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多年前,鲁迅先生批评张资平的“小说学”,将张氏“小说学”概括为“那就是——△”。没想到,60年后的今天,张氏“小说学”大走俏,文艺作品中的“△”之风竟时髦于当代了。这真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有趣的文化现象。随便看一部电视剧,略事交代,人物出场,铺垫伏笔,剧情就渐渐进入  相似文献   

2.
一、《乐土》开笔的话今天是我五十岁生日,开笔写这部自传体的小说。它是“自传”,又是“小说”。我想通过它,把我五十年走过的一些人生脚印,老老实实地描摹下来,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听凭公正的评判。从“人之初”开始,将被分成段落写,尽可能使每段都能独立成书,各有其所侧重的主题,各有其标题,力争在表现手法和格调上,彼此都有所变  相似文献   

3.
“有勇无谋” 刘半农的天下.最初是在上海滩打出来的。他在当时被称为鸳鸯蝴蝶一派的文学刊物上.写了各式各样的小说.这些小说被冠名为“滑稽小说”、“侦探小说”、“醒世小说”、“衷情小说”、“言情小说”。写着写着,便深刻起来.又写“历史小说”和“哲理小说”。  相似文献   

4.
文学信箱的编辑同志: 我在某些报刊上见到标有“报告小说”“纪实小说”的作品。请问什么叫“报告小说”、“纪实小说”?它们与小说、报告文学是不是一回事? 长记同志: 你的来信收到,所提“报告小说”、“纪实小说”,我在一些刊物上也曾见到过。在小说前加“报告”或“纪实”二字,我想大概是作者着意强调小说中的人和事都  相似文献   

5.
从当年被奉为后现代经典、被大学学子项札膜拜的《大话西游》,到今天脍炙人口、甚至斩获政府奖项的新编武侠剧《武林外传》,从当年“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的王朔小说的流行,到今天《百家讲坛》上易中天“帅哥(诸葛亮)”、“(韩信)风湿性关节炎”等今语古用的大受追捧,后现代的浪潮自20世纪80年代登录中国后一路走来。到今天已经达到全胜之势。这一现象的突出表现正是时下后现代元素在电影、电视中的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6.
小说的人物小说有个好故事虽然重要,但这故事(情节)又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文学就是人学”。一部小说成败高下的最后分野,就看它是否成功地塑造了新的文学人物形象。如果没有林黛玉、贾宝玉、袭人、晴霎、王熙凤……还谈什么《红楼梦》?我说“新的”人物形象,指的是曹雪芹以前没人塑造过一位多愁善感的林妹妹。鲁迅以前也没有阿Q。生活中有。今天还有弱不禁风的“林黛玉”嘛,每,位男士心中都藏着个可爱的“林妹妹”吧?阿Q也没有“断子绝孙”,外国读者说他们那里也有“精神胜利法”——一也有阿Q的子孙。这就是文学人物形…  相似文献   

7.
我为什么要写战争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有人称我作家了,不久我又发现我被人称为战争小说作家,这使我感到很惶惑。直到今天,我仍然拿不定主意,是否或者说有没有必要接受“战争小说作家”这个称谓。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便是,我也确实写了一些与战争有关的小说,并且给人的感觉我是以此为创作主项,从这个意义上讲,被人定义为“战争小说作家”,又似乎不算太牵强。 如此,我就有必要回头看看了,我为什么要写战争小说。 事实上,不仅是战争小说,就连战争这东西,我本来都是很陌生的。二十年前我参军到了军营,并不是冲着战争来的。天晓得怎么会那么巧,我…  相似文献   

8.
五、我开始为上海新闻报写“长沙通信”。上海各报发展地方通信的过程。我为上海新闻报写“长沙通信”,是在湘军驱张战争取得胜利以后,谭延闿重回长沙再主湘政之时。前文讲过,我写“长沙通信”是从上海时报开始的。时报编者称我为“特别通信家”,以示与普通访员有别。今天我不妨坦白地说:当时我既缺乏采访门径,又无写作经验,只是把一些街谈巷议连缀起来,写成一种似新闻非新闻、似小说又非小说的“大杂烩”,实在幼稚可笑。这种临时的办法,当然不能持久。一九一八年,我为国难家仇,要暴露张敬尧祸湘乱国的罪行,又经常在上海报上发表通信,  相似文献   

9.
“档”兄“档”妹(小说)英坤自从咱们风景线安装了长焦优质望远镜,就一直没闲过,每天从早到晚晃动着许许多多档案人忙碌的身影,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拿着微薄的薪水,保管着无价的档案……看了真是令人感动,尤其是在这商品经济越来越发展的今天!叹世风日下、人心不...  相似文献   

10.
《顺其自然》是美国当代女作家狄第恩最的重要小说之一,小说中女主人公玛丽亚的“疯癫”无疑是理解这部小说的关键所在。本文旨在就玛丽亚的“疯癫”展开分析,进而指出,玛丽亚的“疯”和“不疯”之间的张力恰恰是这部小说的意义所在。“疯”和“不疯”的距离恰恰是人们对玛丽亚生存状态的理解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董凡 《大观周刊》2012,(17):34-34
“恐怖美”在文学中广泛的体现在哥特小说中,而爱伦·坡是哥特小说的先驱人物,本文以爱伦·坡的心理恐怖短篇小说《陷坑与钟摆》为例分析恐怖小说的“恐怖美”。  相似文献   

12.
金庸武侠小说风靡一时,虽然有“金迷”与“拒金者”的对峙,仍不妨碍“金庸小说旅游线路图”的堂皇出现。奥秘何在?比照西方骑士小说,不难看出这是在主流小说的一大阙如——愉悦以及在引发愉悦的情节曲折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产生与张扬“第二次握手”的冲动,缘于新闻媒体上“改革开放二十年”报道“文化巨变”专题和《出版广角》月刊发起的“感动共和国的五十本书”评选活动。尽管小说《第二次握手》有一定的缺欠,但在那个文化禁锢刚刚被打破的年代,《第二次握手》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渡,创造了一个在今天的作者和读者看来,有如天文数字的发行量。  相似文献   

14.
情节的斜升反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小说的单一性原则规定了微型小说的情节只能叙述一件事情。那么,这一件事情在叙述过程中怎样才能形成艺术的跌宕,产生较强的审美刺激来扣动读者阅读的心弦?美国的微型小说理论家罗伯特认为:微型小说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意外结局”。怎样理解这个“意外结局”?如果我们假定微型小说的第一个细节单元为“A”,那么它的最后一个细节单元则为“-A”,情节的结局和情节发展的初始方同恰好相反。“A”反转到“-A”,便构成了微型小说情节的意外结局。一般说来,情节式的微型小说都要通过设置情节“A”与“A”的反转。让情节在短暂的艺术时空里形成戏剧性的反差和变化,这就是微型小说独特的情节趣味。由于微型小说篇幅的短小,叙述事件的单一,它特别地讲究用这种反转的情节趣味来同一般小说展开艺  相似文献   

15.
漫谈日记     
日记,顾名思义,就是每日一记,每天必记。它是一种应用文,属于散文的范畴,也可作为别具一格的小说、诗歌、杂文等文学体裁。从最简单的来说,“今天我休息。”就可以算作一则日记。已故的著名画家司徒乔在他的一九二九年一月四日的日记  相似文献   

16.
这里说的“故事”和“情节”,是借用英国文艺评论家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中的解释。他说:“故事”虽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不成为小说,但它是一种很低级的形式,不过是从时问绦虫上切下的一个片断,“早餐后是午餐,星期一后是星期二,死亡以后便腐烂等等”;“故事”是古已有之的,“当时的听众是一群围着篝火在听得入神、连打呵欠的原始人”。而“情节”却  相似文献   

17.
文学失却了轰动效应,新闻亦颇多默默无闻,这在今天似乎已为人们所习见、所熟知。此本不足为怪。甚至每年的优秀小说评奖、好新闻评选几乎也成了一种“自娱”,除文坛“坛内”和新闻“界内”人士之外,知道者竟然不多。不管你是幸灾乐祸还是满腹悲哀,这都是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然而,新闻传播媒介覆盖面毕竟是巨大的,之所以常常显得默默无闻,也许正是由于它变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构成物,而不是“异己”。但是,如果正是基于此种“默  相似文献   

18.
我在北京晚报副刊工作多年,近几年做小说连载版编辑,有一个较深的感触,就是对“文章当随时代”的要求,不是比过去弱了,而是更强烈了。北京晚报自创刊以来。除“文革”期间中断10余年外,即使在只出四块版的情况下,小说连载也占有一席之地;题材多样不拘一格,对长篇和中短篇小说的选编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对题材在反映社会现实、内容真实性方面的要求,从未达到过今天的高度。我想这大约是由于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报纸传统的办副刊模式还未受到过真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今夜月儿圆(小说)卢仁江“嘟嘟嘟,嘟嘟嘟”,今晚这档案馆的电话是咋的啦?小雪一连拨打了好几次,都没打通。今天是中秋节,小雪跟她未婚夫加明约好了的,今天来家里吃晚饭,赏明月,共度中秋良宵。可那圆月早已从东方探出笑脸,祝贺人们阖家欢乐、中秋团圆了,但这个...  相似文献   

20.
*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寒冬夜行人》是一部谋篇布局奇谲的书。其独特处是作者(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引入了“时间零”的理论,来构建小说的新模式。本书由10章各自独立而又具有共同因素的小说组成。小说的每一章结局,呈现为“时间零”,而对于下一章它则转化为“时间负一”。小说的“读者”与“女读者”被驱动着不停地去寻求小说的下一章,即追寻“时间一”……。就这样,书中的人物、情节、环境和节奏也走马灯似地不断交换,10篇小说像连环套似地依次展开。它的艺术价值在于对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