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架     
正文学艺术《艺术中国——我眼中的当代名家》作者:代海著版本:作家出版社2014年3月版定价:48.00元提要:"艺术救国""艺术兴邦",艺术作为人类活动中的一种符号,它表现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的是社会的进步。这是一部以报告文学形式评介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的书,有很强的可读性,具有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和美学等价值,因而十分厚重。本书写得如此生动感人,是作者文字功力、丰富知识和深邃思想的集中体现。细读本书,广大读者能有诸多收益。  相似文献   

2.
陈晓波 《新闻界》2007,(3):83-84
关于电视传播中技术因素与艺术因素孰轻孰重的问题,电视界长期存在着论争.论争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主导派",另一类是"技术主导派".要正确地认识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不能抬高一方,贬低另一方.现代艺术的潮流是技术与艺术的合一.作者单位陈晓波,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编辑.  相似文献   

3.
中国"红学"博大精深,其创作艺术奥妙无穷,但就作品人物命名艺术而言,《红楼梦》中的人物成百上千,名字却精彩纷呈,如朵朵小花在作品中不时闪烁,这些名字既是人物的符号,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那闪烁的微光同时或多或少地暗示着作者对这个人物性格、命运的安排与评价,体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思想,往往使我们过目不忘。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出版参考》2013,(1):37
《李瑞环谈京剧艺术》李瑞环/著定价:48.00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6月京剧艺术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历来被称为"大戏"、"国戏",但在"文革"中饱受摧残,在新时期又一度面临生存危机,甚至被认为是陈旧、落后的艺术,迟早要衰亡。在这种局面下,作者大力倡导、身体力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京剧艺术走出困境,得以传承和健康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书中集中收录了作者1986年11月19日到2009年4月12日间有关京剧艺术的讲话、文稿五十篇,很多内容系首次披露。从这本书中,  相似文献   

5.
李云  曹金 《传媒》2021,(11)
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发展契机,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光彩.中国声乐艺术印刻了传统文化的标记,体现了民族艺术创作者的非凡智慧,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需要继续加强文化建设,助力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海外传播.由张帅所著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一书探讨了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全球化背景,阐释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预测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现状,提供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路径.该书重点突出、结构完整、理论性较强,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圆之美"是中国艺术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道"之认同的必由之路.以艺术性为重要属性之一的中国播音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对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无疑有益于自身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革新.本文将中国美学中的"圆融"审美与播音创作领域的教学、研究思考相结合,以期为播音理论的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甘险峰 《编辑之友》2011,(5):126-128
"大跃进"时期,中国新闻漫画的发展同各项事业一样,呈现出一种表面繁荣的态势。一方面是新闻漫画作者和产量的剧增,另一方面是整体质量的下降,表现在内容单一、表现手法雷同、艺术含量低等方面。但其中也有部分作品,尽管是"戴着镣铐跳舞",但从某些角度看,"舞姿"还相当优美。中国艺术家的智慧如同暗夜寒星,在无奈中闪耀着动人的光辉。漫画界的"大跃进"和"大跃进"新闻漫画"大跃进"开始后,各种宣传手段  相似文献   

8.
《唐韵笙评传》一书是为东北京剧界伶王、与周信芳、马连良并称“南麒北马关外唐”的唐派艺术创始人唐韵笙立传,作者并未见过唐先生。唐先生已驾鹤西游二十多年,几乎没有留下多少艺术资料。从零开始作者四阅寒暑,跑遍半个中国,寻访百余知情者,终于完成了唐先生的全传、艺术论、年表,演出和创  相似文献   

9.
由江苏淮阴师范学院萧兵教授历时15年、数易其稿而写就的《龙凤龟麟:中国四大灵物探究》一书,将于2013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四灵"(龙、凤、龟、麟)是中国文化、中国古代宇宙观或意识形态的重要"象征符号",在中国古代宇宙观、天下观"多元一体"格局里举足轻重,无论是人类学还是宗教学,也不管是艺术学还是故事学,都不能绕开它们.萧兵教授力图把《龙凤鬼麟:中国四大灵物探究》当做艺术人类学兼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标本"或"个案"来写作.作者使用的虽然是传统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却由于牵涉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动物的互动关系,写起来就有点像新兴的"生物人类学"的作品.既然是"人类的",就应该是世界范围的观照,包括跨文化的"比较"和超时代的"贯通".因而该书具有人类性与艺术性、世俗性与宗教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等多元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抒情是文学艺术的共性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用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从而再现生活。无论是中国古人、还是今人,是中国传统文学,还是当代西方文艺,对此都直言不讳,都把艺术看作是作者吟咏情性的产物,是反映社会时代的镜子。古人  相似文献   

11.
<人民文学>,一个令中国文学界人士喜欢和追求的名字.喜欢,是因为它与共和国同岁,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与辛酸,60年来一直坚持"通过各种文学形式,反映新中国的成长","创造富有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人民文学>";追求,是因为一旦成为它的作者或被它培养的作者,其在文学界的成功就近在咫尺.建国60周年之际,我们再度打开<人民文学>,感受这份文学界的"国刊"60年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2.
冯笑 《新闻世界》2008,(9):153-154
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也是中国古代诗学、美学及其它艺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古代的诗、词、文、曲、绘画等都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被广泛用于各艺术领域.是中国古代艺术家、理论家的独特创造,也是最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正有好长一段时间没读到《流年一寸》这样充满艺术激情和创新精神的童话作品了。这部作品的叙事结构非常有特点,完全是开放式的。全书由"引言"与"主干"两部分组成,引言为作者的故事——作者的创作及其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主干为作品的故事——故事中人物彼此间的关系及故事自身的发展。引言与主干又非截然分开,作者随时进出其间。这种完全开放式的叙事结构,其实隐藏着不小的风险。因为选择这种叙述,实际上意味着:整个故事情节是时常被打断的,是非线性发展的。那  相似文献   

14.
张天阳 《今传媒》2014,(8):156-157
二十世纪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变革意义的一百年,也是中国雕塑从萌芽、转型到繁荣发展的时期。雕塑艺术的日臻成熟,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在雕塑艺术的创作中,秉承"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积极的从自己的根源出发,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再创新,创作出属于中华文化的雕塑作品,为我国现代雕塑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发展的观点,通过对雕塑艺术的保护、传承、创新的简单梳理,分析二十世纪中国雕塑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陈维昭 《文化遗产》2014,(4):125-131
戏曲凡例具有自己独特的专业性特征。在戏曲文本中,凡例往往用以交代剧作的思想要义,帮助读者理解戏曲作品的意蕴;在戏曲理论中,凡例用以概述理论总纲;在戏曲曲谱的专书中,凡例所涉及的主要是创作的"技术"层面,比如用韵、用字、用板等。凡例是一种律例意识的产物,在曲谱类中,凡例表达了一种"立法"的意向与尝试;在创作类中,凡例是一则"守法"的宣言。在这样一些"技术"层面的宣言中,可以看到作者或编订者的戏曲观念,也反映了时代的艺术旨趣与流行时尚;而在一些清唱类或涉及表演的文本中,凡例又被用以作为表演指导的纲领性文字。戏曲凡例是一种理性反思的产物,表达了作者乃至其时代的艺术自觉。  相似文献   

16.
华洋人名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扎伊尔雕塑家李耀楼》.一个念头不觉油然而起:中国血统的人遍布全世界.这位李耀楼先生必是华裔扎伊尔人吧.翻到正文连同照片一看,才明白这位"扎伊尔铜雕艺术的卓越代表",是道地的非洲黑人,只是我们的作者把他的姓氏或名字(Liyolo)翻译成名姓俱全的中国式人名罢了.是不是这位黑人艺术家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艺术学》,是国家艺术学科"八五"规划中的重点课题之一.本课题的设置,是为了填补艺术学科的一项学术空白.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乃中华民族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既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璀璨的瑰宝,却又独具民族的韵律.  相似文献   

18.
程禹 《传媒》2014,(10)
正水墨动画是传统水墨画与动画相结合的产物,以动画的方式为静态的画面赋予了生命,是中国特有的动画艺术形式,也是世界动画史上的一大创举。它的出现使中国动画打破了长久以来"只进不出"的局面,为世界提供了中国式的动画体验。诞生与发展1960年,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了。这是中国动画、乃至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创举。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碰撞的结果,将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水墨画引进了动画的创作之中,将两种艺术的优点集于一身。这部水墨动画一问世,中国水墨所特有的意境气氛和优雅灵动的画面感,以及那些来自于齐白石笔下的动物造型使整个动画片带上别样的艺术情调,打破  相似文献   

19.
杨然 《新闻爱好者》2021,(2):I0003-I0004
近代以来,全球的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我国的对外形象也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解构与重构。其中,我国的艺术传播在历史与全球视野下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人们对中国艺术在传播、经济、产业管理等方面的探索也随之受到了普遍的关注。由邹文编著的《当代中国的艺术传播》(2018年6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即是对当代中国艺术传播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作者在全球视野和传播学视域下多方位论述了当代中国艺术传播现状、特点、意义和方略,在我国艺术国际化形象塑造中凸显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田小波 《新闻世界》2012,(7):272-273
意境既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又是中国艺术的一种独特品格。追求新闻意境美是新闻作品的高级形态。新闻意境的实现,新闻工作者除了需要一定的语言创造艺术和新闻写作方法之外,更需要新闻作者具有的主观精神状态和审美心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