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白彩香 《兰台世界》2016,(20):122-125
中国内陆最早的三所女子教会大学是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北京,1905)、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州,1908)和金陵女子大学(南京,1915)。在这三所教会女子大学里,由于特殊的内部结构与环境因素,使得三所女子大学的管理呈现出不同于男性大学的管理特征,即女性化、亲情化管理倾向。  相似文献   

2.
张勤 《出版参考》2012,(36):38-39
民国时代的教育界,有着"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之说。如果说蔡元培是以其"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创设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辉煌,使当时的北大堪称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那么吴贻芳却是以其独有的"厚生"育人思想开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使金陵女子大学(以下简称金女大)成为世人瞩目、享誉海内外的女子大学;如果说蔡元培试图通过"完全人格"国民教育实现"教育兴国"理想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在世界上无与伦比(杜威语),而吴贻芳则通过"全人格教育"促进人类文  相似文献   

3.
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比京师大学堂早3年,比清华大学堂早16年.1896年,中国近代第二所大学--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在上海诞生.晚清著名实业家盛宣怀创办两所大学,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代的教育界,有着"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之说.如果说蔡元培是以其"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创设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辉煌,使当时的北大堪称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那么吴贻芳却是以其独有的"厚生"育人思想开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使金陵女子大学(以下简称金女大)成为世人瞩目、享誉海内外的女子大学;如果说蔡元培试图通过"完全人格"国民教育实现"教育兴国"理想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起着巨大推动作用在世界上无与伦比(杜威语),而吴贻芳则通过"全人格教育"促进人类文明让世人刮目相看!当教育发展如此迅速、繁荣程度极高的今天,人们仍然在追问一个具有共性的话题: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究竟为了什么,究竟怎么实践教育.在金陵女子学院吴贻芳研究中心成立五周年之际,该学院现任院长钱焕琦教授的新作《厚生育英才—吴贻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 2年9月版)一书给我们诠释了以上发问,也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教育界的女泰斗吴贻芳博士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的重大成就,回望近代女教育家的人格魅力、声望和风采,有利于金女大可贵的"厚生"精神大为弘扬,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5.
陈学英 《兰台世界》2013,(19):103-104
<正>教会大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882年中国开始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会学校至1950年,中国有14所教会大学[1]。教会大学的英语教育是整个近代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富有特色的部分。这些教会大学曾被当年来华背负宗教使命的传教士们认为是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6.
吴贻芳属于近代中国第一批获得学士学位的女大学毕业生,又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留美女博士,担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20多年。她并非一味埋头读书、办学,不问世事。出于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热忱,吴贻芳其实也是一位很有声望、很有活动能力的社会活动家。为纪念吴贻芳诞辰110周年、金陵女子大学成立90周年,谨以此文展示这位著名女教育家闪光的另一个侧面。(一)1916年2月,23岁的吴贻芳进入金陵女子大学读书。这年该校成立学生自治会,吴贻芳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受到同学们的信任,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会长。6月6日,恢…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德育智育与体育的全面发展,金陵女子大学于1924年即设立体育系,1925年上海女子体育师范学校并入金陵女子大学,遂使金陵女子大学的体育教育更为强势,发展为近代女子体育教育史上的重要学系。  相似文献   

8.
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随之颁布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借鉴了多国教育制度,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大学章程。1902年政府重修兴学之策,重订大学堂章程,重设大学堂课程,从此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南京民国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京旧为民国首都,民国建筑不但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且造型各异,变化明显,可划分为近代宫殿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近代西方建筑。当年的南京城,是一个连楼房都很少的中国传统型城市。这时以美国人墨菲和中国人吕彦直为代表的建筑师们,采用中西方建筑风格与建筑手法相结合、以中国传统的建筑造型和西方技术而建造起来了一批近代宫殿式建筑。它们分别是建造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1929年建成的励志社、1936年建成的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雄伟壮丽的中山陵建筑群。  相似文献   

10.
近代女教育家、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学博士吴贻芳,于1928年正式出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并主持金陵女子大学的工作23年。在此期间,吴贻芳坚持英语教学特色,提出了一系列的英语教学方法,以优异的成绩培养出一批近代女界精英。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20年代建立的文华图专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开拓者,它的创办推动了20世纪上半叶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经过多方查检、考证,确认曾有四位文华图专毕业生先后任职于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传承文华精神,为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1888年创建于广州的岭南大学(时称格致书院)作为近代中国曾经存在的十六所教会大学之一,为中国近代教育培养了众多人才,在其存在的六十四载(1888-1952)光阴中,岭南大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及鲜明的办学特色活跃于中国近代教育的舞台上,并闪耀着熠熠光辉.与国内其他教会学校,特别是其他高等学校相比,岭南大学有许多创新之举,如最早收回办学自主权(1927),最先实现男女同校等.  相似文献   

13.
杨琳  肖东发 《出版科学》2012,20(2):22-25
对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的出版背景、出版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大学丛书》出版的历史意义在于开辟我国成功出版本土化大学教材的先河,促进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近代中国学术的独立,确立大学教科书成为图书出版专门类别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是中西文化撞击的产物.中国古代虽然也有自己的最高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书院,但教学内容没有超出儒家经典的范围,其宗旨是为封建政权培养人才.西方列强用军舰和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后,西方的科学文化和教育模式也随之进入中国.近代中国高等学校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官办大学、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  相似文献   

15.
北洋大学(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大学,1895年由光绪皇帝御批成立,创建之初校名为北洋西学学堂。因此,天津即堪称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祥地。解放以前.北洋大学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办学历程,虽几经磨难,但学校始终坚持办学.优良校风不断得以传承,学校素以历史悠久,治学严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饮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6.
教会女子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中国东北营口开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东北创办女子学校以传播基督教教义和培养妇女基督教徒,客观上对中国东北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我国女子教育启开一扇窗子。  相似文献   

17.
<正>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著名学者和教授。他生命历程中最光辉的时期是在大学里度过的。从1918年起,李大钊先后受聘为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五所大学的教授,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李大钊任教的五所大学中,除北京大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0月5日,《济南日报》刊登了钱欢青的文章,题目是《近现代建筑的博物馆》,主要是介绍山东大学西校区(即原来的齐鲁大学)所拥有的近代大学建筑群.文中谈到,齐鲁大学建筑的突出特点就是中西合璧,这些近代教会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教会女子大学的成立不仅填补了高等教育女子教育的空白,教会女子大学在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培养方式方面在民国时期为女性树立自尊、自信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培养方式对我们今天女子人才培养仍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是国民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女子大学的关键途径。目前,我国女子大学发展态势较好,但是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众多不足。本文以美国女子大学的课程设置为参照,对中美两国女子大学女性特色课程设置现状、课程体系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加以借鉴;从而探索中中国女子大学建设的发展导向和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