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知识网络中隐性知识的共享困境及其克服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网络的困境在于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难以实现,而隐性知识的共享困境,从个体层面上看主要表现为:心理困境、能力困境和动力困境,从组织层面上看主要体现为; 组织结构困境、组织文化困境、组织间的信任困境、组织间文化距离困境、组织能力差异困境和组织间合作动力困境。社会网络为解决上述困境提供了一个视角,科技专业网络、客户网络、娱乐网络以及企业家个人友谊网络等非正式网络可以弥补正式组织和正式网络的先天性不足,是克服知识网络中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3.
科学组织和充分利用隐性知识,是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图书馆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基于此,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共享方法、组织文化、涵义及特征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企业隐性知识作为一种关键的要素和资源,已经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而企业隐性知识扩散对于企业获得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具有独特的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隐性知识扩散的特性及隐性知识扩散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影响企业隐性知识扩散效果的因素集合,然后运用ISM方法,建立了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企业隐性知识扩散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以帮助企业提高隐性知识扩散效率,提高知识创新能力,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发展组织能力,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博客信息自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情况看,博客信息组织模式可以概括为自组织与他组织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自组织模式由博客用户自主运用大众标注、内容聚合、引用通告、内容挖掘等手段形成. 相似文献
6.
多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模型研究——基于个体隐形知识测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个体隐性知识测度,以个体隐性知识含量的相对值作为测度结果,选拔参与隐性知识转移模型的知
识转移因子,并将其和各影响因素引入某一时刻基于个体隐性知识测度的多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数学模型。最终,对此数学模型做稳定性分析,并结合实例,根据相关结果判断知识转移因子选取的合理性和多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模型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意义]探究知识创新扩散路径下的隐性知识扩散和转移行为,据此构建蕴含专家学者隐性知识的知识地图,对推动知识共享与创新至关重要。[方法 /过程]首先从科学知识图谱与知识地图融合的角度明确创新扩散驱动的隐性知识地图构建原理,在此基础上建构隐性知识地图构建流程模型,并以微电子领域为例,围绕主题、学科、机构、地区4个维度内的创新扩散路径,衍生出隐性知识载体的内在关联,借助可视化方式构建隐性知识地图,探究专家隐性知识扩散和转移行为规律。[结果 /结论 ]提出以创新扩散为驱动的微电子领域内的隐性知识地图构建方案,追踪知识创新扩散脉络与隐性知识载体间知识流动行为,可充分满足专家定位、团队构建、专家推荐三个场景下的独特需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首先介绍、分析了社会网络理论(social Network)、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的内容及其与知识管理的关系,进而分析了二者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结合实例分析了社会网络分析在组织隐性知识共享中的具体应用,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改进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最后分析了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共享的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全面的文献调查,总结了近年来高校隐性知识管理研究涉及的9个维度:隐性知识的分类、隐性知识的结构、隐性知识的测试、隐性知识的识别、隐性知识的转移、隐性知识的共享、隐性知识的保护、隐性知识的传播和隐性知识的挖掘.并且对这9个维度主要的研究成果做出比较全面地介绍,也分析研究中的问题和差距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个人知识管理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管理问题。自组织理论与社会化媒体平台中知识管理具有内
在逻辑关系。社会化媒体平台具有自组织特性,社会化媒体平台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自组织现象。本研
究试图探索社会化媒体平台中的个人知识管理机制。研究认为,从个体层面看,歧化和突变是个体层面
实现自组织有效运作的路径。歧化的动力是个体之间的互动,突变的结果是实现知识类型的转化。从平
台层面看,涨落是平台层面实现自组织有效运行的路径。通过信息推送、个人定制的方式获取知识,通
过知识管理工具整理和分享知识,这是平台涨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对科技政策领域术语的特点分析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科技政策领域的术语识别方法,即结合科技政
策术语的语言特点,采用统计计算的方法进行两次术语过滤过程,实现科技政策术语的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本
文提出的基于科技政策术语语言特点和统计计算相结合的科技政策术语自动识别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将用于科
技政策词典的构建和科技政策文本内容的深层次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研机构合作网络知识扩散研究——以“生物多样性”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研究高产机构所构成的合作网络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揭示科研机构合作网络知识扩散规律,剖析我国当前科研合作网络知识交流、扩散的特点。认为科研合作网络已成为科研领域的常态化事物,科研合作网络的结构对知识扩散具有重要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全面探索其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以促进科学知识的交流与扩散,同时也为我国科研政策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识别领域知识演变转折点对于把握领域知识扩散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主路径为桥梁,阐明领域知识扩散中的知识继承机制和知识改写机制,以及其中的知识演变现象。以直接引用文献间的信息传递关系为基础,利用互信息构建了反映领域知识演变的两个计量指标:RTP 和 RPT 。以 Web of Science 中太阳能领域文献为例,利用 Pajek 识别出该领域主路径;以主路径文献中的关键词为对象,统计全文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计算演变转折指标并识别出了太阳能领域的知识演变转折点,通过文献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自组织的产生背景和理论基础,探讨信息自组织的形成条件、驱动力、过程、实质和特征,指出信息自组织在网络环境下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熵作为度量变换的等价量概念在许多学科中得到应用。熵概念引入信息领域,开创了人类信息时代。知识管理时代的到来,提高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是21世纪知识管理的任务。然而知识是什么?知识创造成果如何度量?则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本文把熵理论引入知识管理中,使用知识元熵函数△S log(△S)代换信息熵△I,以知识熵代替知识科学方程中的信息熵的方法,建立了知识科学方程组。这一方程组的意义在于第一次给出了对知识扩散的贡献可用知识熵的数量进行度量的方法,进而揭示了如何判定知识扩散生命周期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超网络的知识传播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知识传播趋势能够了解掌握该知识的人员个数的变化趋势,进而分辨出热点、新兴、消亡等知识.针对目前只根据专家经验定性判断知识传播趋势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利用超网络模型分析知识传播趋势的定量方法.研究中首先通过知识挖掘获取蕴含在知识载体中的知识元,然后按照数据种类的不同分别构建知识网络、人员网络和物质载体网络,利用不同网络之间存在的关系建立超网络模型.在构建的超网络中,根据知识和人员之间的关系,定量计算用来衡量知识传播广度与知识传播深度的指标,利用这两个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分析知识传播趋势.最后给出一个实例对模型和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通过对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自组织演化机理和价值协同创造机制进行分析,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创造的研究,进而丰富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理论体系。[方法/过程] 在分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内涵和结构的基础上,首先阐述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自组织特性,然后利用超循环理论分析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自组织演化机理,最后基于协同学理论研究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构成要素是如何通过协同机制来实现价值创造的。[结果/结论] 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自组织的演化系统,具有目标性、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自组织特性。在其自组织演化过程中,依靠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内部协同机制的作用,形成价值序参量,并在价值序参量的驱动下实现了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9.
知识扩散网络模型及其启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运用网络模型模拟了知识如何在社会网络中扩散的过程。研究发现知识扩散中存在“小世界”现象,即当网络为小世界时经过充分的知识扩散后整个社会的平均知识水平最高,并且知识差异接近最低。模拟的结果印证了美国社会学家格兰洛伍特(Granovetter)提出的“弱连带优势”理论,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具有丰富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空间信息扩散内涵和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将信息扩散的动力分为内源动力、外源动力和阻力,运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对各要素作用力进行系统、全面地阐述与分析,构建网络空间信息扩散的动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内外动力的关联机理进行诠释,对网络空间信息扩散的形式与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