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中运算能力成为十个核心词之一。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着对"运算能力"理解片面、计算教学思维价值发挥不充分、算法多样成为算法自由、对计算中蕴含的推理重视不足等问题。对此,教师需要重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实效,以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计算与推理相结合、渗透代数思维等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计算算理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相同,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商的书写位置。学生只有理解算理才能掌握算法,并把算法进行迁移和提升,才能灵活计算。一、观课所见1.对例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算理",就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道理),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理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算法为计算提供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计算的速度,算理往往是隐性的,算法则是显性的,它们相辅相成,而算理的探讨有助于学生探索算法、获取算法。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算法,更要让学生理解算理,让算理为算法提供指导,掌  相似文献   

4.
陶玉萍 《中国教师》2013,(Z1):99-100
"几何直观"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几何直观"策略,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意识和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一、"几何直观"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数学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计算教学,很多时候,我们注重了算法多样化,但对算理的重视不够。算理就是  相似文献   

5.
整体感知: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学习了十加几得十几的基础上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抽象数学计算,使学生有初步的应用意识。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以后的多位数的计算打下基础,能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教材内容安排: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9加128、7、6、加几5、4、3、2加!#"#$几用数学(编排在计算中!#"#$)教材编…  相似文献   

6.
闫丽蓉  蒋丽萍 《教师》2019,(12):84-85
口算也称为心算,是数学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是学生终身学习生涯的起点。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学习,而数学口算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因此,计算教学对一年级的学生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了一些较有效的口算方法,以提高一年级学生们的口算能力。  相似文献   

7.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运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算法,从而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归纳、概括、抽象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一课中,从激活经验、经历过程、内化经验、提升能力四个方面出发,在计算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8.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新课标十个核心概念之一,贯穿于小学数学学习全过程。基于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单元计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力求寻找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原因,探索促进培养五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积累一定的数学模型思想,并逐步体会数学建模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重要体现。笔者在引导学生"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时渗透了数学模型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算法,构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模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计算教学虽然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然而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等。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了计算教学的几个误区,并研究了相关的对策。一、计算教学的误区一是算法多样化变成"形式化"。主要表现在,对算法只求量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计算的欲望,经过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8、7加几的进位加法.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优化算法,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凑十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渗透转化思想的教学.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软件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成为了现代教育的趋势。"整合"是将计算机应用与数学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探索、求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本文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必修人教A版和人教B版中的SCILAB与VB在算法教学中的应用,比较了两个软件各自在算法应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整体感知: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学习了十加几得十几的基础上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抽象数学计算,使学生有初步的应用意识.本单元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以后的多位数的计算打下基础,能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不可或缺,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算法和算理是计算教学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引导学生在内化的过程中做到知"法"明"理",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效融合?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知"法"明"理"计算是单调枯燥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与学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2页《课堂练习》中的练习一。(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单位"一"和"十"。 1.能正确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是一  相似文献   

16.
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即对同一个计算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本文探讨了"算法多样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提出了落实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激活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交流、选择。  相似文献   

17.
数学的外延不仅包括以应用程式为特征的算法数学,还包括规定、规律、模式、策略等“非算法数学”。提倡数学教育跟现实生活接轨,我们就应当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尤其是用“非算法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一、审视生活中的规定规定在数学中很普遍,它是数学发展的需要,如满十进一、四舍五入就是规定。生活中的规定也处处可见,如运动会的组织、课程表的编排等等。合理公正的规定可以使繁杂的生活变得有序,从而提高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效率。为了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规定并体会到它们的作用,我曾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请每位学生回去找三个不…  相似文献   

18.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提倡的关于计算教学的亮点之一,它无疑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兴奋剂,成为眼下数学教学工作者的热门话题之一.算法多样化改变了以往小学算术教学过于强调计算技能培养的套路,突出了过程性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也能得到倡导.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缺乏正确的理解,盲目热衷、机械效仿,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使得"算法多样化"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上出现了一些误区,需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蛋白质分子量计算教学中,围绕蛋白质脱水缩合反应,我们对其计算原理展开了深度教学。数十年的教学实践,教师为学生们总结出了一套高效的计算公式。但在一次师生交流活动中,一位学生的"特殊算法"引起了我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课程标准将"数与代数"作为小学数学中的四大版块之一。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更是核心目标。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尤为重要,不仅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还要求学生对计算的算理了然于心。而怎样让学生既能掌握算法又能明了算理,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提高计算能力?以"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为例,对沟通算理和算法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多元表征方式之间的转化和新旧知识间的对比,力求实现算理算法的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