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如果说译制片是一门艺术,肯定没有异议。但如果要说译制片也需要进行创作,难免有人质疑。译制片还存在创作吗?它不就是将原片中的人物对白从外语转换成汉语或将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转换成普通话吗?连一些影视界业内人士,甚至是配音从业者,也对配音的创作意识不够重视。虽然他们也承认配音是一种二度创作,但他们认为的二度创作就是将每个人物的声音准确地“贴”上去。诚然,将声音准确地“贴”到原片上是配音工作必须要做到的,但这其中如果缺少了创作,肯定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高珊 《传媒》2015,(12):67-68
译制片配音艺术是一门独立的话筒语言表演艺术.它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正是这种局限性赋予了译制片配音艺术独特的精神气质,促使配音演员在有限的空间里创作出无限的艺术魅力.本文对媒介跨文化传播中译制片配音的局限性与创造性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塑造人物.是影视配音创作的核心。上海电影译制厂老一代配音演员富润生曾在《漫谈译制片艺术》一文中写道:”……把原片人物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声音、语言当作灵魂.人物形象当作躯壳.抽掉外国演员的声音语言——灵魂.用我国演员的声音语言——灵魂配附在外国演员的躯壳里.故而称其为‘借尸还魂'……”。作者进而认为:”配音演员就是要把翻译过来的这种艺术语言.通过声音塑造和语言表达艺术.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这种通过声音、语言要表达的思维.我们称之为精神世界:即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配音艺术是”还魂艺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塑造人物,是影视配音创作的核心。上海电影译制厂老一代配音演员富润生曾在《漫谈译制片艺术》一文中写道:“……把原片人物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声音、语言当作灵魂,人物形象当作躯壳,抽掉外国演员的声音语言——灵魂,用我国演  相似文献   

5.
谈到译制片,许多人会想到配音表演,而且还会说译制片就是声音表演艺术。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看译制片的确在欣赏配音表演。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拿配音替代译制是片面的,因为,配音并不是译制  相似文献   

6.
为影视剧配音和为动画片配音同是一种配音活动,由于创作手段和创作内容不尽相同,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为影视剧配啻是配音演员以原创人物的语言、性格、音色、音量、语音、语调、情绪、节奏为依据,在对作品深刻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运用声音,展示人物个性,表现人物情感的艺术再创造。动画配音(这里指国产动画片)是配音演员以文字形象和动画设计师绘出的画画形象,也就是视觉形象为依据,通过自身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运用自己的声音,展现动画人物造型的个性,把握语言节奏的艺术创造,而不是再创造.影视剧的创作手段和形式是影视…  相似文献   

7.
浅谈广播剧导演如何慎重解析剧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诗畅 《新闻传播》2009,(9):120-120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也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文学和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生活的真实.以个性特色的声音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介绍剧情的发展。广措剧的导滇与电影、话剧、电视剧的导演一样,对剧目起着组织和指挥作用。广播剧的全部工作首先决定于剧本,但是,有了剧本并不等于就有了广播剧。当剧本被采用之后,写在纸上的平面文字只是一个半成品,导演要把平面的文字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剧本的内容形象再现出来之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才算完成。剧本为一度创作,而导演艺术为二度创作。导演二度创作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剧本,所以要事先做好剧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影视是一种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声音也是塑造影视剧形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声音对一部影视剧的整体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影视剧的声音形象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配音是一种真正的语言艺术,它不仅仅是来塑造人物形象,而且通过与视觉表演形式的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表达出一些超越语言的意境。本文将针对影视剧中人物配音创作与表达进行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熊艳 《今传媒》2013,(6):120-121
随着《神雕侠侣》、《甄嬛传》等影视作品的热播,配音演员这个职业得到了空前的关注,他们用声音作为艺术手段再现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为声音赋予表情,弥补、修正了前期表演上的缺憾。近些年,国内外影视剧风格和拍摄方式悄然改变,对影视配音演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有声语言的塑造是值得广大配音演员思索的问题。本文将从当前影视配音存在的问题入手,根据影视配音创作的特点,对影视配音的声音塑造展开探讨,这对提高影视配音的艺术水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明军 《视听界》2007,(1):102-103
影视剧人物配音是多度创作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规定制约性。作为配音演员,只能在原片所提供的语境中,说人物“正在”说的话,哪怕他并不完全认同原片演员的表演(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但是他不得不迅速调整,“上天入地、紧随不舍、拐弯抹角、亦步亦趋”(陈叙一语),他要努力贴合原片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向人物靠拢,努力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剧中表演者的表演风格,让自己的声音完全融化在角色之中,让创作者与角色成为一体,让观众“忘掉”配音演员而感到就是剧中的“这个人”在说话。  相似文献   

11.
影视是一种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声音也是塑造影视剧形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声音对一部影视剧的整体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影视剧的声音形象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在很多的影视剧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配音是一种真正的语言艺术,它不仅仅是来塑造人物形象,而且,通过与视觉表演形式的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表达出一些超越语言的意境。本文将针对影视剧中人物配音创作与表达,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坤 《新闻传播》2009,(7):13-13,46
对于动画配音来说最重要的是声音要贴近人物(动物)的性格,要善于用心体验角色。一个片子成功的配音应该具备几点要素,第一是声音的个性特色,只有个性的语言才能创造出让受众印象深刻的甚至是经典的动画配音作品。第二是声音的表现形式要与作品内容风格相协调.既取决于作品的基调、内容、背景等因素,也与停连、重音、语气、表情的合理运用有关。第三是声音的化妆和扮演.如果是为译制动画片配音,不能仅仅按照普通话的语言走势要求来进行配音创作,还要注意国外的话言特点,比如有些尾音会上挑、声音夸张、调值偏低、语言节奏快等等。  相似文献   

13.
安然 《视听》2016,(7):143-144
随着我国影视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影视配音演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配音艺术逐渐成为影视剧吸引观众的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在配音艺术中,声音必须具有弹性,台词文本才能活化而不至于生硬,人物形象才能准确塑造而不至于含糊。声音弹性是综合把握各种声音要素,使声音成为表达服务的基础。本文以情、声、气三部分对声音弹性的支持为切入点,剖析声音弹性在影视配音中的应用及表现。  相似文献   

14.
陈赛 《青年记者》2009,(14):111-112
广告,是营销的一种重要手段。电视广告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电视广告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既有图像又有声音,其中广告配音作为要素之一在广告效果的实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广告要有创意,才能吸引眼球。广告配音必须追求个性化。广告配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配音是指广告中所出现的一切声音,包括语言、配乐、动效等。而狭义的广告配音是指播音员为广告所配的旁白、人物语言等。本文所谈及的广告配音属狭义范畴。  相似文献   

15.
我参加配音语言艺术创造已有十几年了,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老同志一起配戏,这是一段震撼人心的感情重头戏。这位老同志声情并茂,配得非常投入,我站在身旁听着,不禁潸然泪下。然而,当再次监听的时候,发现配出来的声音形象竟与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不相贴,刚才感人肺腑的声音,配到画面上,怎么会变得如此地干巴?如此缺乏真实感呢?这就是我想谈论的配音语言艺术中的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6.
陈曦 《今传媒》2014,(7):75-76,96
中国译制片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而如今,伴随着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后期技术和电影画面的重视,电影的语言和配音被逐渐"冷落",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来临,各种便利下载和资源点供应促使人们对"原音原版"的追求,把译制片这个"没落贵族"逼到了墙角。学者们对此分执对立观点,有认为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译制片不会消失;有认为译制片必死,即使作为特殊门类保留也会失去市场价值。新媒体时代到来的今日,网络涌起了一批译制新秀,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草根",且不同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单一的译制电影模式。笔者试图从"网配"这个角度,对中国译制片的生存价值加以思考,寻求译制艺术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7.
译制片配音具有独特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具有电影跨文化传播中被动的工具性,另一方面它也在历史的经验中显现了主动的艺术性。从当下电影传播的经验来看,上述两个方面都在经历衰落式的变化。译制片配音,作为工具,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作为艺术,失去了原有的传播和审美环境。这些变化与媒介环境的改变有很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赵莉  丁海宴 《现代传播》2001,(2):132-135
“配音”是影视理论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也是一个概念。从字面上看似乎很简单:为画面配音乐,为画面配解说,为画面配音响。统称为“配音”。从这一点上说,“配音”的由头是画面,依据也是画面,目的还是画面,画面决定着声音,声音依附于画面。不然怎么叫“拍画面”“配声音”呢? 声画之间的关系,形象地反映在电影胶片上,就是一条声音磁迹,一条画面轨迹,不同的画面对应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伴随着不同的画面,也就是说,当人们看到一张啜泣的面孔时,就同时能够听到低泣的声音;当一片苍茫群山浮现在人们眼前,一段宏伟辽阔的音…  相似文献   

19.
干了这么多年的配音工作,谈谈对声音造型方面的一点感受。 这些年来,我为众多的外国语和中国电视剧配了音,在语言创造的天地里,领略到无穷的乐趣。配音演员是通过声音塑造形象的,而我们的配音对象又是千姿百态,这就需要把握各种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发挥自身的条件,对声音进行“化妆”和“造型”,让声态语态加以变化,赋予人物不同的色彩。 刚开始搞配音,是翻译片厂的前辈毕克和苏秀来当导演的,他们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我们说台词必须像生活里说话那样,因为我们大多数是舞台演员出身。开始配音时,拿几场不太重要的戏尝试一…  相似文献   

20.
西藏电视台藏语译制节目的成绩比较突出,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逐年提高。比如:藏语译制片《女奴》、《西游记》、《封神榜》、《义不容情》、《文成公主》等许多屏幕形象至今还被人念念不忘。下面就如何做好藏语译配工作谈几点体会:一、配音演员接到任务后首先要分析剧本,理解剧本,熟悉剧本。为了让银屏上的人物立得住,配音演员一定要与原片演员合作。在整个译制过程中配音演员进入角色,要做到译制片配音尽可能符合原片人物性格,思想感情,一定要理解原片作者的创作意图,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影片的主题思想,同时要认真研究人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