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文章不厌千回改。”老师,我们如何来精心修改自己的作文呢?老师:修改作文就是为自己的文章敷色着彩的过程,犹如女子“对镜帖花黄”,文章一经修饰妆扮,便会亮丽抢眼。修改文章一般有四个步骤:1.宏观审视,锤炼主题。“意犹帅也”,好的立意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修改作文,首先要站在宏观整体的角度来审视作文的主题即自己写作的目的。只有对主旨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文章中心进行再次锤炼,精心修改。2.增删材料,力求选材典型。作文的选材直接关系到主旨的表达,因此修改作文时,一定要看文章是否围绕中心来选材,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一概删除,…  相似文献   

2.
有了写作材料,并不一定能写出中心突出的文章,还必须在掌握的材料中,学会提炼中心。文章的中心怎样提炼?这是学生们经常遇到而又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上了一节“提炼中心”的训练课。这节课共分四步进行。一、忆概念开始,教师问:“什么叫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前面学过。通过回忆,大家肯定了答案:“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二、给方法进行这一步教学的时候,教师又向学生提问:“从掌握的材料中,怎样提炼中心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叫了几个学生,介绍了他们的作文材料,供大家提炼。  相似文献   

3.
模拟文题 请以“______自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只给出了一个词“自己”,很显然,本文的写作,必须要围绕“自己”进行,也就是说,所写的事要与“自己”有关.当然,这个“自己”并非就一定是“我”,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他人,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不过,根据“____自己”这一题目的特性来看,“自己”虽然必不可少,但补写的内容才是文题的核心所在,体现着文章的立意.  相似文献   

4.
文章是写给人看的,而有些初学写作者往往提笔就写,只顾自己一路挥洒,尽情宣泄,毫不顾及读者,忘记了写作是一种思想、情感的交流,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抓不住人。足球运动员要有“射门”意识,研发商品须考虑市场定位,写作自然要树立“读者”意识。一、树立“读者”意识,就是要心中有人,有个与之进行倾诉与交流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具体的、特定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不确定的。唯有如此,才能为自己设置一个话语“情境”,从而活跃思维、激发情感、有的放矢、从容行文。历代有许多名篇,它们的话语对象往往具有唯一性,只是特定的某个人,可是却拥…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要能读会写,必须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因此,我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主角”,教师应该是“导演”。教师任“导演”,主要是开导学生如何去学。在开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中心,中心就是灵魂。每篇文章都有中心,学习文章就要掌握好中心。有了中心,教学内容才能有头绪,不零乱,才能纲举目张.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或者自己在讲解中阐发道理、列举例证都要不脱离中心,紧紧围绕中心。如  相似文献   

6.
冯丹 《湖南教育》2002,(24):52-52
定向。要求学生结合“预习提示”和课后习题,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把握写作背景及文章中心。 初读。学生在不借助任何参考书的情况下,结合课文注释,进行第一遍阅读;要求运用已有知识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圈点疑难问题。通过这个阶段,学生可发现问题,了解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以便有针对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文的教学与写作研究中,普遍认为,凡议论文都有“中心论点”,它是“统率全文的”或“统领全局的”。 果真凡议论文都有“中心论点”么就拿《悼列宁》(高语一册)来看吧。全文论证了七个观点:①要珍重党员这个伟大称号;②要保护我们党的统一;③要保护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④要竭力巩固工农联盟;⑤要巩固并扩大共和国联盟;⑥我们一定不遗余力地来巩固我们的红军,巩固我们的红海军;⑦要忠实于共产国际的原则。这些  相似文献   

8.
一、审题、立意训练课这种课型,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审题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写作对象和目的。其次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主、谓切分法;中心确定法等。再次,弄清文与题的关系以及线索、主题、事件。最后,指导学生“立意”。立意不仅能反映出作者思想的水平和审美意识的水平,也是读者评价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文章要做到立意新颖,其方法有:①反面选点,如:成语“东施效颦”中的东施,自知己丑,为了追求美才敢大胆地去“效颦”,这种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虚心学习别人的精神不也难能可贵吗?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就可用此法来立意。②侧面选点,如:《愚…  相似文献   

9.
1992年,我写过一篇“实用写作训练”的文章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发表,谈的是写作要贴近生活的观点。现在觉得这个话题还有再谈一谈的必要。为什么说有“必要”?是因为眼下的作文教学有“求巧”、“求新”、“求深”、“求高”之弊,动不动就要求学生作文“主题明”、“表达巧”;动不动就要求学生构思要新,语言要美;动不动就要求学生要从改革开放的生活激流中发掘最新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主题小黑板读写君: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写作沙龙。现在,让我们掌声有请李老师讲解本期主题“依源扣题”。李老师:“依源扣题”的大意就是说,要依照主题来行文。这个“源”是文章的中心,它像统帅一样贯穿全文。写作时,“扣题”是一件重要的事,切合题意、紧密扣题是文章获得高分的必要条件之一。学习并掌握扣题技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作文部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则短语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写的内容(材料)要贴近学生实际,写他们自己所见所闻;二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他们爱写。材料贴近实际,才真实,有真情实感;学生有了写作兴趣,把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训练的效果就更好。然而贴近实际的材料要学生积累,  相似文献   

12.
说“心得”     
历来的作文教学都强调读书,总把“多读”与“多写”并提,没有不提读书而只讲写文章的。这道理在于不读别人的文章就不知道文章是怎么回事,就不可能写文章;不读别人的文章,不用别人的思想内容修养和提高自己,作文就难有话讲,更难写出好文章。所以,学习写作一定要努力读书。  相似文献   

13.
涂国文 《初中生》2018,(9):9-11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写作当然是为了表达自己.如果在自己写的文章中竟然看不到自己,那该有多亏啊!譬如这篇《在逆境中成为更好的自己》,多好的一个题目,可是被写坏了,作者自己在文章中缺席,变成替古人打广告了.尽管文章所列举的孟子、苏轼、司马迁、李清照、左丘明、孙膑、朱元璋和曾国藩等人的事迹都十分感人,可是与作者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心里永远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却是写作的一个大忌.  相似文献   

14.
由“仿”到“创”是儿童学习写作的必要途径。但仿写要注意方法,否则仿不得法,贻误学生。“仿写”有以下三忌:一忌“庸俗”仿。学习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仿写的目的要明确,要引导学生“仿”中求“创”,忌“庸俗”地盲目地仿写,把形式主义的套作当成写作绝招。庸俗化的仿写不仅损伤原作的形象,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容易造成学生厌烦写作的心理障碍。二忌“指令”仿仿写要顾及儿童心理。倘若学生对范文毫无兴趣,“指令”强仿则会事倍而功半。学生学习文章后,如果有体会,产生了仿写的愿望,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仿写,也可由学生自己选文,…  相似文献   

15.
1.关于“主旨辐辏”的命题原则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或鲜明或含蓄地表达作者自己的写作意图,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文章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以及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运用都是统摄于文章主旨并支持和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反过来说,文章的中心主旨要辐射到文章全篇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要统摄一切艺术表现形式的运用。这就是“主旨辐射”的写作思维。而“主旨辐辏”的命题原则就是建立在主旨辐射写作思维基础之上的,用文章主旨映照文章内容、文章结构和艺术手法,又以结构、手法和语言的运用对于表现中心主旨的意义和作用作为思维主导的一种命…  相似文献   

16.
以文字形式表现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感情 ,只有同时做到两点 ,文章才是真切的、活生生的 :一 ,作者的写作活动 ,首先是作者的真实心理活动 ;二 ,描写他人 ,刻画他人 ,首先是体察该人的真实思想、真实行为。有一个常用词 ,叫作“真实”。以此要求作者 ,就是要忠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以此要求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表现、描绘 ,就是要写得真实。有人问 :在写作上什么最难 ?回答是 :写像了最难 ,写真实了最难。“真”与“实”不是同一个概念。写“真”了 ,难 ;写“实”了 ,尤其难。“真”是指外观上的大概上准确 ;“实”则是指内在的、精微的准确。作者提…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课文《麦琪的礼物》中出现了“掂斤拨两”这个词语。原话是:“这些小钱是每次一个两个向杂货店、菜贩和肉店老板硬扣下来的;人家虽没有明说,自己总觉得这种掂斤拨两的交易未免落个吝啬的恶名,当时羞得脸红。”该课的“预习提示”里也明确要求要学生掌握“掂斤拨两”这个词。可是,这个词错了,应写作“掂斤播两”。  相似文献   

18.
训练要求:材料·主旨参考题一:我的初一生活[题目解说] 诗有诗眼,文有中心。这个题目是要同学们抒写“自己对学习生活的真实感受”,时间范围是“初一”,写作对象是自己,取材地点在  相似文献   

19.
吴丰满 《考试周刊》2012,(74):55-56
一、高中学生作文的“尴尬” 高中语文新课标关注写作基本功和综合素养,要求学生“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有独立的写作思维”、“要有时代感和使命感”、“要关注写作基本功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等。作文要回归人本,注重体验,即一要关注社会人生,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生活与精神;二要反映时代,关注现实,  相似文献   

20.
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假大空”的作文读来令人生厌,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远离了自己真实的生活。何谓“真实”?真实就是它完全属于你自己.别人不会有:就算有,也和你的感觉体验不一样。写作时,要回顾和审视自己的真实生活,选取那份“独特”的生活经历或“独到”的感悟体验,而这些.恰是你“与众不同”的作文材料.定能让你的文章真切感人,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