认为,他在50年代以后并没有力作问世,加之其颇有些古怪的个性,人们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塞拉于2002年1月走完了他人生的第86个春秋,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与世长辞。 塞拉于 1916年5月11日出生在西班牙北部省份加利西亚的伊利亚-弗拉维亚,母亲祖籍英国。他9岁时随全家来到马德里,在那里接受教育直至大学毕业。他在大学里先后学习  相似文献   

3.
第一部出自传主同胞笔下的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传记《回归本源》1997年在西班牙问世后,相继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本文系作者达索·萨迪瓦尔2000年6月在马德里接受采访时的谈话。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年轻尚未成名的时候曾在巴黎住过。这期间,西班牙出生的画家胡安·米罗也在巴黎。他整天画着卖不出去的画,比海明威还要穷。美国著名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赞扬米罗的绘画艺技超群并将其推荐给海明威。海明威去米罗的画室拜访时,看中了挂在画室里的一幅题为《农园》的画,便决定买下,可是当时他没有钱。海明威先取走画,去体育馆充当拳击教练赚些钱才一点点付清了5万法郎的画款。据说米罗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笔钱才免于挨饿。从那以后,过了40年,今天那幅《农园》的画标价已高达1.5亿法郎。米罗的画同瑞士画家库勒  相似文献   

5.
激情海明威     
上个世纪20年代末,被称为美国的“爵士时代的桂冠作家”司各脱·菲兹杰拉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海明威每写一部小说都要换一位太太。”当时他说这话只不过是打趣,可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句玩笑话后来竟然成了预言。世人公认海明威有四大小说,即《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在时间上对应这四部小说,他的一生的确先后娶过四位太太。一、《太阳照常升起》——第一位太太哈德莱·理查逊1920年在芝加哥认识哈德莱时,海明威正陷于困境。在这前一年,他身负200多处弹伤,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回国,既…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和他的作品近年来重新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然而他仍有一部已完成的作品迄今尚未出版,它便是《危险的夏天》。该书叙述了海明威浪迹天涯后重返西班牙的所见所伺;描写了他的两位朋友:西班牙的著名斗牛士安东尼奥·奥多涅斯与路易斯·米格尔·多明奎在1959年进行的那场殊死的竞争。海明威于1961年别世之后,他的作品接二连三地被出版,其中有些作品他生前并未完成,而是后人硬凑而成的。考虑到这一情况,这部长达十万八  相似文献   

7.
勇敢的西班牙女斗牛士杨晋编译在马德里东部的一个叫洛埃切斯的小城镇的斗牛场上,克里斯蒂纳·桑切斯曾经历了“血的洗礼”:一头重达700磅的公牛以开足马力的汽车般的力量将她撞倒,然后用24英寸的犄角把她抛向空中,旋又踏在她的身上,再一次抛起她,尔后用角顶破...  相似文献   

8.
靳慧 《世界文化》2005,(5):14-15
玛丽亚·科达玛,阿根廷著名诗人、作家博尔赫斯的遗孀,现任博尔赫斯国际基金会主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为晚年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充当“眼睛”。现在她是丈夫的使者,她在致力于整理、出版博尔赫斯的作品,希望把基金会办成博尔赫斯世界研究的“资料库”。玛丽亚·科达玛,一个典型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女人,讲话柔声细语,气质高雅,领导的基金会以其丈夫的名字命名。大约在2004年的10月底或11月初,她在西班牙马德里为博尔赫斯的第一部D VD版本选集《重要人物探寻》做宣传,其中收录了西班牙电视台《探寻》节目记者华金·索莱尔·塞拉诺对博…  相似文献   

9.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许多信件和书稿上的署名都是“帕帕”(Papa),有不少人以“帕帕”称呼海明威。那么,他从何时何地又何以被唤作“帕帕”则很少有人知晓。101岁的古巴老人格雷格里奥·富恩特斯曾是海明威的“皮拉尔号”渔船的船长,他从1935年到1960年一直以船长的身份陪伴着海明威。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老人与海》中捕鱼老人的生活原型。他在晚年回忆了与海明威相识相伴的岁月,也透露了“帕帕”一名的由来。下面是老人对往事的一段回忆。我是一艘古巴渔船的船长。有一年,古巴人派我去美国的新奥尔良。渔船在航行途中遇上了…  相似文献   

10.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由于他在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杰出语言风格和精通叙事艺术,而获得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一生游历世界各国,1941年春,他曾携妻来到炮火连天的中国进行采访,对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深表理解和同情。中国之行,不仅使海明威长久引以自豪,同时对当时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具有特殊意义。反战题材曾是海明威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长期的主题。在成为作家之前,他就是出名的战地记者。第一次大战时,他在地中海一带打过仗;后又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又自觉地在这带海域守护达两年时间,帮助美国海军当局侦察和监视德国法西斯的潜艇活动。正当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最  相似文献   

11.
靳慧 《世界文化》2007,(1):33-34
秘鲁名小说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曾经在马德里举办的“教育与价值”研讨会上,作过一篇题为“一个没有小说的世界”的演讲。那次活动是由西班牙化教育部和Argentaria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他的讲演体现出一个化人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以及他对化现状的分析和担忧。以下译他演讲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编按]  相似文献   

12.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不久前发表了他的一部新作《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作品在西班牙语国家刚一问世,立刻在世界上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作者在接受意大利《团结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这一新作的创作过程以及今后的创作计划。《团结报》,罗马  相似文献   

13.
亚历克·吉尼斯爵士是英国电影界一名才华横溢的性格演员,他在影片《吉诃德神父》中扮演主角吉诃德。影片中,他与一个共产主义者(由利奥·麦克恩扮演)结伴周游西班牙。一天.亚历克向作者戴·卢因谈起他为什么起初拒绝扮演吉诃德。  相似文献   

14.
秘鲁著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历时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天堂》(涌泉出版社出版)自今年3月20日在利马发行,首印40000册。小说的英文译本亦将于今年10月出版。《何处是天堂》是根据法国19世纪著名印象派画家高更及其外祖母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作者明确指出,因为是小说而非传记,所以历史事实仅仅只是依据,其余均为自己的想象和创作。弗洛拉·特里斯坦是《何处是天堂》中的女主人公。她1803年出生,其时秘鲁尚处于宗主国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弗洛拉·特里斯坦的父亲马里亚诺·特里斯坦便是一名出生于秘鲁的西班牙籍海军军官。马里亚…  相似文献   

15.
1842年1月的第一个星期,查尔斯·狄更斯(Charies Dickens,1812—1870)和他的妻子离开利物浦,登上了途经哈利法克斯,新斯科舍开往美国的“布里坦尼亚”号汽轮。这时的狄更斯,再有一个月就要过30岁的生日了,而许多使他扬名于世的杰作都尚未问世。不过,他已以《匹克威克外传》、《老古玩店》、《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及《奥列佛·特维斯特》的作者而闻名了。一大批崇拜者在先前的殖民地恭候着他,在他全部旅美期  相似文献   

16.
靳慧 《世界文化》2002,(1):33-34
2000年拍摄了《野生灵》和《站起来的妇女》之后,西班牙影视界各星佩内洛佩·克鲁斯又在著名导演约翰·麦登执导的影片《科雷利上尉的曼陀林琴》中与尼古拉斯·凯奇合作,两人分别饰演男女主角。影片讲述了一段浪漫的爱情史,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意大利军队占领的一个希腊小岛上。佩内洛佩·克鲁斯扮演PELAGIA,一个乡村医生的女儿,她憎恨意大利士兵,但是却爱上了喜欢音乐的科雷利上校。凯奇出演片名中的男主角科雷利,但他的戏都离不开佩内洛佩·克鲁斯(饰演一个受尽爱情折磨的女孩)。佩内洛佩·克鲁斯今年27岁,…  相似文献   

17.
永恒的微笑     
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被人们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达·芬奇这幅被誉为“永恒的微笑”或“神秘的微笑”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年,在他的家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据说该画是应他未来的赞助人朱利亚诺·德·梅迪契的要求创作的,此人从1513年开始资助达·芬奇,直到1516年去世。几十年后,意大利的著名画家、建筑师和作家瓦萨里第一个在书中提到,《蒙娜·丽莎》的原型是佛罗伦萨人佛朗切斯科·德·乔孔多的妻子。后来,他又考证了创作时间以及此作品的经历,认为《蒙娜·丽莎》曾归法国弗…  相似文献   

18.
“在写作《查尔特勒修道院》的时候,”斯丹达尔说,“我每天早晨都先看两三页《民法》,好使作品的语气对头。”维拉·凯瑟动笔之前必得阅读一段《圣经》。海明威必须削好十几枝铅笔,才站起身来写作(他曾因飞机失事,腰部受伤,痊愈后总是站着写作;他也用打字机,但只打对话部分)。刘易斯·卡罗尔和维吉尼亚·吴尔夫也喜欢站着写作。爱伦·坡常常将他的暹罗猫置于肩头,然后才挥笔作诗。托马斯·沃尔夫往往先散步多时才着手写作;巴尔扎克总是先喝杯清咖啡;许多作家晨起必先喝点较烈性的酒,以清醒神志。吉卜林没有黑墨水就动不了笔,他曾写道:“我用的墨水必须是最最黑的。假如我后来还象从前那  相似文献   

19.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凭借简约有力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出色的现代派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硬汉形象,也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文坛地位。研究海明威的性格,人们总是在他的成名著作中寻找答案,却常常忽视小说家早期的作品。《印地安人营地》就是海明威24岁左右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它根植于海明威对生活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的理解,含蓄而又清晰地折射了小说家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德国图书文化奖是西德著名的文化奖,每年颁奖一次,奖励那些为和平而勇于奋斗、坚强不屈的文化名人。第一位获奖者是作家马克斯·陶。他曾和许多作家一起,受纳粹的迫害而流亡国外,和其他人不同的,马克思·陶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他坚定不移地用挪威语继续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理解而著述。他的大量著作充满了对人道主义的信仰。1950年马克斯·陶荣获德国书籍业和平奖。1986年度的获奖者,同样是一位勇敢的强者——波兰史学家兼新闻工作者弗拉迪斯拉夫·巴尔托谢夫斯基,他是波兰克拉科夫天主教报刊《普世周刊》的编辑。他的著作《华沙犹太人居住区纪实》是一部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