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意味着“人文精神”将会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到重要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在字里行间有意突出了“人文”一词,给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新理论的确立,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同时建立新的教育观念。一、平等师生观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教师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讲授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课程观念和全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这意味着“人文精神”将会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标准》在字里行间有意突出了“人文”一词 ,给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 :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何为“人文精神”?通过学习《标准》,我们认为语文课中的“人文精神”,是教材中那闪烁着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 ,是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权力意…  相似文献   

4.
钱国芬 《教师》2011,(18):55-55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掘人文因素,渗透人文思想,把握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仇琼云 《成才之路》2009,(19):26-2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纵观《课标》,字里行间有意突出“人文”一词,给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冯雷激 《教育现代化》2005,(11):110-110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同时又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同时也给广大语文教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文本丰富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给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中的关键词“交际”、“工具性”,表明了语文学科是交往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人文性”表明了语文学科传承人文精神的特点。“交际”、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课程理念看,语文植根于人文精神。人文中国,礼仪之邦,自有其人文精神在;灿烂文学,自古以来,自有其人文精神在。教育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一千多年前,我国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教育既要承担起“教书”、“授业”的责任,又要“育人”、“传道”和“解惑”。  相似文献   

9.
张太春 《四川教育》2002,(12):26-2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定位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摒弃了语文的功利色彩,还之以“人文”的本来面目,实现了语文教育目标的整合转变,高扬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帜。“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便开篇明义,突出语文教育应在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人文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其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身正是修…  相似文献   

10.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课程观念和全新的价值取向。一、人文性,反映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1、从语文课程选择的教学内容来看,语文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从必修课…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大的解放,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复兴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标准》在字里行间有意地突出了“人文”一词,这意味着“人文精神”将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提升到重要位置。这就给我们广大语文老师一个信号,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追寻失落的人文情怀,扬起人文的风帆,引导学生的生命之船。  相似文献   

14.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教育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语文教育是汉语言文字的教育。下面着重从这些方面就在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种基础工具 ,又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作了新的表述 ,代表了现阶段对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担负任务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教学丰富内涵和多重教育功能 ,突出了语文教育在人的终身发展中的奠基作用”。 (引自《语文课程标准》)对此 ,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有必要转换视角 ,重新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 ,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效地实践。    一、从素质教育要求来认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状况如何?有哪些亮点?有哪些质疑?笔者根据所获信息、资料,作如下概述。语文课程改革拉开帷幕语文教育发生重大变化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在实验区的实施,我国语文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已见端倪。语文教育在重视基础工具性的同时,对人文性予以更多的关注。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形式”教育,更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实质”教育。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立场来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二、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教师由传授者…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这一界定,是《标准》在语文教育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第一次确认并合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人文性”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明确地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这充分地表明了“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生命的对话,心灵的交流,是教师、学生、文本相互间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我们应该努力地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小学阶段是人文教育的启蒙阶段,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涵养学生的人格十分重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离开了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我们常说的社会性、思想性、情感性等含义。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