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生在考前和考试中保持最佳应试状态,是获取高分的根本保证。有的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但升学考试成绩却不理想,甚至意外落榜;而一些平时成绩一般的同学在考试中却考得不错。究其原因,前大多是总复习不得法或缺乏应试技巧。可见掌握科学的应试方法的重要性。那么,在中考前,如何科学地安排学习和生活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良好的心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1.应考心理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临场发挥的好坏。应考心理越好的考生,一般来说临场发挥就越好;反之,则越差。经常有这种现象:有的考生平时成绩并不怎么好,但是高考中却发挥得相当出色,甚至超水平发挥;而有的考生平时成绩还不错,但考试结果却令人失望。  相似文献   

3.
高考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高考中,常有平常成绩较好的考生发挥失常,败下阵来.相反,有的考生平时成绩一般却能出奇制胜.究其原因,临场发挥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正确的应试艺术和积极健康的应试心理.因此,要想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充分的知识准备虽必不可少,讲究临场应试艺术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高考心理调适问题已经受到了心理专家、老师、家长和学生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这方面的指导性文章.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平时成绩好的考生的高考心理调适问题,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平时成绩好的考生的心理素质是"过硬的",甚至认为平时成绩好的考生在高考中不会紧张,能够自如地应对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殊不知,事实并非如此,每年的高考中都会出现平时成绩好的考生由于过度紧张,在高考中没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成绩很不理想.在江苏南京市,2003年的高考数学题难倒了一些平时学习不错的考生,一位考生家长给报社打电话说,他儿子平时的数学成绩都在130分左右,相当不错,可考完回来就哭了,后面的6道大题只做了一半,有把握的只有2道题.湖北武汉市某重点中学一位考生学习成绩向来不错,多次模考成绩均在600分以上,满怀上名牌大学的希望,没想到在最重要的高考中砸锅了,只考了400多分.  相似文献   

5.
《简明现代汉语》教学辅导,分三次刊登,第一次辅导内容为语音,语汇部分;第二次为语法部分,第三次为语用部分(对教材略有补充)。三次刊登的辅导内容,均为复习考试重点。辅导中所刊练习题分5次完成,每次4分,分优(4分)、良(3分)、及格(2分)、差(1分)、没作(0分)。记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文中的自测题。可由学生自由做,记不记平时成绩.由各地电大班决定,为了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文中不刊答案。  相似文献   

6.
填志愿要搞好两个定位.一是给考生定位,依据平时成绩找出考生在全区考生群体中的位置,这叫基本定位或基本评估.二是给大学定位,依据本地区高招办提供的全地区三年高考录取统计资料,从这份资料中可以找出某所大学在所在录取批次中的位置.这些年,一些考生往往把握不  相似文献   

7.
高考结束,考生的梦魇有没有结束?根据以往的事例来看,一些考生自我感觉发挥不佳,惧怕父母责问,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出现失眠、焦虑不安等症状。还有平时成绩不错,但在这次高考中感觉发挥不理想的考生,考前考后的心理期待差距最大,即使能够上大学,心理上也易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考在即,不管准备得是否充分,复习得是否到位,这个时候都该上场了。高考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考生平时成绩很好,模拟考试的分数也不错,是被公认的“尖子选手”,但在至关重要的高考中,却发挥失常,败下阵来;相反,有的考生平时成绩一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2004年高考的报名人数总计723万,较2003年净增110万,增幅为17.9%。其中,应届毕业生567万,比2003年净增91万,增幅19.1%;男生401万,占报名总数的55.5%;城镇考生325万,占45%;少数民族考生50.2万,占7%;26周岁(含)以上考生3万,占0.4%。在参加高考的665万名考生中,文史类考生219万,占32.9%;理工类考生357万.占53.7%;文理综合类考生89万,占13.4%。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通过对西北师范大学四年级四个专业的学生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之间一般呈正相关关系,理科成绩的相关关系总的看来更普遍,更显著一些;通过对教师问卷与学生问卷的分析,也进一步表明平时成绩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平时成绩高的学生,一般来说,期末考试成绩也相对较高,反之亦然。总之,只要平时学习认真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较好,平时成绩应该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际市场营销学是国际贸易(本科)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全国统一命题的形式出现。从本次考试的情况看,许多考生的成绩并不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二是不能够使用规范的文字答题,这主要体现在非选择题中,许多考生对问题有基本的认识,但表述出来却难以达到要求,从而造成丢分;三是由于考场气氛紧张,有些考生答题不够完整、全面。通过本次考试题目和对本次考试考生答题状况的了解。我们对本次考试题日作如下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得好:学生的学习归根结底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我们知道,当今的高考不仅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单项或能力单项,而是深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对高考的备考复习及考试的l临场发挥影响不可小视.一年一度的高考,多少人平时成绩相当出色,可是一到正式考试就不行了.问题就出在心理素质上,一些考生由于首先在心理上打垮了自己,因而发慌心虚,手忙脚乱,平时得心应手的试题也答不上来.相反,不少平时学习很一般的学生,由于心理素质好,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周彩珠 《新作文》2004,(6):45-46
从2003年高考的考生作的体裁看.大部分的考生写的是议论,从而暴露中学生写议论的种种弊端:有的考生想写议论,最后写出来的是四不像作;除此以外,最多的也是最集中的问题是思维不严谨,思想缺乏深度,泛泛而谈,犹如一潭死水,掀不起一点波澜,读之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4.
每年高考结束,总有不少考生说,我这道题会做却没做对;我数学发挥不好,等等.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除了这些考生基础不扎实,知识性的东西掌握不牢,解题粗心等原因外,解题心理障碍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2,(2):79-79
江苏高校自主招生改革:6所省属高校将取消笔试 江苏6所省属高校2012年将进行自主招生试点。选拔方式取消笔试,既不单考也不联考,而是注重高中学业水平成绩,辅以高中阶段平时成绩、高考成绩,对有特殊才能、突出成绩或有发展潜力的考生.以面试、综合测试等方式进行考查和选拔。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招生“艺考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高考热近几年持续升温,这是众所周知的。以我省为例:2002年报名人数为34715人,占当年全省考生数414713人的8.24%;2003年报名人数为56399人,占当年全省考生数485205人的11.62%;2004年报名人数为94583人,占当年全省考生数572125人的16.53%;2005年报名人数为141644人,占当年全省考生数650000人的21.79%。(以上全省考生数不含对口高职考生数,2005年的考生数为参加全省模拟考试的人数。)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考是现阶段国家选拔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广大考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深造的必要途径,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命运,事关千家万户。考生经过"十年寒窗",都希望能够龙门一跃,考入心仪的大学,不枉自己多年的努力和家长、老师的辛勤培育。绝大多数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但也会有极个别考生,因为对考试规则的不了解或疏忽大意,出现无意识违规行为,被取消了单科或全部考试成绩。这些考生有的平时成绩相当优秀,却因为没有认真学习考试规则而错失了当年的机会。下面我们将几年来考生容易出现的无意识违规行为进行总结,以警示各位考生。  相似文献   

18.
《河南教育》2005,(8):17-17
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日前出台了《2008年后大学录取制度改善试行方案》,至此,韩国高考录取制度改革的大幕徐徐拉开。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改变以往各高校招生中以考生高考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录取方式,转为兼顾包括考生平时成绩和日常表现在内的综合指标,从而发现和培养更具创造性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9.
2004年8月26日,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出台了《2008年后大学录取制度改善试行方案》,至此,韩国高考录取制度改革的大幕徐徐拉开。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改变以往各高校高招中以考生高考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录取方式,转为兼顾包括考生平时成绩和日常表现在内的综合指标,从而发现和培养更具创造性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高考中,绝大多数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解题错误(或失误).这些错误除考生的心理因素外,常见的主要错误及原因还有以下5种:(1)审题不严谨导致解题错误;(2)运算能力欠缺或变形方法不当导致解题错误;(3)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缺漏导致解题错误;(4)数学方法使用不当导致解题错误;(5)思维过程不严谨导致解题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