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格斗技能曾经是中西方体育发展史上的一种共同现象,但是中国武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礼乐文化“的文化形态和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在与角抵百戏的涵化过程中形成了在运动形式上、内容上和审美情趣上有别于西方的技击.揭示中西方格斗技能在走向独立历程提供社会化、客观化、内在化支持的不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
为使中国武术摆脱目前在技击功能价值上所遇到的尴尬处境,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教改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武术技击的现实与境界追求,论证了二者之间所具有的过大张力及其形成原因;提出了“打破武术技击认识上的套路思维”“纠正武术技击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错误认识”“厘清功能多元兼顾与一维极致之间的关系”“改革传统武术的主体训练模式”的改变中国武术技击现状的要点,从思想认识到实践操作贯通中国武术技击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3.
格斗技能曾经是中西方体育发展史上的一种共同现象,但是中国武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礼乐文化"的文化形态和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在与角抵百戏的涵化过程中形成了在运动形式上、内容上和审美情趣上有别于西方的技击.揭示中西方格斗技能在走向独立历程提供社会化、客观化、内在化支持的不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4.
采用史学考证法、文献综述法,从东西方文化交流视角,对巴西柔术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东西方武术文化的交流衍生出了巴西柔术;带有独特技击性的巴西柔术拓宽了武术的外延;集西方实用主义和东方教化思想与一体的巴西柔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建议:中国武术的改革应当在建立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重视技击性的创新与提升和传统文化的融入。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武术的出场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出场学视域解析中国武术在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时空语境中的出场形态。研究认为,在不同历史时空语境中,武术都是基于时代背景,根据当时代实践需要,选择出场形态,彰显时代功能。中国武术古代主要出场形态是技击;中国武术近代出场形态是以技击为主,同时开始出现了武术强体健身的出场形态;中国武术现代出场形态主要彰显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两大形态。与此同时,中国武术现代发展必将在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语境中,通过与多元文化主体的对话、协商和精神交往实践,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竞技武术为核心的武术新轴心文明,引领中国武术发展走向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为了实现中国“强国之梦”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文章重温武术的传统优秀文化内涵,并结合现代探索传承武术的“新路”,认为武术套路的原形是克敌制胜的技术,在斗力又斗智的活动中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套路形式;中国武术传统文化是经过数千年的实践积累而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创新与传统并行不悖;重德轻利与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与崇尚实践、宽容中和与博览众长构成了武术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当前要保持中国武术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要坚持不断创新符合社会发展大潮的需要,不断探索多领域多层次的多元化形式发展的新路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技击是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要义,而它并非一成不变。中国武术技击的发展与转变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转变同步的,不同的历史背景中所呈现的技击形式不尽相同。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武术技击发展的碎片进行归整,借用中国古典戏曲中素面脸、阴阳脸、心灵化脸等三张脸谱的独特形式加以呈现,梳理了中国武术技击发展的历史脉络,从而把握中国武术技击发展的方向,为现代武术技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可靠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王岗 《搏击·武术科学》2010,7(6):F0002-F0002
中国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不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中国武术的核心价值观都始终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吻合。张扬着“厚德栽物”、“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践行着“道德至上”的行为特征,早已超越简单的实用技艺层面,而内化和提升为一种教化之学。由此,面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困境,重提中国武术是一门教化之学,对我们正确理解中国武术的价值和作用,制订文化和教育层面的中国武术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方法,从武打影视视域,从武术的技击、道德、艺术层面审视武术人文教育内涵.研究表明:武术技击蕴涵的人文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中华文化阴阳思想的运用,体现了“以巧胜拙”乃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文精神;武术道德教育从伦理学出发,彰显了习武之人更注重“侠义”、遵守“信诺”、凸显“勇敢”、倡导“和谐”的人文精神;武术艺术教育以中华审美文化为基调,体现了武术的审美意象、生命意境以及既彰显武力又解构暴力的和合生存策略.在“弘扬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号角下,对于传承中华武术、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审美情趣,培育高尚的人文素养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20,(5):377-382
采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头脑风暴等研究方法,运用文化学、符号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知识,以"文化强国"国家战略为引领,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作为文化符号的中国武术相关文献进行了归整与审思。结论认为: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地域借助符号来表达其文化内涵的载体形式。中国武术是中华文化中一个特有的文化符号,其蕴含"刚柔相济、避实击虚"的技击思想,形而下之强健体魄、修身养性,形而上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身体体悟;满载创新、竞技、观赏的现代体育价值;集聚美学特征、表演、影视化于一体的艺术创造,以及其承载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信仰等,尤应在新时代精准诠释其助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优势效能,充分发挥其康健养生、武以化人、培元筑魂等功能。进入新时代,应加强学校武术教育,进一步深化国民对武术的文化认同;并借助全媒体对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进行国际宣传与推广,以重塑中国武术的技击观、体悟观和哲学观,进而实现中国武术的有序传承与创新,从而使其在文化全球化提速进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底气。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历史为纵轴,来探询武术套路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研究认为,武术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各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美学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东方文明的审美特征:武术除了具有诸如"强烈的活动感"、"均衡的势态"、"恰当的节奏"外,"武德美"、"自然美"、"神韵之美"也是武术具有东方特色的重要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中华武术“抱拳礼”和跆拳道“鞠躬礼”的不同文化基础对两种礼仪进行了分析,从礼仪文化内涵、礼仪文化价值观以及礼仪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三个维度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了中国武术礼仪发展的几点启示:关注人的精神价值;实现礼教与德教的结合纳礼入则;以赛促德,在武术实践中融入更多的礼教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3.
“武”与“艺”同根同源,都源于生活,中国武术发轫于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同野兽的搏斗,在源远流长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武术的艺术意蕴也不断丰富。同时,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武术在发展技术性的同时,其艺术性也不断发展,并且在当今时代已经登入了艺术殿堂,成为一门真正的集健身、文化、表演、观赏、励志为一体的艺术。武术艺术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我们要搭建平台,大力开展武术艺术活动;发掘传统,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合力推动,大力开展武术艺术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武术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功能的不断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兵家对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兵法和传统武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从军事运用与技击实战看,兵法不管从战略和思想文化哪方面出发,都与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对其中的战略文化对传统武术思想的发展和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阐述了魔术艺术元素与武术融合发展的优势价值,通过魔术的超越性创新思维元素、直观视觉元素、魔术的美感价值元素、道具魔法元素、魔术的神秘感价值元素优势启发对武术的发展契机,通过对魔术元素的优势认知使其演绎出完美的武术内涵价值,使武术艺术化更具直观的三维视觉、立体空间,从而打造武术表演市场,更好地拓展武术的产业化、市场化、艺术化发展,最终为武术的全球化进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和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在经济浪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难逃"孤岛"命运。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传统武术神秘性与科学性的分析,提出保持必要的神秘感,是驱动人们习武的动力源。科学地修正神秘,还原真实的武术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武术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传统武术起源于中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其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文章以哲学思想为切入点,从"整体"思想、"中庸"思想、"和"思想三个方面阐述哲学思想在传统武术中的外显,以及对于当代人在继承传统武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完善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实武”、“虚打”、“侠”的文化内涵和“侠”的表现形式四个方面,以传统武术文化为视角审视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传统文化精髓。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是中国武侠电影中“实武”的基础和文化根源;“虚打”是以“实武”为基础的电影创作成分;“侠”的文化内涵与武德在本质上存在一致性;“侠”通过“武”的形式与观众价值观念和心理需求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哲学思辨的方法,探索新时期武术审美教育的当代使命与实践方略。研究认为:新时期武术审美教育肩负着弘扬中华审美文化、提升民族素质和民族体育价值品级的文化使命。武术审美教育应立足于武术审美文化理论,涵盖武术技艺、人文精神层面的教育内涵。通过武术教学、影视、竞技等路径渗透武术审美教育,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培育高尚的艺术素养以及对武术之美的鉴赏力、创造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术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武术融健身、技击、观赏于一体 ,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形态 ,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 ,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一项运动。武术运动世代相传 ,长盛不衰 ,与时俱进。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 ,深受群众喜爱。究其原因 ,主要表现在其功能上———强身健体价值、技击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论述武术的现代价值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武术 ,深入研究 ,不断开发 ,使其焕发光泽 ,造福于民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