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十一、上步右钻拳
紧接上式,身体上起,左脚迅速向前迈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屈膝下蹲,下体仍保持三七步势;同时,右掌随进步之势,手腕外旋,由卮经右肋部,向左经左臂下,向前,复向右顺时针划一斜圆,当右掌划至胸前时,由掌变拳迅速向前上钻出,拳高与鼻齐,右臂微屈约135度,拳心朝后,力达右拳轮;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全国形意拳名家吴殿科大师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他留给我们的遗产却在不断发酵,影响日深。他一生勤学苦练,奔走呼号,广纳百川,著书立说。其传人数以千计,已下传五世。殿科大师铸造丰碑吴殿科先生出生于形意拳发祥地——山西太谷。祖承清代著名武术家吴本忠(太谷吴氏十八世,境内四大高手之一,人称"神弹子")、吴登魁(太谷吴氏十九世,人称"怀先生");启蒙于兄长吴耀科(字华亭,太谷吴氏二十世);进修于名师布学宽;投帖于名师刘铁 相似文献
10.
我上大学时,在武术杂志上读过一篇文章,介绍郭云深行侠仗义,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故事,才知道形意这一传统拳术,也知道了它的厉害。我马马虎虎地选修了一学期的形意拳,所以对形意拳有一些了解。多年后的一本书,又把我带上了习练形意拳之路,以下是我学习唐传形意的一些见闻。 相似文献
11.
12.
清末民初,外侮日盛,世界各国大力士及拳击家纷纷来华设擂挑战,口吐狂言,辱我中华民族。然而,一个个都被我武术家击败,狼狈而走。当时,国家认为,武术乃我国“国粹”,便大力提倡将武术改名为国术,并号召各地学校及军队增设国术课,训练学生、士兵,以期强国强民。我县历来崇文尚武,久负盛名,颇具特色的形意拳更是首屈一指,享誉海内外。不仅在晋商辉煌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而且,在民国体育教育中,首开省内校园国术教学之先河,对形意拳的广泛传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14.
清末民初武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中国传统武术被纳入了现代教育的范畴,成为学校体育内容的一部分。清末民初中国城市化发展,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武术认知价值的转变和武术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变化为中国武术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成为可能。由于师资的紧缺和教材的匮乏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教育发展的瓶颈。研究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教育的发展对当代中国学校武术发展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一代形意大师孙德宜先生谢世三十七周年。每当武林界朋友相聚研讨拳理拳法、切磋散手技法的时候,同仁们总是情不自禁地提起孙德宜先生的许多感人至深的往 相似文献
17.
18.
前些天拜读了《中华武术》杂志的《尚氏形意故乡行》一文,使我深受震撼。我作为尚派形意拳传人感到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为尚派形意拳的发展尽微薄之力。每当人们提起形意拳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尚云祥老前辈,想到尚云祥老前辈,就又联想到那些令人赞叹的往事。 相似文献
19.
炮顶
1、紧接上式,重心后移至左腿。双手由掌变拳,右臂屈肘,右拳贴近腹部由上向下插,拳心向上的同时,左转体拧腰转胯,左拳在右拳下呈十字交叉状,目视右拳(图21)。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见到潘小杰先生,是在首届武当演武大会上。2012年5月25日,水都丹江口,武当首届演武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由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主办的这次武林盛会,吸引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名运动员参赛。一时间,这个鄂西北的山城里,武术名家云集,各门各派齐聚。潘小杰这次从千里之外的徐州专程赶来,是受赛会的邀请,担任赛事的仲裁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