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元家美 《广西教育》2004,(11A):42-42
教师“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教师教育智慧的提升需要校本培训。新课改是开展教师培训的大好时机,怎样以新课改为契机,促进教师的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2.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互教互学、在岗业余自学为主要方式的一种继续教育模式,或理解为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教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进行校本教研,从而更好地教学.校本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方式已成共识,效率的高低就决定了培训的效果.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正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校本培训的途径、方式和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校本培训是在教育专家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全校教师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的目标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积极进行研究探索、确立终身学习观念、主体意识强。开展校本培训的策略: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校本培训要得到校外教育专家的指导;校本培训要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建立教师校本培训的相关组织和制度,使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一、“课题驱动式校本培训”的涵义及特征 所谓“课题驱动式校本培训”就是以课题研究为基本载体,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体力量,在教育专家、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教师任职学校根据自身特点自行组织,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5.
颜伟云 《继续教育》2002,16(5):24-26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阵地,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其实质是使教师更快地成熟。从教师成长的知识结构来看,教研组比较侧重于学科内的本体性知识,而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迅速提高,还应该借助于跨学科交流、各学科共同关心问题的协作与交流、不同层次教师间交流与合作等。由此可见,常规的教研组所带有的局限性,与校本培训的要求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一、 校本培训现状(一)传统教研活动的弱点现行的学校教研活动缺点是明显的: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学…  相似文献   

6.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阵地,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其实质是使教师更快地成熟.……  相似文献   

7.
王营 《宁夏教育》2005,(7):27-28
校本培训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学习科研和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的一种全员性的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网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条件下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校本培训是在学校校长的组织领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自主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管理和组织的培训方式.建立校本培训管理组织,提高参与管理人员指导管理的积极性和业务水平,是有效实施校本培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校本培训是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本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立足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战略性工作。我们在校本培训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一)把师德培训放在校本培训的首要位置 为了搞好师德培训工作,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务实重效,强化工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通过学习,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二是注重挖掘教师…  相似文献   

10.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培训基地,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把培训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全员继续教育形式。高职院校进行校本培训,可采取领导指导式、座谈研讨式、自我提高式等培训方法,注重校本培训与实践的结合,建立校本培训教材库。  相似文献   

11.
校本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理念,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和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织方式,其内涵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培训机构指导下,以学校为主体组织实施的,以满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学校自主发展,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需要为宗旨,教师全员参与的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一、“课题驱动式校本培训”的涵义及特征所谓“课题驱动式校本培训”,就是以课题研究为基本载体,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体力量,在教育专家、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教师任职学校根据自身特点自行组织,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3.
师资的“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有关高校的配合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与推进素质教育、搞好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相结合起来的一种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英国校本培训对我国教师培训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培训是对在职教师实施继续教育,促进教师成长的专业教育。英国校本教师培训强调以学校为教育基地,注重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来探讨学校教育与教学的规律,以培养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为目标,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借鉴校本教师培训的先进经验,重视教师教育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学校教育现实,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资培训,培养适应现代教育形势以及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专业教师队伍,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注重质量和实效”。我们根据本县实际,从1999年开始在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探索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本体的校本培训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进一步搞好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一、走向校本培训我们通过对以往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的深入分析总结,认为我县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相似文献   

16.
教师“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教师教育智慧的提升需要校本培训。新课改是开展教师培训的大好时机,怎样以新课改为契机,促进教师的校本培训?一、明确目标,确定校本培训方向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  相似文献   

17.
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以所在学校一线教师为主体、以所在学校教学资源为本.以自己学校为主要阵地,在教育行政统一领导下.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自主制定培训方案,自主确定实施细则的一种培训活动。校本培训的主体是教师自己.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活动参与、同伴互动、个性反思。  相似文献   

18.
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的“校本”教师教育在我国已普遍展开,但在实践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培训基地的视角构建了“以学校为中心”教师在职培训模式。“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教育强调发挥地区性教师培训基地的作用,充分调动教师任职学校和参培教师积极因素,通过整合各方优质资源,从而使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更有序、更规范和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安徽霍山县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学校网点分散,班级小,教师课头多,课时多,因此实行以集中面授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明显地存在着三个突出矛盾:一是工学矛盾;二是学员经济负担过重;三是培训与教学实际难以紧密结合。而“校本培训”是一种以任职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体,立足岗位,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通过理论的指导,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正是解决这三大矛盾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为使“校本培训”  相似文献   

20.
校本培训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学习科研和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的一种全员性的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是教师培训网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条件下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必由之路。抓好校本培训,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农村学校刚刚起步的校本培训却千差万别,困难重重,甚至走入盲目随意、急功近利、脱离实际等误区。因此,我认为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应该务实创新,注重实效,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