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79年,我国加入国际技巧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技联),并在领导机构中占有一定席位,从而开辟了我国技巧对外交往和参加国际比赛的道路。从1980年首次参加世界技巧锦标赛至1987年,我国技巧健儿共荣获34个世界冠军。我国技巧在走向世界的短短八年中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国际技巧运动的发展,我国所面临着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
1983年11月国际技巧联合会成立十周年。苏联技巧协会科研委员会主席、教育学付博士巴拉班在10月5日的苏联体育报上,以题为“复杂性,优美性,表演力”为题发表文章,叙述了苏联技巧运动发展的一些问题,现在摘译如下。目前国际技巧联合会有19个成员国。国际技联成立的十年间组织了五届世界锦标赛,三届世界杯和三届欧洲锦标赛,以及各种区域性的比赛。在技巧运动发展中,苏联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取得了很  相似文献   

3.
重视技巧运动后备力量的培养,是保持我国在国际技坛上的优势的大问题。通过对全国少年技巧单跳比赛情况连续4年的统计分析,总结出5个方面的问题,作出了4条结论。  相似文献   

4.
第五届技巧世界杯赛于1985年9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参加这次国际技巧大赛的有来自苏联、保加利亚、联邦德国、英国、美国、波兰及中国共七个国家七十六名的男、女运动员。这次比赛是技巧运动自开创以来首次在亚洲,在中国举行的国际大赛,表明了起源于欧洲的技巧运动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并在国际技坛上享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对技巧运动民族风格艺术编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艺术编排在技巧运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探索艺术编排的规律、提高艺术编排水平,已成为各路技巧劲旅研究的重要问题。国家体委体操处在大力推进技巧艺术编排水平的同时,又进一步倡导民族风格的艺术编排,意在促进技巧运动与民族艺术的结合,创编出具有中国水平、中国特色的动作套路。从而把我国技巧运动推向一个新水平,进一步为国争光。为此,中国技巧协会于1986年全国技巧锦标赛之际,首次开展了技巧艺术编排评奖活动。我队积极响应这一倡导,并对其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在参赛的200套编排中,我队男四第三套艺术编排荣获一等奖,本文以这套动作的艺术编排过程为例,谈谈个人的认识和观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技巧运动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动作难度、幅度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世界大赛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从而向各国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近些年来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祖国和人民争了光,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技巧运动技术水平与苏联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要想成为世界技巧运动的真正强国,仍须作出很大努力。现在就1985年全国冠军赛和第五届技巧世界杯赛,对我国技巧运动进行浅简分析,仅供参考。一、我国与世界各强队的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技巧运动的发展和国际规则不断地修改,在比赛中舞蹈已成为技巧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九七八年以前,我国采用的是国内规则,在比赛中,运动员的专项动作是单独完成,然后做一套自由体操,对舞蹈的要求不太高,也不太重视,所以,那时技巧运动员的舞蹈意识普遍较差。为了适应国际比赛的需要,一九八○年开始我国也采用了国际规则,新规则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首先,除单人跳跃外,其它五个集体项目的比赛必须在12×12米的场地上进  相似文献   

8.
2005年全国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冠军系列赛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5年全国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冠军系列赛的资料和数据统计及专家访谈,对我国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比赛的运动员在2005年的比赛进行分析调研,结果表明:我国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运动在短短2年里进步迅速,女运动员接近国际水平,男运动员较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建议对我国单板滑雪运动加强管理、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扩大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运动人口,增加硬件投入,多参加世界大赛,使我国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运动尽快步入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9.
技坛群英     
近几年来,我国技巧运动得到了很大发展,已跃入世界技坛的先进行列。在重大的世界技巧比赛中,曾多次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起五里红旗,为祖国争得了荣誊,为振兴中华作出了贡献。禹民摄影  相似文献   

10.
一、《特定规则》的产生近年来,我国技巧运动的发展是非常惊人的。自一九八○年以来的几次重大国际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发扬了敢于拼搏的精神,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总共取得了78次升国旗、15次奏国歌的胜利。1983年在美国举行的第4届世界杯赛上,我队在总共21块金牌中夺得了10块。我国运动员为祖国争了光,也使国际技坛为之震惊。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我国技巧运  相似文献   

11.
自国际技巧联合会成立之日起即就任主席达十二年之久的索季罗夫(保加利亚),最近就技巧运动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苏联记者的提问。国际技巧联合会目前面临的任务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力求使技巧运动被承认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和列入奥运会的比赛日程。最近几年来技巧运动在各大洲的许多  相似文献   

12.
国际赛事本月二日至八日,在保加利亚举行世界技巧锦标赛。由国际技巧联合会主办的这届比赛,每两年举行一次。第一届于1974年在苏联莫斯科举行。至1982年共进行了五届。比赛项目有男子单人,女子单人,男子双人,女子双人,混合双人,女子三人,男子四人等。我国技巧运动虽然开始的较晚。但近几年来,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技巧运动员一再突兀峥嵘,走在了世界技巧大军前列。中国技巧素以难度大著称于世界,近几年来,我国技巧运动又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技巧运动已走向世界,一些单项在世界比赛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我们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我有机会参加了在英国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技巧锦标赛”,所闻所见,大受启发,看到了世界技巧运动的发展动向,也看到了我们技巧运动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现仅就我的一些想法在此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技巧运动的优势及面临的严重危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1980-1994年间中国技巧健儿在各类国际技巧大赛中获得的349枚奖牌为基础.说明了技巧运动是我国的一项优势竞技项目。同时从两年来我国技巧参赛队伍减少了2/3及后备力量不足、技术水平不成熟的实际出发,指出中国技巧运动目前所面临危机的严重性。特别提出了使中国技巧运动摆脱当前困境、继续保持世界技巧强国的根本出路在于决策上的正确性和远见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技巧运动从1980年开始走向世界.统计1980~1994年历届世锦赛、世界杯赛,共获单项金牌94枚,已成为中国在国际体育大赛中夺取金牌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特别是1993、1994年分别以13、14枚的金牌数连续两年超越了霸居技坛多年的苏联队和保加利亚队,跃居为世界技巧三强之首.本文通过对15年世界大赛成绩的金牌统计整理,分析我国技巧的实力变化并给与客观评价,找出差距,为制订今后比赛的总目标和指导思想提供参考.一、世界技巧争霸15年——中国队夺取世界技巧三强之首我国参加世界技巧大赛始于1980年第4届世界锦标赛,在此之前共举行过3届世锦赛和2届世界杯赛,由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霸占技坛,形成了苏、保、波世界技巧三强.为便于分析,从1980年起以五年为一期,将历年大赛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84年):中国队进入三强行  相似文献   

16.
技巧运动     
G833.03 9704699谈技巧运动的难与新[刊,中,A]/程长江//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7.-11(3).-15-18 表1(DW)技巧//难新动作//编排//方法纵向叙述了我国技巧运动发展的历史沿革,从我国技巧运动发展的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和在此期间所采用的5种主要的编制方法,剖析我国技巧运动长盛不衰的原因——“技术动作的创编与训练围绕难新这两个轴心”,进一步明晰难新为技巧运动的生命之所在,并就如何进行难新的创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技巧运动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国际技巧界的动态作了介绍,本文就技巧项目进入奥运会的可行性及我国技巧运动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图中介绍的是一项介乎杂技技巧和体操中自由体操之间的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腾翻技巧运动。它的场地是一块长30米,宽15米有弹性结构的跑道。运动员在上面做各种以“跟斗”为主的腾翻技巧动作。腾翻技巧是技巧运动的一部分,单人腾翻技巧是这个项目的主要内容。腾翻技巧除作为技巧比赛项目外,也单独举行本项目的比赛,包括世界锦标赛。比赛包括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1984年的腾翻技巧运动世界锦标赛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已在日本的大阪举行。从目前的水平看,苏联和美国的水平最高,他们的运动员不但可以做转体720°,空翻两周等一般国际水平的翻腾动作,而且还能做后空翻四周等超高难动作。运  相似文献   

19.
对2004年首届"U型"雪上技巧比赛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快速提高我国"U型"雪上技巧运动水平、裁判员水平的建议,希望对"U型"雪上技巧运动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第五届世界技巧杯赛八五年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搞好这次比赛意义重大,是振奋民族精神的大事。八四年一月全国技巧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男四完成夺标任务。这是党和人民的期望,是广人技巧工作者的共同心愿,需要群策群力共同来完成这一任务。 自七九年十二月我国参加国际技联后,已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