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易县老区优势,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历史与传统教育之中,从培养造就四有新人的战略高度出发,本着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历史精华的凝聚,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坚持自主创新,造就“四有”新人,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在方法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的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刻苦钻研,为科学献身的人格精神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22):181-182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因此在这个世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立足。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中学历史教学重要的一项任务。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历史教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要采取多种措施,重点在加强对国民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论学校精神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属于学校的隐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鲜活曲个性、健全的人格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构建学校精神的主要途径,构建学校精神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种对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和现实意义。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在新的历里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9.
关心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我们党的一项崇高事业。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这项崇高事业顺利进行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们贯彻二中全会精神,再次强调这个问题,更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应当看到,“四人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不仅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而且要着重培育和建构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民族精神,这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对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实施途径、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为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及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中小学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民族的未来,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把它作为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从青少年学生抓起,从细节小事入手,努力使中小学成为培育民族精神的“摇篮”,促使青少年学生专门组中爱国主义的情感,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确保中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培养民族精神应把青少年做为重点,青少年 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只有大力倡导青少年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把亿万青少年紧 紧聚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 个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4.
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实践中凝成的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有利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有利于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大学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要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央十六号文件也指出,要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可见,大学教育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建构大学精神,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要使“西柏坡精神”薪火相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加强青少年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艰苦奋斗精神有其时代内容,而要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精神,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要采取多种措施,重点在加强对国民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是教学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不仅是数学本身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跨世纪建设人才的需要。如何在数学课中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汪洪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30(6):125-127,13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人文素质培养计划,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发现与培养先进典型,重视人文环境和网络平台建设是当前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群体意识、文化形态和精神力量,被誉为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对德育工程的启动、培养学生的鲜活个性和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学校精神不单是一所学校的一般特征,更是一种潜在的德育要素。培育学校精神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十分重要而长期的任务。我们应在分析学校精神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培育学校精神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