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亮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61-61,63
武术搏击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为确保运动反应能力的有效提升,增强武术搏击训练的质效,促进完善武术搏击运动体系的形成。在武术搏击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反应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武术搏击比赛的结果,因此在日常的武术搏击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反应能力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其搏击的水平至关重要,具有探究分析的价值意义。本文着眼于实际,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探讨武术搏击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反应能力的提升方法,以期逐步构建起完备的武术搏击训练体系,全面提升现阶段武术搏击训练体系,切实满足现阶段武术搏击训练的相关要求,不断增强运动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搏击》杂志在国内以探索搏击、武术、散打、拳击等对抗性竞技项目为宗旨,对我国武术散打的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一名武术爱好者,读了今年第九期刊登的《塑造武术散打竞技形象漫议》(以下简称漫议)一文,感到非常震撼和耳目一新。目前武术和散打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路径: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搏击),而两者出现了渐行渐远的趋势.文章认为:当今的中国武术虽然存在套路和散打(搏击)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它们是构成中国武术的必然要素,是一个整体中的两个不同层面.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使两者有机地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将两者剥离.武术套路中含有搏击的要素,武术搏击中也应有套路的基础,两者应相辅相成.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武术是搏击之术。武术起源于搏击,在搏击中发展。然而,搏击的机会很少,能朝夕相处、切磋技艺的拳友难得,总不免单人独练,空自揣摸,于是出现了架子,把架子串联起来,成为套路。套路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技击是武术的内容,套路是武术的形式。从哲学的观点说,形式一旦确定,就产生相对独立的发展趋势,甚至脱离开原有的内容,而演变成另外一种东西。诸如"敬礼"这个动作,本是将士掀起头盔露  相似文献   

5.
名家信箱     
上海市赵胜来信: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的播出让人振奋,这是发展传统武术、挖掘传统武术技法的一个有效方式。我想问的问题是"武林大会"中擂台上的武术搏击和实战中的武术搏斗是否有区别?武术拳种中的所有技法都能在比赛中应用吗?韩建中答:"武林大会"中擂台上的武术搏击和实战中的武术搏斗还是有些区别的,因为擂台上的搏击是有规则限制的,规定了禁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首届武术形象大赛众多报名参赛选手中,有一份资料特别醒目,她就是连续五届辽宁省女子散打冠军获得者、世界警察搏击大赛女子银牌得主——杨光。 2002年岁末,一场世界各国警察的擂台大比拼在北京拉开了序幕。 来到比赛场地,人们发现现场景大的亮点竟是那些在场上捉对厮杀的各国警花们。笔者专程采访了在这次北京世界警察搏击大赛中惟一击败泰国女子泰拳王的中国警花杨光。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散打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现代武术散打是将武术的攻防技击术与现代竞技体育相结合的一种运动形式。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各种形式的徒手对抗项目展现在搏击术的大舞台之上。然而,随着搏击比赛交流的增多,也让观众产生了困惑。当武术散打与其他搏击项目对抗时,许多观众会产生疑问,散...  相似文献   

8.
《搏击·武术科学》2013,(8):F0003-F0003
2013年8月6日,《搏击·武术科学》十年诞庆暨第一届《搏击·武术科学》青年武术学者研修班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本次庆典活动共分为四个部分:8月6日上午,上半场是《搏击·武术科学》的十年庆典活动,山西省体育局体育产业管理中心张永乐主任,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副主编、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广虎教授  相似文献   

9.
武术的源头是人的搏击,文章从界定搏击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搏击的基本原理和搏击实战的特征。根据性质不同将搏击实战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客观评价搏击实战的实战强度、烈度和约束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秉天地之正气,扬武林之雄风。11月28日上午10时,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武术搏击擂台赛新闻发布会在广东江门逸豪酒店举行。广东省搏击协会监事长严庆现场宣读了广东省体育局《关于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武术搏击擂台赛》的复函,与粤港澳三地的领导、嘉宾、运动员约200人共同见证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武术入奥及其国际化的相关资料,探讨武术界学者关于武术国际化的问题,归纳总结武术国际化方向和路径及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想加速武术国际化必然要从自身做起,应该确保在国内实现武术民族化,政府应该充分重视武术发展,采取相应的政策扶植武术发展。在民族化的同时推广武术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民国时期的武术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传统武术的转型与演变、竞技武术初步萌芽、武术社团组织规模扩大、武术初步步入学校,认为武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受中西方思想、文化思潮交融的影响及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武术活动,人们对武术价值功能认识的提高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于发展涉外武术特色旅游产业来说,北京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首先界定了北京涉外旅游的概念,继而分析了北京开展涉外武术旅游的潜在优势和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具体对策:第一,提高政府机构重视。第二,开发设计武术旅游产品。第三,整合北京武术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深层开发。第四,吸引社会经济投资。第五,加大对武术旅游的宣传力度。第六,培养高水平涉外武术旅游复合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全国体质普查体质监测报告显示中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呈增长趋势,以城市职业男性居多。多数中年职业男性都怠于体育锻炼,但是对全国武术散手争霸赛却十分关注。文章主要通过中年职业男性对武术散打的态度、兴趣程度的调查以及实验对照,以研究武术散手的普及以及其对中年职业男性强体健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经历了军阀割据、政治动荡、政府变迁、不同思潮的激烈交锋以及连年战火的三十八年,此间中华传统武术被称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在凡事萧条的当时表现了勃勃的生机。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民国时期武术成为学校体育课重要内容,武术组织,中华传统武术动作与西方"兵式体操"相结合,武术比赛的嬗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从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看中国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待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仍然是当前的热点。文章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韩国和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分析得出传统武术在当代的发展应当:依靠政府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回归大众;广泛开展竞赛,才能促进传统武术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越武越寂寞”的症结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经沧桑一路走来,可喜可贺.但发展至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竞技武术的异化、传统武术的失宠、学校武术的尴尬、大众武术的失落、域外体育的挤压等等,谱写出一曲现代武术的悲歌.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目前中国武术所处的现状进行剖析,认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应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相关的政策,上升为国学教育的一种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介做好国内、国际宣传,加深人民对武术的认识;培养传承人,拓宽传播渠道,加强国际推广,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学习创造机会;定期举办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赛事,形成自身的赛事制度,加强武术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中国武术才能走出"寂寞"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传统武术发展的多个方面总结了传统武术发展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于武术新概念的引入,提高了对武术的认识层面并拓宽了研究视域;传统武术的发展应不同于西方体育的特色,走中国文化特色之路;要更好地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就要培养指定传承人,保护他们成为传统武术文化的燃眉之急;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之间应均衡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武术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探讨武术与军事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借鉴的关系。研究认为,政府政令是促进古代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军事需要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武术器械体系的发展演变,兵书战策是中国武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民间习武与军事武艺的双向交流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保护"是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一个很热的概念,在这种状况下,对于传统武术保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但是多集中在政府和学术界引导的层面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武术文化自然存在、自然传承方式的特殊性,过多人为地操纵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反而会造成"保护性破坏"。因此,在当前的传统武术保护研究中,学者们不仅要加强系统理论的探索,更应放低研究的视角,认真反思传统武术在民间立场中的存在意义,去发现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演变规律,以避免盲目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