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求真是新闻工作者永恒的追求,在电视新闻真实性备受关注的当下,有时记者虽然用摄像机如实记录下被采访者的语言和行为,但所反映的可能未必是新闻真相,因为被采访者没有说实话,而你却记录了他提供的虚假信息。那么,怎样才能让被采访者道出新闻的真相?这就需要记者浸入式采访。本文就如何运用浸入式采访获取新闻事实,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类不希望灾难的发生,但无法回避灾难现实。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记者的职业道德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报道的成败,也关系到行业的公信力,不可等闲视之。一、坚持报道真相,不违职业道德意志与职业良心报道真相,是记者的天职,也是其职业道德观念的基本准则之一。坚持报道真相,需要记者有职业道  相似文献   

3.
恩施邓玉娇事件早就盖棺定论,可是围绕着这一事件的报道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在一个民主文明的社会,记者应该怎样去发现事情真相,从而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因为真实既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记者的职责,更是记者道德良知,叙事水平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4.
赵亮 《青年记者》2009,(24):51-52
湖北恩施邓玉娇事件早就盖棺定论,可是围绕着这一事件的报道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在一个民主文明的社会,记者应该怎样去发现事情真相,从而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因为真实既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记者的职责,更是记者道德良知、叙事水平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5.
1987年11月1日湖南日报发表了一则200来字的消息,标题是《骑单车900公里赴穗采访省会14名记者昨冒雨登程》。这篇消息中没有点出他们是省会哪些新闻单位的哪14名记者,却用了近百字的篇幅排列了为记者们送行的七位领导同志的职务姓名。写新闻应从读者的方面来多考虑。象这条消息,读者所关注的不是送行的领导,而是那些记者,骑单车冒雨赴穗的记者应是这条新闻中的“主人翁”,没有这一基本事实,是不可能有人去送行的,当然也就无法构成  相似文献   

6.
河北蔚县“封口费”事件中有8家媒体的10名工作人员收受了“封口费”,分别受到了法纪的惩处。这一事件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需要引起新闻界的警醒。但这只是新闻界的个案,不是主流,也不代表新闻界的普遍现象。同时在现场采访蔚县矿难的燕赵都市报记者李文河则是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想方设法调查真相、披露真相,严词拒收百万封口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重与赞扬。  相似文献   

7.
张志安 《新闻大学》2007,(4):108-115
【访谈实录】真相不足,需要通过报告文学来弥补张志安(以下简称"张"):记者和作家两个身份,您会把哪一个放在前面?为什么?卢跃刚[1](以下简称"卢"):记者。就传播信息以及表达自己的价值、理念而言,当然是记者在前,虽然记者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当作家和我的经历有关。80年代,虚构和非虚构的东西我都写,写了很多报告文学和非新闻类作品。1986年,我以小说家的身份进入报社后,还在写先锋小说,但一年以后,我就转型了。因为见证了大量中国的现实,但不能都通过新闻的形式报  相似文献   

8.
广播记者是新闻记者,但不是一般的新闻记者,更不是报纸记者。他们的作品是通过广播这种特定的传播媒介,向听众进行宣传报道为群众服务的。因此,广播记者的工作与其他新闻记者的工作,有相同的地方,但也应该有很大的差异。然而,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广播记者,却同报纸记者区别不大,所采写的稿件,从内容到形式,同报纸没有两样,可以在报纸上照登。他们的工作方法也同报纸记者一  相似文献   

9.
周春 《新闻记者》2007,(7):73-73
最近一条较受关注的假新闻,是《杨绛谈热门题材“钱钟书”,亲自校订〈第一才子钱钟书〉但不写序言》。写这篇报道的上海某读书报记者,并未采访杨绛,“电话都没有通过”,但文中却多次出现“杨绛告诉记者”、“杨绛笑着告诉记者”等字眼。据该报记者称。他是根据出版社提供的宣传材料“改编”的。  相似文献   

10.
一位记者同志,写了一篇揭露某一工厂1635万元投资项目由于官僚主义造成重大损失的稿件,排上了版面,即出了清样,但是报社总编辑为了“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宣布稿件不用。但是,记者却把这篇稿件发表在他自己负责编辑的中缝内,于是这一场《谁之过》的官司,就成为上海新闻界的内部新闻。记者印发了事件全过程的“真相”,要求引起同业的重视。按理说,总编辑不同意发表的稿件,便不应发表,把总编辑不同意发表的稿件发表于中缝内,这是新闻界的新闻,首先,记者同志忽视了一条纪律,即登什么稿,一般应当由总编辑决定,而不应由记者决  相似文献   

11.
因为少有时间出门,已多年没怎么光顾过电影院了。好在如今有线电视台专门开设了电影频道,不时可以足不出户地观赏到一些影片。总的印象:电影艺术在进步,但质量高的影片似乎还不是太多。近阅报刊,见几篇介绍电影导演的文章却几乎篇篇都溢满赞美之辞。笔者也搞过记者,知道要“专访”或宣传哪个人,总难免要拣些好的方面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篇评介“第五代导演”的文章说,“他们拍的片子,没有一部是平庸之作”。此话却让人觉得太绝对。  相似文献   

12.
记者在2008     
记者这一职业是专为变化而设的,2008年,是中国大事多发之年,这些大事为记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也使他们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但中国记者从没有因各种“前所未有“而畏缩不前,困难和问题反而激发着他们的活力与激情,书写出一篇篇动人的华章。  相似文献   

13.
来函照登     
《新闻记者》编辑部: 贵刊第5期发表了陈谈强同志对我去年在贵刊“记者的报告”栏的一篇消息的批评文章《也谈<三次冲击>引来的冲击波》,我就此作几点答复: 一、我写的是消息,不是论文,因而欢迎对消息报道的准确性提出批评,可是批评文章说:“陈力丹忠实于意见书的主旨”,即承认我没有歪曲当时评报者的意见。批评文章一开始就说:“陈力丹同志是借新华社这篇评述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波浪冲击中前进》发表后,报社内部评报栏的‘一份份批评性的评报意见书’来  相似文献   

14.
我采写的《专储玉米哪里去了》一稿,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对我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我的及时鞭策。我不是喜欢写批评稿的记者。但做为一个全面的、称职的记者,你又无法避开现实矛盾,逃避现实问题。在一次江西省农业局长会议上,大家谈起农业形势。有人说,听广播、看电视新闻,有的省分配到了国家专储玉米,我们省里有没有?省畜牧局长回答:“第一批,我们不清楚,被粮食部门独吞了。第二批分了一点给农业部门。”某地区一位农业局长对我说:“李记者,别的稿子你不要写,就写一篇专储玉米哪里去了?”当时,我感到这个问题不是一…  相似文献   

15.
写出感受     
我国体育健儿在27届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使他们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也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在国内外众多有关我国健儿的报道中,笔者在不经意中盯住了美联社的这一篇。在奥赛接近尾声的9月28日,中国健儿掀起第四次夺金高潮。这一天的战况以至许多细节,大家通过电视实况转播都看到了,但次日再读这篇报道,并不觉得重复乏味,而是兴味盎然,另有所得。这所得不是别的,就是画面上没有的某种东西,我把它叫做“感受”,特别是一位西方记者的比较独特的感受。首先,导语就传达出记者强烈的个人感受:“中国,金牌!中国,金牌!中国,…  相似文献   

16.
记者应该务正业,如今不少记者的问题正是不务正业。记者的角色,在记者这个名字中已经做了非常好的定位:记录事实和真相的人——你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而不是表演者,不是评论者,不是代表者,不是演说者。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采访失败的情况:记者虽然事先也作了大量案头准备工作,设计了不少精彩的提问,但是在事件现场,在实际采访过程中,却遇到困难和阻力,甚至采访失败。记者问的当事人不答,当事人却滔滔不绝自说自话;记者问得多,当事人答得少;当场采访得非常热闹,但当回来看素材后却发现,根本不能用或可用的非常少;更有甚者,记者自以为了解了事件的全过程,搞清楚了真相,但再经人一点拨或进行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却发现自己被蒙了,原来自己掌握的情况完全是虚假的,事实恰恰相反。这种采访的失败本质上反映了记者与被采访者这对矛盾的存…  相似文献   

18.
何美 《今传媒》2004,(6):59-61
没有任何行业比记者更具有焕发生命的兴奋感。尽管当记者很辛苦,也没有很高的收入,但这个行业却有一些特性吸引着年轻人乐此不疲。在他们看来,“选择记者职业,只为拥抱激情”。难怪有人不无敬意地感叹:中国记者——这些拿新闻理想当饭吃的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说:“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作为政治斗争的一种极端形式,战争伴随着人类文明史;战争造就了一大群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战争是历史著作家的一大永恒主题。然而人们可曾想到,无论是在世界大战的巨型舞台上,还是在局部战争的弥漫硝烟中,最及时、最生动、最忠实地将战争实况报告给渴望一见搏杀真相的千千万万公众的,不是军方信使,不是一般作家,不是历史学家,而是那些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以生命为赌本、去摄录战争场面的一族特殊的新闻人--战地记者。有人说,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果如是,那么,当20世纪终结之际,当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局部武装冲突依旧烽火连天之时,读一读世界知名战地记者的生平与事业史,相信人们对新闻、历史和战争会有一种新的理解。根据传统定义,战地记者(war correspondent)是“被派去报道一场战役的报人“。今天,我们不妨将这一定义修正为,战地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专门从事战地新闻采访与报道的那些人。战地报道不同于战争新闻,它是战地记者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写成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称目击报道)。战地记者的别称是随军记者,而不是军事记者。军事记者(military c...  相似文献   

20.
记者同自己报纸的通讯员枪新闻,不是好现象。某地委宣传部新闻科的一个同志正在赶写一篇报道的时候,接待了一位记者。他在向记者介绍情况中,谈了自己正在写的这篇报道的主题和素材,并说此稿将尽快寄给这个记者所在的编辑部,希望能得到记者同志的指导和帮助。这位记者当时没提出任何意见。可是,时隔数日,这个记者却在报上发了同一主题和素材的报道,通讯员那篇稿子被挤到废纸堆去了。事后,这个通讯员从那个县了解到,原来这个记者从新闻科出来后,直奔该县,把这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