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可我的爷爷是“年过三十才学艺”,而且越学劲头越足,兴趣越大。眼下,年过八旬的他竟又学上了英语。其实,爷爷学艺的过程,也是祖国繁荣昌盛、走向世界的过程。我们村位于大山深处。听  相似文献   

2.
微笑     
我不认识那个女人。 女人三十多岁的样子,皮肤黑黑的,长得一点也不漂亮,她在那条小街的东段末尾处开了一家打着“邮政”字样的报刊亭。那条小街既没有大的书店,也没有很有名气的服装店、食品店、酒吧、咖啡屋,跟我的生活联系不大,我一个月也走不了几次。 写作的人有个毛病,碰到报刊亭、书店什么的就迈不开腿。码字这玩艺最讲究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听到“开往春天的地铁”时,我忽然想到了我爸爸。我没有看过地铁,但我却可以想像那是怎样一幅景象:一条又黑又长的隧道,一眼望去仿佛没有尽头,可是又渴望光明。像我一样,在前进中难免会摔跤,但是在我摔跤后总有一双宽厚而粗糙的手扶我起来,就这样,让我走向那似乎不可能到达的尽头。尽头是怎样一幅景象呢?是春天,一定是春  相似文献   

4.
读者     
那一天,你对我说:“我常在楼顶仰望夜空,你家上空是红色的。”我的心微微抖动了一下,那红色,是因为什么而呈现的?怎么以前我没有注意过呢?那晚我登上楼顶,模仿你的样子仰望夜空。城市的灯光也将你家上空映成了红色。我感受着你仰望夜空的感受———那感受我现在已经淡忘,但我知道,另一座楼上还有另一个读者,而对天空的读法也不只有一种。我小的时候,喜欢趁大人不注意时就溜到楼顶上去。从楼顶往下看到的是一幅不加任何修饰的生活画卷。那时候我常常自以为是“天使”,看尽众生忙碌相,而地上的人们总是忙着各自眼前的生活,从不抬头看我一眼。…  相似文献   

5.
我的老师     
小时候,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幼儿园、学前班什么的。在我不到六周岁的时候,母亲便送我入学,直接读一年级了。老师是个女的,姓吴,那时不过三十岁,齐耳的短发,圆而白皙的面庞。那一双眼睛透出的光是那么慈爱,那么让小孩子愿意接近。所以母亲没费多大劲,便轻轻松松地把我交给了吴老师。从那时起,我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学生生涯。每天晨鸡报晓的时候,母亲为我梳洗打扮停妥,我便蹦着跳着去听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去学画那一幅幅美妙的画,去学一加一等于二。从没有因为学习上的事遭过老师的一个白眼,挨过一次哪怕是极轻的打,也从没有见过…  相似文献   

6.
三十多年前助我走出大山的母校,仍不时地映现在我的梦中,当年那充满诗意的学习生活,使我在梦中醒来后还笑意犹存。我的母校,一个偏僻山村的村办联中,没有院墙,没有大门,引以为豪的是几排新盖的石砌瓦房。校长是位个子不高、喝点酒就更加“诲人不倦“  相似文献   

7.
小女儿,你来到尘世两个多月,你的父亲已三十出头,你的母亲也已届而立之年了。人家都说“人到三十不学艺”,你的母亲却又捧起了书本,上什么“走读”。  相似文献   

8.
在生活的许多方面,我们经常觉得没有作出真正的“选择”。事实上,当我回首时,我意识到许多年来我都是生活在“假设”中——从来没有真正感觉到我是在作着选择。一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我只关注我在“放弃”的,而不关注我走上那条道路后所“得到”的。  相似文献   

9.
“清贫”一向是我生活的坐标,孟子曾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诫我们,鲁迅曾说过:“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这一句句警言,无时不刻不环绕着我。我作为一名高职生,要在学校生活5年,5年是不多,但我要在这5年中慢慢长大,而父母却一天天地衰老。可我还要已操劳了大半生的父母养育5年呀!5年哪!父母用血汗挣来的钱,能用来摆阔吗?不,绝不能,因为这每分钱都代表着父母的心呀!爱迪生小时靠在风雨里卖报一分一分积攒钱上学,做实验,从没有吃过好东西,也没有享受过。邓小平在留学中一边打工,一进学习,在那简陋的洋房…  相似文献   

10.
生活,犹如一幅色彩绚丽的画,而成功就是这幅画中最出色的一笔。在我的生活中,成功似乎并不“赏脸”,只有我认为那是我经历失败后的彩  相似文献   

11.
学期末的一天,校教导主任悄悄把我叫住,低声对我说,“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看他面有难色,我便立即打断了他的话:“我早知道了,那是个比赛前就知道的结果。”的确,对于一个月前我参加的“市级教学能手比赛”,“失败”是个已知数。正如我的一位要好同事所言:“评上你就‘不正常’了,以你的年龄、资历和一年半的高中教学生涯;更何况是9:2的比例。”但是,我相信没有谁会真的对失败安之若素,单就想想那一个多月的挑灯夜战,一个多月的搜索枯肠,一个多月的翻检披阅……竟然是功失唐捐。可那节课留给我的如许美丽回忆也一并“唐捐”了么?——…  相似文献   

12.
那是毕业前夕的一幅水粉画。如墨的底子,淡蓝的瓶身,暗红的玫瑰构成的低调的画。它站在书柜左侧的墙上,毕业四五年了,它一直站在那儿。灵魂在孤寂的夜里,在书本、作业、教案中跋涉累了的时候,我常常抬起头叼一根劣质香烟呆呆地盯着它。心底有一个声音无数次这样问自己:“你喜欢它吗?”“我不知道!”“那为什么不换一张轻松些的?”“我……不知道。”真的,我不知道。只是许多时候我感觉我像它———一如那画的底色,并不轻松的生活造就了我。父母兄弟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地在土里刨食,汗珠子里觅水。我也生在乡下,长在乡下,毕…  相似文献   

13.
人过四十,上大学难吗?刘晶夫难。常言道:人过三十不学艺。不巧,在我四十有一的年龄上,却开始了专接本三年函授的学习生活,开始体验到了人过四十上学的难处。首先是心理上的不平衡。开学头一天,一见面我才知道,全班同学除我之外,120多名同学的年龄都不到40岁...  相似文献   

14.
鲁迅小说《故乡》描写了“我”与闰土的两次见面:第一次是在他们都十多岁的时候,那时他们彼此“哥弟称呼”,临别时一个“急得大哭”,一个“哭着不肯出门”,足见他们友谊至深,相处十分融洽。第二次是在“将有三十年”后的一个深冬季节,当中年闰土从外面进来,“我”“不由得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出。”尽管“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我”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可闰土呢?“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紧接着小说中这样写道:“我似乎打了个寒噤;我就知道,我  相似文献   

15.
旅日感怀     
今年的暑假,是个极不平凡的暑假,将会成为我记忆中永远也抹不去的一个光点。在学校的组织下,7月17日我随学校的三十多名师生来到了日本。第一次去日本,对长这么大还没出过远门的我来说,自然会很激动和兴奋。对于日本,除了历史书上的那段记载,我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那是个与我国有着颇深渊源,动漫很发达的  相似文献   

16.
    
“……”“烦!”我坐在流经屋前的小河的桥上。表弟斜依着桥边的一棵大树。往不宽的水面上投着石子,他望着那上下跳动的石子和那河面上即刻漾起的一道道涟漪,兴奋不已,宛如一位艺术家完成了一幅旷世杰作。要是往日,我也会挑一大堆轻巧的石子跟他比比,看谁投出的石子在河面上飘得远,漾起水面的涟漪多。可是今天,我望着那石子划过的水波,俨然就是一道道长长的伤疤。盛夏的太阳真是毒,而今天,由于很长时日没有下过一次雨,又值正午,那阳光着实是毒上加毒。虽然上面有大树罩着,空气是热的,即使偶尔来了一线风,也灼热得使人难受。那水里的小鱼正在…  相似文献   

17.
一位父亲自儿子两岁起就逼儿子学艺,而且还得意地炫耀其教子经验:我规定他每天必须干什么,不准干什么。如果孩子不听话,我就狠狠地揍他。这样,儿子长到10岁时,父亲的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儿子不仅弹得一手好琴,还略通书画。一次,儿子的一幅画着许多自由飞翔的小鸟的图画,在当地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父亲洋洋得意地说:“我感到很荣耀,10年的工夫没有白费。”可是有一天,父亲突然看见儿子的一幅画,画上一只乖巧的小羊在弹琴,一个大灰狼龇牙咧嘴地站在琴旁边,说:“你得一直弹我爱听的曲子,不然,我就吃掉你!”父亲恍然大悟———乖巧的小羊,还…  相似文献   

18.
贺卡     
又一次收到了她的贺卡,这已经是第二年了,而且每年她都是很早的寄来。方堃,她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每逢初冬,毕业的学生们总是邮来各式各样的贺年卡,并在寒风中送来几句温暖的祝福。这让三十多岁的我也尝到了“桃李满天下”的那种感觉。如果两年前没有收到方堃的贺卡,我可能永远都记不起她了。但是,在我拿到那张小小的纸片时,她那泪莹莹的眼睛却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8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被分到市一所中学教英语,带的第一个班就是方堃所在的班。那时,她身材娇小,不爱说话,在班里学习也不太出色,很少向老师提问题,任课…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天性好动爱玩,对传统的重复、繁琐的作业是没有发自内心的兴趣去做的,仅仅是应付任务罢了。我认为可以用有趣的语文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有趣的作业有如下几种。 (一)抓“草药”式的作业我经常在周末布置学生摘抄“三十种××”类的作业,如蔬菜、树木、鲜花、陆地生活的动物、水里生活的动物、玩具、食物、中药和书刊名称。三十种起点,多不  相似文献   

20.
生活的色彩     
生活,这是个多么令人熟悉的字眼啊!然而,生活又是什么呢?一本无字天书,一个万花筒,还是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生活是一位朴素的哲学家、教育家。它隐隐约约地向我们招手。生活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它牵引着我们步入新世纪的时代,步入一个美丽而又复杂的殿堂。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生活是张苍白的纸。我们生命的继续只不过是用痛苦在上面或规整或凌乱地写着什么……”生活真的是这样的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音乐大师贝多芬,在他三十多岁时突然聋了,他的生活应该从此便是黯淡无光的。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生活,而是与“悲观主义”进行顽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