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得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学校安排我任教初三的体育课。那时,我一心想做个好老师,就想把大学里学到的“十八般武艺”全部搬到教学中来,轰轰烈烈地干番大事业,所以,我对学生的要求异常严格。有一次上课,我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了枯燥乏味的队列队形练习,并以军事教官的眼光审视着学生的练习情况,而学生朱××一开始就显得“心不在焉”、“吊儿郎当”,动作总是慢半拍不到位,经过反复的集体练习他就是跟不上集体的“步伐”,我一气之下就在全班学生众目睽睽之下把他“揪”到前面,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勒令他单独当着大家的面练习!导致他下课时带着愤怒…  相似文献   

2.
记得那是六年前,我有幸参加市青年教师优课评选:活动,其中有一节课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那是一节二:年级“前滚翻”教学。教学过程连贯、环节设计新颖,;教学方法巧妙。尤其是老师当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环节,为我后来的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启发。记得当时很多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低头不含胸”和“前滚分腿”的错误动作。放在平时,我们一般处理办法就是教师结合自己示范反复讲解,再让学生练习。而这位老师却没有这样,他主张让学生自我去感悟、体验动作。只见他把学生常规性地集中后,“机智”地让所有动作有误的学生解下红领巾,要求“低头不含胸”的同学,用下颚夹住红领巾;“前滚分腿”的学生,用两膝夹住红领巾,同时结合自己的示范讲解,再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动作要领。“哇塞!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两个无差异组分别采用“另类”分层分组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两种不同教学方法进行跨栏跑教学实验,经对其结果分析表明:“另类”分层分组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主要体现在:“另类”分层分组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竞争意识,增加练习密度等,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更符合教育学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杜修民 《体育师友》2012,35(4):43-43
课余时间或者课堂学习中学生分组练习时有点“闲空”的时候。我就会与学生谈谈心,交流一下思想,问他们上体育课的感受,对上好体育课还有什么要求以及对体育老师的教学工作还有什么好的建议等,这时候学生们便会一哄而上,围到我的身边,高兴的说:“老师,我们可喜欢上体育课了,对现在的学习方式就非常满意。”每当听到这些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呼声,一种幸福的感觉就会涌上心头,我知道自己刚从事初中体育教学才两个多月,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数十年一线体育教学训练中发现,投篮练习中球出手弧度的合理控制严重制约影响着技术教学的进度,传统教学训练中教师的反复提示,技术要点的重复强调,反反复复的纠错练习,但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多年的教学训练中我探索出一套“越障碍投篮练习法”在教学训练中实施,技术难题迎刃而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意与同仁商榷。“越障碍投篮练习法”的具体做法是:在学生较好地掌握正确徒手投篮技术后,不急于让学生持球对篮练习投篮。将学生分组后持球于球篮下两侧成“0”度角站立(面对球篮),距球篮2-3m持球练习完整投篮动作(原地、跳投、…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发现一小群学生经常聚在一起活动,不亦乐乎。课后我与他们进行个別交流,问:为什么喜欢这样做?他们说课间他们经常在一起游戏,之间有心灵感应,练习时配合默契,所以课上也就自然而然的聚到一起了。针对这种现象,经过思考我决定就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重新分组教学尝  相似文献   

7.
李冬莲  杨小青 《体育学刊》2007,14(7):104-107
在健美操课中实施“小团体”教学法主要是采用教师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小组练习——课后分组练习——各小组舞台表演的教学程序。在健美操课中实施“小团体”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克服自卑,提高自信心;“小团体”教学法也比传统的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是五年级四班的体育课,练习内容是:胶圈角力,通过练习评出班级中的"大力士"。学生们一下子活跃开了,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给学生提出安全要求后,开始分组练习。在巡视时,发现一个叫王振的学生自己站在那里,用脚踩着胶圈,双手用力地向上拽,真有点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之势,当他发现我在看他时,就停止了练习。  相似文献   

9.
多少年来,中小学的体育课上,屡屡出现学生在水泥地上一遍一遍地、一趟一趟地做“蛙跳”练习的情况。我们体育教师也是为人父母,每当看到这种情况,我就在为孩子们叫苦。为了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注意,阻止这种练习方法,我走访调查了山东省20多所中、小学校,其中就有20所学校的体育教师不同程度地让学生在水泥地上做过“蛙跳”练习,不可思议的是,他们之中的不少人认为这种练习方法很好,并表示以后还会继续用下去。随后我又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106名“蛙跳练习”比较多的初一学生,其中有65名学生反映:曾经膝盖疼痛过;…  相似文献   

10.
在区级体育教研活动中,有一位体育教师在上小学二年级“前滚翻”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体育教师在教授前滚翻技术时,按部就班地从技术的预备姿势开始讲起,边讲解边示范,教师做得非常认真,学生却心不在焉,讲话的、做小动作的比比皆是,还有的学生在队伍后面自己“翻起了跟头”.分组练习时,体育教师给每个组都重新示范,很是费了一番功夫.课间休息时,笔者和授课教师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沈阳体育学院安保护卫专业课教学中应用“异质分组”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质分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积极性;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分组练习、递进学习的方式,由教师设置不同的任务,交给学生自主进行练习,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教学要求和互帮互助中学习斜向助跑俯腾越。为了帮助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克服胆怯、恐惧等消极心理,我采用在跳箱的一端腾越过橡皮筋的形式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增加障碍物的高度和远度,同时设置不同作用的保护与帮助,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有部分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渴望挑战和提高,故在最后设置了拓展、分层练习,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学生最爱上体育课,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可一高兴就会忘乎所以,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想说就说、想跳就跳,在地上打滚也常常可以见到。既要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玩得高兴练得开心;又要有序地进行教学组织,保障活动安全。我常常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组织教学:一、用师生对话的方法在进行队列队形“原地踏步”教学时,我和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问:“左脚起步!”答:“一、二、一!”问:“两臂摆动!”答:“胸挺起!”问:“两眼看前!”答:“走得齐!”学生既掌握了原地踏步本领,又加强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当学生在体育课…  相似文献   

14.
开学已几个星期,我留意到体育课上经常有个别同学在老师布置练习时,总是站在旁边观看其他同学练习,而自己就很少参与练习。有一天,上体育课时我组织同学们分组进行乒乓球对抗赛练习,在巡视几个来回之后,我发现有几个同学总是排到队伍的最后面。于是,我就走过去问:“为什么总是轮不到你呢?”“老师、老师……轮到她的时候,她又排到队伍的后面去。”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整堂课以教师的活动为中心,一切活动都被严格限制在规定范围之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练习缺乏主动性,教学目标经常与教学实际脱节。为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大胆尝试进行“先学后教,实践练习”的课堂授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分层教学”的含义:“分层”即是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体质、兴趣爱好为其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采用分层分组,分层评价学生练习效果,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不同阶层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初中一年级  相似文献   

17.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第6周的上午第二节三(2)班的体育课,学生们进行跳绳练习。练习间隙,一位比较矮小女学生很认真地问我:“老师,这个练习可以长高吗?”我下意识的回答:“可以的。”“做哪些练习可以长高?”她又问。我马上简单的介绍了一些方法和原理。这时一群学生很快地围了上来,非常用心、认真的听,又不时的提出问题。后来的练习,我发觉这些学生练得格外认真、投人……这个小插曲对我触动和启发很大。我开始反思这么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关心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否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引导学生,满足学生的发展。而后,我在初三7个班进行了调查访问。  相似文献   

18.
乔林 《体育教学》2023,(S1):85-87
课后练习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课后练习的趣味性,等于提高了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对于学生体育学习质量和体育素养的提高意义重大。而将“课课练”创新教学模式融入体育练习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真实体育练习情况制定趣味练习活动,能够更好实现体育教学的改革,助推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以篮球教学为例,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趣味“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提出了小学体育趣味“课课练”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一种习惯的传统教学方法。即固定的准备活动内容教师单一的机械灌注,学生被绳捆似的呆板死练。由于这几种原因的促使,许多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处于应付状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压抑。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采用一“抓”、二“比”、三“松”的教学方法。一“抓”,就是抓准备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和教师讲解的最优时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注意力不能持久,且又天生的好奇和喜新厌旧。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准备活动的内容必须经常更换。用新颖的形式来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相应中枢的兴奋,力争在课堂开始之际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准备活动的内容可分为二大类。一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反应练习;二是利用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练习。如在跑的教学中,就不能用那种“万能  相似文献   

20.
这节课我设计的内容是:立定跳远——巧避滚石;游戏:搬运伤员。课的开始,我以游戏“地震来了”作为准备热身,接着以游戏“巧避滚石”完成立定跳远教学,随后进行搬运伤员的游戏练习。我给学生进行搬运伤员的示范动作,教给大家用“拉车法”“抬椅法”搬运伤员。第一轮比赛在闹闹嚷嚷中完成,同学们相互指责对方犯规,哪个没有抬到终点就放松了等等,使得我无从判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