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的变革过程中,大学生价值现的形成和塑造是根植于必然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影响,着重探讨了传统文化精髓“和”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内在的“和”、与他人的“和”、与民族、国家的“和”、与自然的“和”以及传统“和”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之根,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本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承担着学习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再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规范,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贾丹 《知识窗》2023,(12):108-1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道德规范与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文化育人价值。文章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与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探索二者融合的实现路径,以期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且深入的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4.
王静 《科技与管理》2011,13(4):93-95
传统文化元素是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并且是民族所特有文化图像、符号,它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文化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因此,探讨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相融合的必要性与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系统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和表现,深入阐明传统文化对企业形象设计的影响及现代企业形象设计融合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董勤岭 《科教文汇》2008,(21):61-6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的“和合”思想、自强不息的精神、崇高的人生理想、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化,有效地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源泉,民族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载体,文化与民族的命运具有完全的历史同一性,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命运。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具体意义: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二,中国传统文化还强调“天人合一”;第三,中国传统文化还要求有美好的追求,把社会利益、长远利益放在首位;第四,中国传统文化还要求将道德、讲诚信;第五,中国传统文化还要求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如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等等艺术种类繁多。这其中以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为创作素材的平面设计作品,大都“形中带意,意必吉祥”,体现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时代变迁与发展,现代平面设计则更加趋向于中国文化元素的应用,把其图形语言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会使设计更具本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应了解重视传统文化,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任,高校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中国传统文化汇集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价值观念,深深的融入到了国人的思想意识中,进而影响着人民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高校积极探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从民族文化看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进光  刘静 《科教文汇》2008,(36):255-255
民族文化深厚内涵的养料孕育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着点,浅论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文化中形成的文化价值体系,并讨论民族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杨 《科教文汇》2014,(30):12-13
为了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实现文化引领的价值,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和高校国防教育在实现"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互相作用。本文通过浅释"中国梦"来引导国防教育的发展和孝文化的传承,对国防教育的内涵和孝文化溯源都做了阐述,而对国防教育与孝文化互相耦合的作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国防教育和孝文化都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渠道;二是国防教育和孝文化都是增强大学生生理、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三是国防教育和孝文化都是为高校大学生实现"中国梦"务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荆煜君 《科教文汇》2012,(26):62-64
文章从哲学与宗教、文学艺术、礼仪规范、婚姻制度、饮食与服饰、园林建筑六个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貌,指出《红楼梦》将传统文化以感性的形式传达给读者,能够唤起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3.
江毅 《未来与发展》2009,30(8):84-86
中国传统文化“人本主义”或“人文主义”向来被认为是独有的哲学思维特色,也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而“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整合融通。为此,高校恩政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全面领悟“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即当代大学生不仅处于“本”的地位,其本身及相互关系也由过去的对立、斗争转化为平等、合作和调协。由此,整体提升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将是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朱丽娜 《科教文汇》2013,(17):76-77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我国很多学校开展了英语文化教学,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西方世界的兴趣,通过英语文化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的教学、体会,还容易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提升语言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英语文化教学中的文化内涵,阐述了传统文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阐述闽南传统特色文化的内涵,分析其与现代动漫技术的融合和创新发展关系,提出借助现代动漫技术弘扬闽南传统特色文化,即借助现代动漫技术传承闽南传统特色文化、打造闽南传统特色文化品牌、创新闽南传统特色文化产业形态、创新闽南传统文化体验方式。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对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它使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向着追求自由、直接和重视自我意见表达的方向发展;扩大了学生的交往空间,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缩短了社会化时间;使校园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但同时,它也影响了师范生师范技能的标准性,抑制了师范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了师范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树立。在新时代,反观传统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不足,探讨和摸索怎样利用新技术、新型文化形式,建立符合师范生能力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指出在地域—民族—时代三维座标中,本文化与外文化交融产生的新文化,构成一个推陈出新的文化发展循环;文中还考察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以及文化结构的5个层次。本文以大量史实阐述了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的贡献;预告了在未来世纪,两国将在最新科技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传统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共同家因.但随着大众文化对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渗透,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形态都遭到了猛烈的冲击,青少年的教育文化背景随之改变.因此,如何在大众文化影响下使青少年担负起延续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任务就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论述了国学的本质以及新时期国学教育的内涵基础上指出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要意义,揭示大学生接受国学教育的必要性。针对当前高校理工科专业国学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行国学教育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转型中,传统农耕经济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农耕文化现代价值的意义。本文从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切入,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农耕文化的嬗变,探讨农耕文化的思想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这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农耕文化的传承、挖掘农耕文化对农业的现代价值、新农村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