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柳树仁 《钓鱼》2005,(3):15-15
《钓鱼》杂志2004年第21期华先生的一篇文章说到《“化氏大法”精解》部分内容难读懂,引起我的共鸣和感慨。  相似文献   

2.
王红旗 《收藏》2008,(11):138-139
《收藏》2007年第9期上刊出了山东潍坊王信堂先生的连载文章《古玩市场诡计四十招》,该期介绍第四十一招“文化创新”,揭露所谓“臆造文化发现,兜售高仿品”的现象;2007年第12期又刊出王先生《再说古玩市场诡计之“文化创新”》一文。细读两文后,作为一名普通收藏者,我有以下几点疑问:  相似文献   

3.
左贵臣 《精武》2008,(8):39-41
拿到2007年第十二期《精武》杂志.第一眼就能看到封面上的韩起先生.首读也是韩起先生的文章。以前对韩起先生的文章也读了不少。韩先生的一些武术观点“刺激”了我,使我也想把自己对武术的一些看法展示给广大的《精武》读者,特别是武术爱好者和研习者。  相似文献   

4.
徐兆熙 《围棋天地》2006,(15):73-73
读了《围期天地》第11期赵学民先生写的《围棋的英文名称用“pod”较好》一文后,对赵学民热爱围棋,希望将围棋向全球普及的精神很为佩服。  相似文献   

5.
陈飞武 《收藏》2008,(3):168-168
我从2007年第4期《收藏》杂志上看到一篇《〈收藏〉助我淘得“文革”年画原稿》的文章后,很替该文作者汪先生高兴。本人也有类似的收藏经历,不过我收藏到的是“文革”油画原作,而非“文革”年画原稿。  相似文献   

6.
读《集邮博览》2012年第5期陈桂豪先生的《部队的“改退批条”与“收发室”章》一文,颇有趣味,其实,这类“山寨版”的“改退批条”不仅仅曾为部队收发室所贴用。亦有其他单位(或个人)所使用,杂志2012年第3期冯赐杭先生的文章《专用改退批条》中就介绍了武汉中南财经大学收发室所贴用的批条。笔者找出了几张早年收藏的“白纸式批条”,不过不是部队而是银行收发室特别“制造”的。这些批条的特点是:都由银行用白纸临时“制作”,大小不一,相应邮局在其上加盖日戳“认可”后,将邮件退回。我收集到5款,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拜读刘振邦先生在《中国集邮》2000年第10期发表的《再说中国普票小本票及其它》一后,笔针对中关于中华邮政发行的普票小本票情况介绍不全、有的小本票名称不正确等问题,特查阅了有关集邮献,得知刘振邦先生所说的中华邮政发行小本票“3套14种”的说法不准确。为使读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笔根据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读本刊今年第5期路迪民先生《有气者无力别解》一文,深感路先生对拳论的深入钻研、多方探索和不迷信古人的独创精神,十分钦佩,值得大力提倡。笔者的想法比较简单,就事论事,也说几句。《十三势行功心解》从以心行气,务令沉着开始,  相似文献   

9.
尚立和 《钓鱼》2005,(18):30-31
河南钓友王现峰先生发表在《钓鱼》2005年14期《论标尾》的文章,笔者认真地拜读了多遍。王先生是位很有修养的人,该文坚持《俺也说说鱼标尾》的观点(见《钓鱼》2005年第7期以下简称《俺也说标》)而没有对笔者针对《说标尾》的不同观点而写的《配重与标尾自重之我见》(以下简称《我见》,见《钓鱼》2005年第11期)一文表示赞成或进行批驳,而是“感谢”笔者的异议,“真心感谢”,笔者认真读了我的拙文,只是不动声色地叙述新设计的实验及实验结果,正是这个实验结果,让笔者思绪万千,激发并坚定了笔者写此文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读了《中国钓鱼》2003年第十一期,广东中山钟有祥先生的《如何找浮漂的感觉》后,对文中“剩余浮力”之论述,颇感费解,借此与钟先生交流。  相似文献   

11.
王书生 《钓鱼》2006,(15):14-14
读了《钓鱼》杂志2006年第12期李懿先生质疑《话说泄力》一文的理由及说法,我感觉有点偏激,李懿先生完全以一个钓鱼大师的个人角度出发看问题,缺少了钓友谈论问题所具有的客观性。李懿先生为了证明“打开”“关闭”泄力都是“调紧”“调松”的观点,举例说:“大家知道马铃薯是土  相似文献   

12.
本刊今年第1期上《塔尔寺》一文,称“班禅行宫”就是小金瓦寺,并配了图片。实际上,“班禅行宫”是指塔尔寺的大法台公署,并非小金瓦寺。 我在获悉2000年部分邮票图稿后,就查找有关  相似文献   

13.
苏志勇 《钓鱼》2004,(13):42-42
拜读了四川刘冬先生发表在今年第11期《钓鱼》杂志上的《湖库“绷”红尾鲴》一文后,我认为这种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4.
松筠 《钓鱼》2004,(20):20-20
前不久,我在《钓鱼》2004年12期上读到了浙江任志新先生的《软竿才能擒大鱼》(下简称任文)一文,之后又在《钓鱼》2004年14期上看到了颜恒先生的《软竿难敌大鱼》(下简称颜文)一文。两篇文章中的部分观点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但也存在着一些分歧。见大家都热衷于垂钓,而且讨论得十分热烈,就来凑凑热闹。我的钓龄短,年纪又轻,宇里行间难免会有不妥之处。但既然是“争鸣”,也就不顾及于此,杈当“班门弄斧”,搏大家一笑了。  相似文献   

15.
侯学林 《收藏》2007,(1):160-161
读《收藏》总第151期高学训先生《毛泽东像章之最》一文后,深受启迪,但觉得尚有疏漏,现仅依据笔者收藏的“文革”时期的毛泽东像章作如下补充。  相似文献   

16.
高鸿 《收藏》2009,(11):66-69
2009年5月25日《中国证券报-收藏投资导刊》“焦点争鸣”栏目刊有王永林先生《书画鉴定谁拥有话语权?》(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仔细一读,其内容好生熟悉,原来早在今年第1期《文物天地》杂志上王先生以“鉴画四说”为题发表了同样内容的文章;又,刚出的第6期《收藏》杂志刊载的《再谈书画鉴定谁说了算》也是王先生所撰,内容与《书画鉴定谁拥有话语权?》《鉴画四说》一致。  相似文献   

17.
读了耿守忠先生刊载2011年第3期《集邮博览》上的《西厢记》大“邮票”一文,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共鸣。文中说的那两种印有《西厢记》大“邮票”的1983年年历画,我曾在中国集邮总公司营业部购邮票时也获赠过两张,的确印制精美,令人爱不释手。耿先生给“大邮票”下的定义,也让我颇受启发。他说:“何为大邮票?大邮票是用邮票原图制版,  相似文献   

18.
爱之越深求之越苛,作为一个忠实的读,我常给《上海集邮》“挑刺”。最典型的事例是:《上海集邮》第78期封二刊出一张称作“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极限片,笔将片图、票图(T143-3)仔细对比后认为:两并非反映同一事物,于是提出了异议(《上海集邮》2873页),但又遭到了许恩浩先生的否定。他认为片图和票图均为“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我坚持已见。  相似文献   

19.
笔者读2002年第3期《集邮博览》陈康先生《唐代<步辇图>拾零四则——古代历史文化风俗谈(一)》(以下简称《谈》)后,对陈先生文中有些说法不能苟同,特与先生商榷。 1.关于扇子起源《谈》文说:“扇子,大约起源于周代……”据晋代崔豹《古今注》云:“舜作五明扇”,“殷高宗有雉尾扇”。这  相似文献   

20.
林霏开 《上海集邮》2005,(11):20-21
刘佳维《邮驿情驰》的“版式”挺妙.页面边饰如邮票齿孔,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章节。我首先读哪一章呢?第177页开始的《读书与笔记》。然后。读第34页开始的《休闲与时尚》。佳维先生的集邮书与众不同。它包含了几乎毫不涉“邮”的章.如读书笔记、艺术札记、心灵感悟等等。如换了古板的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