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研究胡子鲶胃、前肠、中肠、肝胰脏四个部位的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以及温度、pH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个部位中,蛋白酶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胃〉前肠〉肝胰脏〉中肠;淀粉酶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脏〉中肠〉胃〉前肠;脂肪酶活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前肠〉中肠〉胃〉肝胰脏.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其适宜温度为30-35℃。适宜pH为5.5;肝胰脏淀粉酶活性最高,其适宜温度为25~35℃。适宜pH为6.0~7.0;前肠脂肪酶活性最高,其适宜温度为35-40℃,适宜pH为7.0~7.5.  相似文献   

2.
pH值对昆明裂腹鱼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最适pH值条件下,昆明裂腹鱼胃、前肠、中肠、后肠和肝等主要消化器官淀粉酶活性分别为669.5、789.23、796.86、761.51和774.09,淀粉酶活性最高的是中肠,最低的是胃。其最适pH在7.4到8.6之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DNS法测定不同pH值条件下贵州疣螈(Tylototriton kweichowoensis)消化系统不同组织中淀粉酶的活性,结果表明:贵州疣螈消化系统胃、肝、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的最适pH依次是:2.2、7.8、7.0、7.8和8.2。在最适pH下(30℃)各组织的淀粉酶活性依次25.1、110.3、53.7、58.7和43.3个活性单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温度和pH值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verruculatum Cuvier)肠淀粉酶、肝胰腺淀粉酶和胃淀粉酶以及相应的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温度和pH值对瘤背石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显著(P〈0.05).当温度在5—75℃时,肠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分别在35℃和30℃时活性较高;肝胰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分别在35—45℃和50℃时活性较高;胃淀粉酶活性在25—45℃维持较高水平,随后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纤维素酶活性在50℃时较高.在pH为3.0—8.0范围内,肠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均为6.0;肝胰腺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9和5.4;胃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6.5和6.0.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肠淀粉酶、肝胰腺淀粉酶和胃淀粉酶活性均远大于肠纤维素酶、肝胰腺纤维素酶和胃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5.
齐口裂腹鱼肠道主要消化酶活性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酶活性是反应动物生理消化机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消化酶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动物对食物的消化能力,进而影响生长发育的速度.文中以齐口裂腹鱼为研究材料,测定在不同温度及不同pH条件下齐口裂腹鱼肠道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其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50℃和35℃,最适pH值均为7.0.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昆明裂腹鱼的眼球、心脏、肾脏、性腺、脾脏、肝胰脏、脑、鳃和肌肉等9种组织的4种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昆明裂腹鱼9种组织4种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花背蟾蜍消化道胚后发育的消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酶学方法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 stranch)消化道胚后发育(26~39期)的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活性大小为:胃>食道>十二指肠>回肠>直肠.淀粉酶活性大小为:回肠>十二指肠>直肠>胃>食道.脂肪酶活性大小为:回肠>十二指肠>胃>直肠>食道.蛋白酶的活性以胃中最高,淀粉酶和脂肪酶则主要分布于肠道.在花背蟾蜍消化道胚后发育过程中,各部位蛋白酶、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活性呈升高趋势.表明消化酶活性的变化与消化道结构的逐步完善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四川裂腹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在水温11.0—21.0℃,平均16.35℃条件下。受精后1h形成胶盘,11h进入囊胚期,23h进入原肠胚期,39h进入神经胚期,45h出现肌节,78h形成心脏,130h孵出。四川裂腹鱼的胚胎发育过程与青海湖裸鲤、墨头鱼、云南光唇鱼相比,其肌肉效应期和尾鳍褶形成期出现的顺序、卵周隙大小、初孵鱼苗全长等方面均有差异。这主要是产卵场的差异导致的。温度对四川裂腹鱼的胚胎发育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PH是影响蛋白酶活性显著因素之一。本人采用Folin—pHenol试剂法,以酪蛋白为底物,测定了七彩神仙鱼胃、中肠、后肠等组织蛋白酶活性、最适PH值,初步探讨了PH对七彩神仙鱼胃、中肠、后肠蛋白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胃蛋白酶PH在2.0,此时酶比活力为127.8;而中肠蛋白酶最适PH为7.8,最高酶活力比为62.5;后肠最适PH为7.8,最高酶比活力为59.6。另外,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肠的蛋白酶活性。本文可为研究优化观赏鱼的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鱼淀粉酶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鱼肠及肝胰脏为材料,匀浆抽提离心得粗酶液并对酶性质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肠淀粉酶与肝胰脏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pH值分别是6.8,6.2;最适底物浓度分别是0.02%,0.03%最适温度分别是35℃,30℃.并进一步研究一、二价金属离子和重金屑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一价金属离子K^+、Na^+对酶活力没有影响;二价金属离子Mg^2+、Ba^2+对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但Ca^2+对酶活力具有促进作用l重金属离子Hg^2+、Cd^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中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鸭绿江茴鱼肠道粘膜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前肠皱褶是沿着肠管方向呈波浪状,中肠则表现为锯齿状,后肠的皱褶则呈现为无序的瘤状;中、后肠微绒毛多且呈明显的簇状;杯状细胞从前肠到后肠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2.
班节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hitespotsyndromebaculoviruses,WSSBV)感染胃上皮细胞,胃环肌和纵肌细胞,海绵结缔组织细胞;鳃下皮细胞;触角腺分泌型和非分泌型上皮细胞,触角腺体胶囊上皮细胞;造血组织细胞;心脏心肌细胞,随体细胞,结统组织细胞;神经系统胶质细胞,神经膜细胞,神经细胞和球形细胞;甲壳表皮细胞、肌细胞.WSSBV对中肠和中肠育囊上皮细胞,肝胰腺上皮细胞,雄性生殖系统精原细胞,输精管上皮细胞等不敏感.人工肌注感染,WSBV有3d内可致斑节对虾90%,甚至100%死亡.感染斑节对虾鳃经电镜观察发现了3种杆状病毒,2种为无包涵体细胞核杆状病毒,其中一种大小为(119~136)um×(289~306)um,核农壳(98~105)nm×(265~272)um,另一种大小为(101~112)um×(391~420)um,核衣壳(78~85)nm×(276~298)um;1种为细胞质杆状病毒,大小为(102~112)nm×(326~340)um,核衣壳(71~78)nm×(306~308)um.  相似文献   

13.
对黄粉虫老龄幼虫的马氏管进行了解剖、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黄粉虫幼虫马氏管多为6根,着生在前后肠的交界处,并常超过体长.马氏管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与肠壁细胞分泌的多浆物质组成隐肾管复合体,便于从粪便中回收水分,维持体内水分、盐分的平衡.黄粉虫幼虫马氏管结构观察和功能分析对研究其代谢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及进一步开发利用、进化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多重周期饥饿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reus.)肝胰脏及胃肠内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分成4组:对照组、饥饿1 d投喂6 d(实验1组)、饥饿2 d投喂5 d(实验2组)和饥饿3 d投喂4 d(实验3组),实验持续56d.结果显示:循环饥饿处理和恢复投喂后,肝胰脏内胰蛋白酶的活力表现高度一致,实验1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3组(P<0.05);胃肠内胰蛋白酶活力随循环饥饿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恢复投喂后实验1组胃肠内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肝胰脏和胃肠内胃蛋白酶活力随循环饥饿时间延长均逐步下降,恢复投喂后肝胰脏及胃肠内胃蛋白酶活力从高至低依次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3种不同浓度(0.1、1.0、2.5 mg/L)的丁草胺对胡子鲶肝胰脏淀粉酶、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2 d的高浓度组(2.5 mg/L)及暴露4 d的各浓度组淀粉酶活力显著提高,暴露6d的低浓度组(0.1 mg/L)及较高浓度组(1.0 mg/L)仍保持激活特性,而高浓度组(2.5 mg/L)淀粉酶活力则受到显著抑制;丁草胺暴露期间胡子鲶肝胰脏脂肪酶活力始终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特别是高浓度组(2.5 mg/L)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6 d)则呈现极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E_2 HRP Pg HRP和组化法检测84例消化道肿瘤的ER、PgR 结果表明:ER阳性者33(39.29% PgR。者 0例(23.81兔).ER、PgR阳性率年龄等关系不显著。胃肿瘤ER、PgR阳性率最 , 结、直肠比较差异明显。结果提示:消化道肠瘤有ER、PgR ,同时检测ER.PgR水对临床内分泌治疗计后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