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整体感知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 用分数表示"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 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 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 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 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在上册中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感觉到分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9~70页。【课前琐思】小学阶段对于"分数"这一知识体系的建构大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于具体直观图形形成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第二层次,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此  相似文献   

4.
正【"望":病例观察】"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这节课比较难教,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二是在小学数学中,分数一般都采用以下定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  相似文献   

5.
教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将具体的事物平均分是学生熟悉的,但要抽象概括出单位"1"来表示这些被平均分的对象,是一个质的飞跃,更是学生真正建立分数意义的关键。教学时,我进行了如下两次不同的尝试,效果迥异。第一次教学:师: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吗?  相似文献   

6.
钱晓丹  顾英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53-56+142
<正>“分数的意义”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苏教版教材在三年级分两次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其中,第一次侧重引导学生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第二次侧重引导学生把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基于上述知识经验,抽象出分数的基本意义,并认识分数单位。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  相似文献   

7.
一、解读教材不准确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认识分数"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新知。在上册教材里,学生认识到的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  相似文献   

8.
一、"平均分"是前提把一个物体分成几份,分的方法有很多种,只有平均分,每份的大小才相等,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才能用分数表示。观察下图,阴影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如果能,请把这个分数写出来。  相似文献   

9.
一、分数的意义 1.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解了以一个物体为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分数。本单元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重点放在用单位“1”表示一些物体,体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时理解同一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也要理解同一具体量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分数。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面(一)数的认识方面在"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认识"方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例如学习认识分数的时候,就需要利用直观图出示四幅直观图,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这四幅图被平均分的对象分别是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和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为学生概括单位"1"提供不同的素材。在学生用分数表示后,还要结合直观图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这样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就能掌握住分数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1.
"认识分数"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并能正确地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其难点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都有一个或几个物体.受物体个数的千扰,学生往往容易把物体的个数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混淆.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上册教材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让我们感觉到分数这一块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数概念,认识分数本质呢?借江苏省"杏坛杯"教学评比活动的平台我们再次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着力体现以下三点。一、丰富学习素材,关注学生概念形成的过程学生如何形成概念?是记忆还是感悟?在我们一贯的演绎概念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常常停留在字面理解上,很难理解其抽象语义。所以,对于概念教学能否改变演绎的方式,用归纳生成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一、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法,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2.通过经历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整体感知: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  相似文献   

16.
<正>"分数的简单应用"是人教版数学(2014)新增的学习素材,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简单计算后的内容。用两个课时完成此内容的教学:第一课时是通过剪、涂、摆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其中的1份或几份如何用分数来表示,明确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第二课时是从分数的意义入手,在操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3页。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能用实际的操作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并正确地读、写分数。  相似文献   

18.
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相应的几份。同时要在"单位一"的理解上花大力气,因为要让学生理解"单位一"这个抽象的名词,还是有些困难的。很多公开课都在这个重点和难点上作了有效的探索。但是,最近的教学与思考让我慢慢感悟到,我们给孩子定下来的重难点往往  相似文献   

19.
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的扩展,认识分数不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不断丰富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苏教版教材分三次进行教学。其中,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级上册,侧重引导学生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初步体会可以用分数表示得到的1份或几...  相似文献   

20.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拓展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将面临一个挑战,既要实现从“一个物体”到“一个整体”的认知突破。又要沟通“一个物体平均分后得到的分数”与“一个整体平均分后得到的分数”之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