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变革,弹幕视频作为一种新型交互视频,为企业的营销推广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以弹幕视频广告为研究对象,借助费尔克拉夫的三维话语和韩礼德元功能理论相结合的话语分析框架对弹幕视频广告的广告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弹幕视频广告话语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社会结构及文化因素,厘清弹幕视频广告的话语组织规则,以期对弹幕视频广告在产品营销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广告形式,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网络营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弹幕是一种新的互动性话语体系,其伴随着视频传播的过程展现了极强的仪式感.弹幕是如何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创新传播方式的,又是如何创造互动仪式感来构建集体观念的,最终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以B站1986年版《西游记》弹幕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编码分类、强度分析和情境互动分析,研究发现其内容主题集中,刷屏强较大,互动情节关联化;在此基础上借用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仪式观来分析弹幕作为新的话语体系所具有的创新之处和新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和实例结合分析经典影视弹幕,以期为弹幕文本和话语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冯韶丹 《传媒》2018,(11):47-48
随着弹幕技术的出现、发展,弹幕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活跃于各类视频当中.如今国内几大知名视频网站,除却原本便以"弹幕"视频著称的"bilibili"外,其他诸如优酷、腾讯等均推出了视频弹幕功能,浏览者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将任何观感类的语言文字,即兴发到屏幕上,成为视频的一部分,体现出极大的参与度和观赏乐趣.从弹幕视频语言本身来说,其既具有与传统网络语言的相似性,又存在因为弹幕技术制约所拥有的独特性,加强对弹幕视频语言特征的认知,对于增进网络受众了解弹幕礼仪,强化对互联网娱乐空间的监管,形成积极健康的弹幕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弹幕视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衡 《传媒》2016,(7):70-72
当下,弹幕视频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它即时评论、共时共享的特点也已被接受.本文在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范式下,通过对弹幕视频的深入观察分析发现,弹幕让受众对视频进行“吐槽”发泄不满,不仅满足了受众情感交流的诉求,也使其在评论中获得收获和启发,满足他们求知、幼稚化心理及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需求.基于满足受众需求理论,弹幕视频的应用发展正在趋向于多元化、大众化,在管理上也将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6,(22)
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受众不但参与媒介文本的文化消费,而且参与了其生产与流通的过程。但弹幕视频的参与式文化体现出新型的特征:即文化增殖与市场增值的双重性;参与内容的娱乐化偏向以及较低且单一的参与层次。弹幕用户的交互式参与及其娱乐共享,使其成为媒介经济、文化经济的再生产者。  相似文献   

6.
受众在观看视频时,屏幕上突现密集如子弹般的评论,像幕布一样遮挡住视频画面,即为“弹幕”. 弹幕的类型 1.略带戏谑与吐槽性质的评论弹幕.评论弹幕较为日常、轻松和直观,用语浅显易懂,幽默有趣.吐槽则多针对剧情漏洞或演技堪忧等情况.此类弹幕与视频内容有较大关联,也易引起用户共鸣和互动.网络匿名的宽松环境下,热衷于吐槽的观众脱离了循规蹈矩的日常生活,表达宣泄情绪的愿望,往往越是犀利精辟的吐槽越容易引起热潮和跟随,形成隐形团体意识,类似一种“从众”的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视频播放模式,弹幕视频在中国互联网已经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广泛关注。而弹幕文化少有人加以深究其背后的意义生产机制以及文化现象。弹幕是怎么激发网友的快感?弹幕是怎么生产意义的?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梳理当今的影视文化以及观众的接受反应。本文以传播学以及结构主义叙事学为理论支撑来探讨弹幕的意义生产,从而分析弹幕给受众带来的影响。随着诸如Ac Fun(A站)、哔哩哔哩(B站)等弹幕网站的势力不断壮大,热衷于弹幕的中国网民已从早先的"御宅族"逐渐扩展到了其他的青年网络群体。至此,弹幕视频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一种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在线视频点播网站,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上来看,弹幕视频开始呈现出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图景。本文将从"弹幕是什么?"、"弹幕的意义生产"、"弹幕的快感生产"三方面来着手分析弹幕。本文认为,弹幕视频的出现是一种后现代的狂欢,是受众对于传统霸权的反抗以及解构。弹幕的出现可能会改变未来的媒介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弹幕评论方式正快速替代传统评论方式的背景下,理解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对数字人文视频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国家宝藏》第三季视频弹幕评论文本为研究对象,以CAPS理论为研究视角,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构建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数字人文视频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由认知-情感单元和行为单元组成,分为“认知驱动-情感聚合-行为生成”三个阶段,CAPS理论视角下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总体遵循“情境-认知情感单元-行为”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9.
弹幕视频是以核心信源为基础,受众评论为增长信息的一种传播模式。网站最初的受众定位为动漫爱好者,后来随着其受众群体的扩大,内容也变得更加多元。弹幕视频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形式,凝聚和放大了网络中的吐槽功能,并带有狂欢式的感官体验和情绪发泄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弹幕视频的语言特点,探究其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弹幕近两年发展迅猛,从最初的A站、B站发展到主流视频网站,并进入了电影、电视、户外广告、移动终端等领域.相对于传统视频网站的评论,弹幕真正实现了实时互动.受众可边看边评,评论无延时地直接显示在视频画面上,正在看该视频的所有受众都能同时看到并回应,相当于即时通信与视频观看相结合,营造出虚拟的群体观影氛围,打破时空阻碍,大大提高了互动的热度.弹幕从屏幕右侧进入,飘到左侧退出,一闪即逝,不拘泥语法句式和意义的完整性,使得受众发言轻松随意,像日常观影时的闲聊.因此,弹幕言论普遍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和娱乐性,以吐槽、调侃内容为主.  相似文献   

11.
弹幕是受众研究在网络时代值得关注的一个面向,它营造的网络亚文化通过排他性的符码制造着与主流文化的疏离。弹幕中文本的原始意义发生断裂,受众角色不断变迁,而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为这种断裂和变迁提供了理论解释。弹幕肩负着二度编码和一级解码的职能,使文本开放性进一步放大,受众积极参与其中建构意义。弹幕从事着意识形态实践,它不隶属于原始文本却依托其存在,时刻与原始文本进行着话语斗争或妥协,使得其成为网络时代受众观变迁不得不体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回应了文化研究学派的受众研究取向,又提出了编码/解码理论在当下传播图景中是否亟待更新的设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弹幕"俨然成为了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在ACG视频网站平台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青年亚文化后,又将"弹幕之火"燃烧到电视媒介的平台上。但是电视究竟能否成为下一个弹幕文化的生产引擎,仍值得存疑。本文从网络视频弹幕的文化内聚力谈起,分析了视频弹幕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并分别对应电视的受众特点和媒介特点,浅析了弹幕文化在电视媒介上寻求落脚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史蓉蓉  张宁 《传媒》2015,(7):75-77
弹幕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式,越来越受年轻受众的喜爱.本文利用麦克卢汉父子的“四元律”理论,解析弹幕视频由于评论的“嵌入”,产生裂变,媒介由热变冷,互动性、参与感、卷入感加强,鼓励人们以弹幕对视频进行二次创作,从而让人们重新获得部落式的集体观影体验.  相似文献   

14.
别君华 《青年记者》2016,(23):43-44
区别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消极受众,新媒体时代的用户消费更加强调其主动性和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广泛互动.美国文化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界定这种主动参与形成的文化为参与式文化,以UGC(用户原创内容)为代表的参与式文化成为当今网络媒介文化中不可忽略的方面.近几年兴起的弹幕视频作为参与式文化和开放性文本,邀请消费者积极参与到新内容的创作和传播、分享过程中,强调了互动对话和意义的阐释流动.本文选择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弹幕视频网bilibili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法,对弹幕视频网站的参与式生产路径进行考察,以解析新媒体环境下参与式文化创造的深层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引入弹幕功能,《小时代3》《秦时明月》在影院也率先开启了弹幕专场。弹幕视频+社交的独特传播方式将受众变为用户,并为用户提供了欢乐、交流、共享的观看体验。本文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以弹幕视频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情感、个人整合、社会整合及舒缓压力5个方面探索受众如何在弹幕视频观影中获得满足。  相似文献   

16.
弹幕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和媒体文化,改变了传统视频网站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本文列举了弹幕视频的形式,分析了其即时互动性、语言多元化等特点,并深入剖析弹幕用户的心理诉求.弹幕视频由A站、B站扩散至土豆、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传统视频网站,又延伸至影院.在多屏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对弹幕内容把关,提升用户的媒介素养,发挥弹幕视频的传播魅力,成为互联网从业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弹幕视频作为一种网络视频传播的新形式,在我国各个领域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弹幕视频的流行现象进行了解读,并对弹幕视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弹幕视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伴随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发展,作为一种新型文化现象的弹幕逐渐出现在大众范围的传播环境之中。弹幕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之一,也证明了网络世界受众共享行为的一种可能性。基于此,提出新媒体时代弹幕文化对新闻传播的意义分析,具体表现在增强新闻传播评论的直观性,实现交互性的新闻媒体传播叙事,增强受众的娱乐性以及有利于公共话语平台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于传统视频,弹幕评论呈现出即时的反馈性、草根化、碎片化、娱乐化等特点;弹幕视频去中心化的"N次传播"模式解构了传统视频中心化的"一对多"传播模式,传统视频文本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神话和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颠覆和解构,借助弹幕技术还产生了新型社交格局和"弹幕文化";其所呈现的"多音齐鸣"的狂欢化特质亦是边缘反抗中心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弹幕文化的兴起,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分工合作,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受众身份的构建方式发生变化,为受众提供了表达话语的空间,从传播者到受众,实现了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