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科生就业难的局面使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文科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也成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为例,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探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所做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应通过转型发展进一步明确各种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应用技术型大学;类型定位: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性质定位:应用技术型;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以专业硕士为辅;服务面向定位:服务地方(区域)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区域)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人才培养定位: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科学研究定位:服务地方的应用性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定位:建设与地方产业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我国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趋势,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是"中国创造"实现的关键环节。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型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与课程开设偏差,办学模式固化的问题。应通过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以打造特色产业,以"嵌入式"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培养"中国创造"需要的技术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记者:与本科院校相比,专科院校的继续教育有哪些特点?你们的优势是什么?武智慧:与应用型本科相比,属于同一类型下的不同层次。高职的特点:一是培养目标不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培养技术型人才。二是人才培养模式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上凸显校企合作的体制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工学结合的运作平台创新,在专业建设上突现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然而此定位很大程度上是在特殊情境下生成的,具有一定的限制性.高职本科和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都是技术型本科人才,其人才培养的实质相同而称谓相异,这与我国教育发展背景有关.民办本科院校应明确定位于高职本科,以培养中高级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应用性和技术性“因子”建设,集中体现在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具有技术性、地方性与行业性特征,以培养"实践、实用、实干"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己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应遵循互生互长逻辑,使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契合;遵循内涵发展逻辑,突出办学特色;遵循学科协同逻辑,形成学科专业的协调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效益优先逻辑,注重规模兼顾效益的和谐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应构建专业建设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机制;探索多元办学模式,构建校企联动的专业共建机制;建立多元参与的高校专业设置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我们需要提高办学质量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本专业办学质量的核心。文章针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社会的需求情况,讨论了如何科学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以动态和发展的原则,以先进、开放性的原则,纵观全局,科学合理构建立体的课程体系,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职业本科与应用型本科是否相同的争论由来已久,未有共识。从理想类型的视角看,两者都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服务基层一线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可把两者视为同类。但由于教育管理体制、利益与观念、社会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中宜将两者分类管理和发展。换言之,“理论上划归同类,实践上分而治之”是更务实的管理和发展方式。针对两类高校的发展困境,应用型本科要侧重从“知识型”办学转向“技术型”办学,职业本科则侧重从“技术型”办学转向“知识型”办学,并强化“技术”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存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以自动化专业为研究载体,提出了"本专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并根据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自身的教育类型与层次特征,构建了具备各自特色又相互统一的课程体系,对高等职业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他工科类专业的"本专科分段式"培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高校的共识.但目前的文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还不能很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本文在分析了文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与理工科专业具有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从专业内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对文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中,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技术型本科培养的人才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不论从知识面的扩展还是对知识的应用技能等都需要进行加强。在应用技术型本科环境设计教学中,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进行多元化教学,通过实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的重要性,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进行培养,本文主要以环境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建设,加强导向作用,将实践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索,加强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正面临转型发展,探索和实践应用性大学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对当前我国生态学专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打造应用技术型的师资队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及专业改革等对策。最后,以平顶山学院为例,列举了与之相应的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体系,以期为同类院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文科倡导学科交叉、专业融合,推动文科教育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作为三大重要抓手。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引,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优势与学科特点,从多维度教学、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思路创新、翻译教学与数字化教学融合、创建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翻译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等方面对翻译课程进行教学创新研究,以此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应用型、融合型、创新型、多元化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4.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并能够应用知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黄山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将日语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具备较高商务能力的日语人才是该专业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区别于传统的普通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特性和技术掌握。当下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高校应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探究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城市规划专业课程《城市开发与经营》为例,从基本思路、教学改革目标、教学改革内容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提高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对于培养多元化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赵坚 《职教通讯》2022,(6):51-57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技术工程师岗位的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当前,本科层次职业大学面临办学方向亟待明确、办学理念亟待转变、专业建设亟待升级、教师能力亟待提升、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等现实问题,需要国家层面完善制度设计,明确职业本科办学方向,学校层面确立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办学理念,统筹协调专业内涵建设,对标本科要求建设师资队伍,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  相似文献   

18.
新建本科院校是落实我国教育改革,培养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重要力量.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大都定位为培养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坚持“学校依托地方产业,院系联系行业企业,学科瞄准产业链、技术链,专业融入企业链、产业链”的办学思路,使办学过程始终饱含地方元素、办学活动始终根植地方产业,通过实施“双带头人”制度化、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管理柔性化、技能竞赛常态化、学生培养个性化、教学评价全面化等教学组织与运行改革,逐步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有特色、专业建设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的办学目标,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落实落细到人才培养环节的各个节点.  相似文献   

19.
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与原有学术型大学之间的冲突,将建立应用型大学质量标准建设提上日程。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评教作为切入点,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评教体系、高效透明的评教沟通机制、多维度教学效果评价制度来探讨对学生评教制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全面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机械制图作为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要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