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奴隶社会史中最大的奴隶主之一——殷紂王,历来被看作暴君的典型,他的荒淫残虐,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自从今年四月郭老在新建设第四期上提出应该替殷紂王翻案以后,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史学家們发表了不少的文章,展开了对这一历史人物的讨论。目前,对这个問題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意見。茲摘要介绍于下: 第一种意見:認为殷紂王是一个应该肯定的人物,过去一直受到歪曲,应当替他翻案。主張这一种意見的有郭沫若同志和朱人瑞同志等。郭老认为,据现有的一些史料来分析,殷紂王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对中国民族的发展,做了一些好事,对古代中国的統一,有不小的功劳。殷  相似文献   

2.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在电视上解读《三字经》,在涉及殷商文化的段落,对两千多年来被冠以"暴君"的商纣王翻了一次案。有趣的是,有不少人一本正经地为这种翻案文章辩护,一个主要理由是: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史书中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说,武则天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在今天是可以肯定的”。在历史学上肯定一个历史人物的“杰出”,和在艺术上表现出这种“杰出”,两者有着联系,又存在着很大区别。“翻案何妨傅粉多”。科学上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评者随意的美化或者丑化都难以得出正确的判断,是不宜“傅粉”的。但在艺术上是允许“傅粉”的。高尔基说:“艺术  相似文献   

4.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因为这是培养初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呢?课标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积累基本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感知从初识而逐步过渡到较为准确的了解和把握,进而能对其作出较为正确的评价。遵循历史课标的原则,我在教学《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中,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去了解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并初步掌握评价人物的方法。教学片断一:学生的认识:“秦始皇是暴君。”师:(展示秦始皇画像)图画上的人物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5.
历史虚无主义为达到歪曲历史的目的,其手法往往是“戏说”、“恶搞”历史,抹黑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模范人物;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大作翻案的文章,颠倒黑白;刻意编造和扩大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曲折和错误,否定和歪曲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妄图以细节代替历史主流和主线;等等。我们除了要充分了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改革开放中的几种主要表现外,还要深入分析它的思想方法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的天空中,荆轲,是一个让独裁者、暴君难以人眠的人物,也是一个让无数“草根”眼睛发亮的形象。无论是《战国策·燕策三》中,还是《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都是一个“节侠”形象,他性格深沉、刚毅、慷慨,他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他不畏强暴、不避艰险……每一人都可以有他心目中的荆轲,而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去了解真正的荆轲,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二月河笔下的“雍正”形象可以说是对其近二十年来最大胆的一次翻案,而二月河之所以能成功为雍正翻案,主要原因在于作者在人物塑造上采取了一种道德化的择抉方式;此外,小说在历史与现实关系的处理上体现出来的“平民化”创作倾向对小说创作中雅俗互融趋势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有魄力、有才干的隋炀帝,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标准的暴君”呢?至今未见专文论及。笔者以为,隋炀暴君的出现,是有其客观历史必然性的,而不能只看作是炀帝个人主观骄奢贪暴等因素所造成。本文并非全面阐述隋炀暴君的成因,而只是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铸成隋炀暴君的客观历史必然性,谈一点粗浅之见,以求教于大家。 毋庸置疑,炀帝个人骄奢贪暴等主观因素是促使其成为暴君的重要因素。因此,炀帝不  相似文献   

9.
人与历史是有机的统一体,历史发展的过程离不开人的活动。历史教学中“人”不能缺席,历史教育最终的指向还是“人”。人物对历史教学的价值在于读“人事”、懂“人性”、通“人心”。教师要以人物作为教学主线,从史实入手统整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人物的行为活动、情绪情感、心路历程来了解历史人物,在人物所塑造的历史情境中体悟历史,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历史学习中的“宏观”与“微观”观念 在历史学习中,必须要具有“宏观” 与“微观” 的观念。如果缺乏“宏观”观念,将会只着到一件件零乱纷杂的历史事件,一个个无所依托的历史人物,众多的历史名词,数不清的历史年代……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缺乏“微观”观念,又只会了解一些没有具体历史内容的抽象概念,干巴巴的一些历史词语……将会“只见森林,  相似文献   

11.
应该恢复岳飞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岳飞的评价问题,在解放以后经过几次讨论,虽然有些理论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在岳飞是个应予肯定的历史人物这一点上,早已不是什么问题了。但是,前些年由于“四人帮”大搞文化虚无主义,大刮“打倒一切”的妖风,把历史上的帝王将相通通予以否定。在杭州的岳王坟及岳王庙,也被“四人帮”的党羽捣毁。批林批孔运动以后,“四人帮”更大搞古为帮用的影射史学,随意给历史人物戴儒家或法家的帽子,把一些历史人物搞得面目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首先是“人”学,人是历史活动的核心,就更应在教材中关注人的活动及影响。马克思论及历史学时就曾多次强调:“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总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爱因斯坦论及教育时也主张“仅仅关注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注‘人’的本身才是主要目标”。历史教育要面对的不仅是渴求知识的现在的人———学生,也有过去的人———历史人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面对的是现在的人,教材则阐释的是过去的人。一个历史人物本身优良品格对学生的吸引与影响,对中学生来说肯定要超过一些结论和一些所要求达到…  相似文献   

13.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不应只学习“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习“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知什么”的知识。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学习中,学生不应只学习“陈述性知识”,还要学习“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知什么”的知识。历史学科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的知识,它包括史实性知识(如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加工过的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历史结论)。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知如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汉武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界对汉武帝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多数人对汉武帝是肯定的,极力讴歌他的雄才大略和功勋德业:“孝武皇帝躬仁义,厉威武”,“廓地斥境”,“功德茂盛,不能尽宣”。汉武帝是“一座雄才大略的封建政治家”,他“对外用兵,扩张疆土,对内兴作,多所创建”,“这是历史上非常灿烂的一个时期,汉武帝就是这个灿烂时期的总代表”。我们认为这种评价不符合历史的实际,纵观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的所作所为,虽也作过一些有益于民的事,对历史的发展起过一些好的作用,但从整体来看,应该说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暴君,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过大于功。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散布的极左思潮的干扰,在太平天国史上,一些人物被神化了,而另一些人物则被鬼化了.北王韦昌辉就是被鬼化了的人物当中的一个,什么钻进太平天国内部的阶级异己分子”啦,“投机革命的阴谋家”啦,等等,仿佛他一出娘胎就是个坏人,好象他是有计划打进太平天国专门搞破坏似的.我们认为,这不是学术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应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兰多及其作品在我国读者中可能是陌生的,但国外一些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却对他有极高的评价。兰多是跨越两个世纪的思想家,又是集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古典主义于一身的散文家、诗人、批评家。《想象的对话》是兰多的力作。这部极富哲理的散文巨著,内容丰富,史料翔实,人物众多,场面壮观,描写生动,风趣幽默,借古讽今,寓意隽永,被人誉为“说明各时代各国历史事件的历史教科书”。作品中既体现出传统的民主共和思想,表达出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又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旁观态度,不屑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对暴君的反抗也是不坚决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要求人物的个性鲜明、生动、富于发展和变化,更要求回归一个真实的生活中的“人”,这是一出历史剧成败的关键。田汉创伤的历史剧《关汉卿》,虽抓住了关汉卿作为一个“戏曲民主战士”的本质,但却没有更全面地写出他在生活中真实的“人性”。笔者认为,人是复杂的,其复杂性来自于社会,尤其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的,我们该让他们离历史的本来面目近一些,而不是为了维护人物的“伟大”和“尊严”,舍弃其余为“人”的真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说 :有了人便有了我们人的历史。毋庸置疑 ,人是历史活动的核心 ,由此 ,笔者以为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就更应该多多关注“人”的活动和影响。不仅仅只是千篇一律地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还应适当从“人性”的角度来阐释历史 ,突出一些“人”的个体 (比如伟人 ) ,从各方面展现他们的个性品质和内心情感世界 ,给历史打上更多“人”的烙印。比如 ,对于众多的历史人物 ,教材大多只是单纯介绍他们的外在的政治行为 ,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为结果。至于他们的内心感受、精神世界、个性和品格 ,则绝少涉及。因此 ,许多历史人物留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晋剧《三上桃峰》是一株为叛徒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翻案的大毒草。在戏剧创作上,人物形象是体现作品主题思想的关键。各个阶级的作品,总是创造各个阶级自己的理想人物。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在他们炮制的“毒草”中,也总是处心积虑地创造他们自己的理想人物,以达到利用文艺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恶目的。《三上桃峰》中的主角、杏岭大队党支部书记青兰,就是按照刘少奇黑《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