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绳镖初探     
绳镖的起源和发展恩格斯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绳镖的源头要追溯到原始时代的渔猎工具。新石器早、中期的石鱼镖,骨鱼叉同现在的绳镖结构功能十分相似,使用时都是在镖的尾部系一根绳索或缚一根木棒,用于抓住绳索或木棒的尾端,将镖(或叉)掷出,以获取鱼类和杀伤野兽,然后牵动绳索或持捧将其收回。据考古材料论证,“鱼叉”、“鱼镖”有的尾部带有结节,是便于系绳索的遗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原始“鱼叉”就有结节,可见绳镖是从原始的石鱼镖,骨鱼叉发展演变而来的。绳镖又名“绳鞭”、“甩头”,“盖在有脱手飞镙之前,而脱胎于棉套索者也”、“盖脱手之飞镖,实自宋代之余氏。”可见绳镖的源流考要追溯到宋以前的各朝代。据民间传  相似文献   

2.
动作说明:①接上动,身体向左转,右腿随势蹬直,左腿屈膝半蹬成左弓步;上体随之前倾,右手变柳叶掌顺势由体前向下、向左侧成弧形下挂,至左膝前侧,指端朝下,掌心朝内;左掌同时由腹前变柳叶掌,屈肘上抬置于右腋下,掌心朝内,掌指朝向体后;目视右掌(图143)。  相似文献   

3.
①右脚略收体右转向后退步成左高虚步,同时右拳变掌屈肘上撩,再由前向右小挂,后向后下画弧向前上撩出,左手向左下挂后向前上撩出并画弧下挂;眼视右手。(图18)  相似文献   

4.
第五排胸扑肘(动作有二)接上式,彼被拨抽转身,以右拳来击我。一、我即进左步,伸左手抓其右手。二、再上右步以右肘横排其胸部。第六转身顶肘(动作有二)接上式,彼见肘来急以左手扒推我之左肘。一、我即摆左步,扣右步,左转身收紧双背,作回身炸肘。二、以肘顶其心口。第七贯耳穿捶(动作有二)接上式,彼见顶肘急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进行肩肘倒立时常出现以下情况: 1.在做举腿翻臀时,两腿失去控制向后落下。 2.展髋挺腹时身体不能竖直,两腿向前落下。笔者在教学中经多次实践利用双杠作为辅助器材进行教学,教师无须对学生直接保护帮助,在学生练习时对其语言提示,能较好解决以上问题,缩短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肩肘倒立动作。   一、屈体挂臂撑   方法:由站立挂臂撑开始,一脚蹬地,另一腿上摆,同时收腹并腿上举,两臂压杠,臀上翻成屈体挂臂撑姿势,静止数秒后还原。   目的:体会两臂在体侧下压、伸腿方向、控制身体动作。   二、杠内…  相似文献   

6.
<正>在体育运动中,当柔韧素质弱的时候,容易出现动作路线偏差,技术动作易变形,肌体的协调能力下降,导致动作完成质量不理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运用短绳进行多样化的方法牵拉肢体韧带动作,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柔韧素质。一、短绳牵拉上肢韧带基本动作:预备,短绳对折左手握绳一端于头后,右手握绳另一端于背后,两手握绳距离以自我能承受为宜(见图1-1)。当右手用力握绳下拉时,左臂韧带被动受力,保持静止状态8~10s(见图1-2),两手交换握  相似文献   

7.
<正>肩肘倒立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但相对地讲也是一个比较难学的动作。在练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的错误有两个:一是不能形成比较牢固的肩肘支撑,二是很难做到身体垂直。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下三种方法,效果良好。一、挂膝上提一个学生做动作时,另外两名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帮助其伸腿后,帮助学生各用一只手在练习学生腿弯处互握,做动作的学生小腿下落挂腿在连起来的手臂上,两名帮助者适当用力上提(上提幅度至其明显的肩部着垫即可);借助上提的力量,做动作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单杠跳上成支撑接前翻下时,学生对于跳上成支撑这个动作基本能完成,但接着做前翻下时,常出现学生上体前倒后,身体挂于杠上翻不过去的错误动作。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出现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做前翻下动作时,由于过早地屈肘,造成身体重心下降至杠面以下,减少了前翻下的动力,导致前翻以后,整个身体挂于杠上,翻不过去。一、过早屈肘的原因1.学生的手臂支撑力量弱,特别是肥胖学生和力量素质差的学生,在跳上成支撑时,就出现了明显的曲肘,支撑时间稍长就会吃不消,如果给他们一定助力,自然能做好支撑动作。2.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有些…  相似文献   

9.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上体左转,右脚向体前随势落步,两脚平行,屈膝半蹲成马步;右掌顺势屈肘外旋内收至体前,掌指朝前,掌心朝上,高与眼平;左掌由腹前屈肘上移至右腋下,掌指朝右,掌心朝下;身体重心落至两腿之间,目视右掌(图108)。  相似文献   

10.
艺术体操器械动作运用规律的研究--绳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图像解析法、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绳操器械动作的运用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绳操器械动作运用的总趋势向“多样、熟练、惊险”的方向发展,并在与不同的身体难度动作的结合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以肘关节外侧疼痛为特征的肱骨外上髁部前臂伸肌总腱附着处的慢性损伤性肌筋膜炎,因网球运动员最易患此病而得名。"网球肘"的主要外在表现是肘部隐隐的酸痛感以及持拍击球时产生的强烈疼痛感。网球肘妨碍了运动员的日常生活、训练、比赛,严重者甚至影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本文从病理特征、致病原因、致病机理、诊疗标准、诊疗措施、预防等方面对"网球肘"这一职业病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该病的治疗、网球运动员的正确训练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普体铅球课进行身体训练受学校场地、器材设备限制的困难,选用超等长式俯卧撑练习作为训练手段,通过实验与对照的方法,发现超等长式俯卧撑练习可有效地挖掘学生自身爆发力的潜在素质,迅速提高铅球成绩,并对推铅球最后用力出手时易产生的“掉肘”错误动作有明显的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范静  姜跃金 《冰雪运动》2010,32(1):46-49
越野滑雪是周期性耐力项目,运动时间多、距离长,能量消耗大,对运动员的心理和机体能力要求较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恢复是运动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消除疲劳方法,能提高运动水平。结合越野滑雪运动训练实践,运用理论分析方法阐述越野滑雪运动疲劳产生的机理和检测方法,并提出恢复训练、营养补充和心理训练等方法,旨在为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运动疲劳的积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檀志宗 《体育科研》2009,30(1):75-77
通过分析青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的力量参数,探讨肘关节屈伸肌群在举重专项训练中的作用,为预防肘关节损伤及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ybex—Norm型等速测力与康复系统,在预定角速度90°/s.180°/s和300°/s下对上海举重队9名青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肘关节进行等速向心屈伸肌力测试。结果发现举重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峰力矩、相对总劝和相对平均功率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接近1.0。表明举重项目中肘关节屈伸肌群主要功能是维持运动中关节的稳定性,而两侧肘关节同名肌群肌力素质的不均衡性可能是阻碍专项能力韦黾高的重要因素和诱发运动性伤病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女子冰球运动员减少比赛犯规行为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凯  李庆明 《冰雪运动》2010,32(1):30-34
正确认识比赛中运动员犯规带来的危害,对加强和规范技术动作合理性,强化合理阻截意识,减少比赛中运动员犯规行为,提高比赛的胜出率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世界女子冰球运动员犯规的特征,我国运动员犯规与失分的关系,提出采用强化针对性技战术训练、加强心理训练、学习现代冰球理论、提高抗裁判员失误判罚的能力等措施减少与预防比赛中运动员的犯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球训练中肘部韧带损伤机制的运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网球训练中认识和预防治疗急、慢性肘部疾患提供基础。方法:大体解剖分析肘关节周围的形态结构特点,观测按序切断桡侧相关结构、尺侧副韧带时分别表达的肘关节后外侧旋转度变化和外翻旋转角度变化。结果:(1)观察到尺侧副韧带前束由前部纤维和后部纤维组成,桡侧副韧带止于环状韧带和尺骨冠突的外下方;(2)检测到肘关节在屈曲30°~60°时,尺侧副韧带前束呈现内侧部较松弛而外侧部紧张,肘关节屈曲60°~145°后,前束内外侧紧张度无明显差异,后束在肘关节屈曲60°~145°后出现紧张;肘关节桡侧副韧带复合体对维持关节外侧的稳定作用约占50%,伸肌及伸肌腱膜起协同作用。结论:桡侧尺副韧带和尺侧副韧带前束是肘关节主要的稳定结构,副韧带的不同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结构的改变将导致该部机能失衡,研究结果能为网球训练及网球肘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雪上项目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我国雪上项目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现状。从心理训练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指出了现有的不足:研究论文整体数量较少;研究类型比例分配不均;涉及的心理训练手段少;缺乏对增强运动员心理能力、树立正确的比赛观等以及赛中和赛后心理训练的重视;训练效果的评价指标单一。雪上项目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发展对策是:注重优秀运动员的个性化和专门化培养;注重运动员心理能力的提高;更多地采用现代化仪器;加强跨文化研究与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方法,明确了标枪运动员肘部损伤发生的基本状况和致伤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标枪技术训练中纠正错误动作、避免和减少“标枪肘”损伤发生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i) to determine kinematic, kinetic, and electromy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Junzuki karate punch in professional karate athletes; (ii) to identify 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that correlate with punch force and lead to a higher punching performance; (iii) to verify the presence of muscle co-activation in the upper limb, trunk, and lower limb muscle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nine experienced karatekas from the Accademia Italiana Karate e Arti Marziali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the specific punch. Mean punch forces (181.2?N) delivered to the target, the range of motion of both right and left knees (1.13 and 0.82?rad) and right elbow (1.49?rad) joints, and the angles at impact (knee: 0.81 and 0.91?rad; elbow: 1.19?rad) in the sagittal plane were computed. Furthermore, the trunk rotational angular acceleration (63.1?rad?s?2), force related to the lower limbs (550.2 and 425.1?N), and co-activation index for the upper limb (36.1% and 34.7%), trunk (24.5% and 16%), and lower limbs (16.0% and 16.1%) muscles were evaluated bilater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punch force and both right and left knee flexion at the instant of impact and right and left leg forc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punch force and maximum trunk angular accelerat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3) in the co-activation index among the upper limb, trunk, and lower limbs muscles highlighted a rostro-caudal gradient on both body sides. This research could be of use to performers and coaches when considering training preparations.  相似文献   

20.
采用检测运动员运动后即刻的血乳酸并以此反映运动强度的现场测试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年训练周期中的陆地训练手段进行血乳酸监控,探讨其训练强度的合理性。结果发现,旨在提高速度耐力的训练中,运动强度安排得不合理,导致了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不足,比赛中运动员出现后程无力的现象。因此,调整训练强度是今后训练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