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05年10月在江苏举行, 十运会的电视报道和赛事转播将是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报道和赛事转播前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演练。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将独家承担十运会开幕式、闭幕式以及田径项目的转播任务,将承担十运会的国际广播电视新闻中心 IBC 的建设,满足中央电视台及各省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科技》2010,(1):69-69
201O年1月18日,新奥特在IBC项目建设上再传喜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与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约,由新奥特公司承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播电视中心新闻共享及发布系统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山东举行,我台(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在青岛赛区女子篮球比赛和射箭比赛的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团队是总台电视技术部转播部和体育频道赛事转播部组成。而参与十一运赛事制作的电视高清转播车,则是2005年第十届  相似文献   

4.
<正>9月15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运")在西安开幕。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派出强大的技术、转播和宣传团队,克服疫情影响,全力服务"十四运",在主播机构核心项目建设、赛事制作规划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在赛事转播和宣传报道方面取得新成效。科传中心进入国内重大赛事主播机构第一方阵集团继成功中标内蒙古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主播机构建设运营项目之后,再次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并列为"十四运"三家主播机构。集团承接了主播机构制作部规划运营、IBC(国际广播电视中心)媒资系统设计搭建、融媒体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和赛事转播等多个核心项目,无论是项目规格还是执行金额,都取得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5.
在伦敦奥运会赛事正酣的2012年8月6日,我作为奥林匹克转播公司(OBS)的访客,来到伦敦奥林匹克国际广播中心(IBC),在这个世界传媒聚集的地方,目睹上万媒体人(正式注册的5800人,非注册记者的人数与之相当)的工作和生活,真是蔚为壮观。作为访客,需要由奥运会的工作人员带领才能进入IBC。一早,我换乘两趟轻轨车来到  相似文献   

6.
十运会期间,为了全方位、多视角反映开幕式盛况及扣人心弦的赛场画面,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斥巨资投入了高清电视转播车,并由江苏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有限公司组织了相关高清编解码及接收设备,搭建了十运会高清电视播出试验平台,用于十运会开幕式及部分赛事的转播。为充分体现高清电视的风采,我们积极与中数传媒公司、南京市广电总台及相关厂商取得联系,联合完成  相似文献   

7.
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于10月12日-10月23日在江苏举行,此次运动会是历届全运会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多、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运动会,有54个比赛场馆承担比赛项目,场馆分布在全省13个省辖市、9个县 (市、区)和6所高校,共有27辆(套)转播系统进行赛事电视公共信号的制作,除少数比赛项目受客观条件限制外,其余赛事信号全部实时传送至+运会 IBC 播控中心。十运会 IBC 播控中心设在江苏科学宫(江苏电视  相似文献   

8.
一、十运会 IBC 信息发布系统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定位 IBC 信息发布系统的目的是:提高 IBC 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网站为各入驻 IBC 电视机构、公共信号制作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十运会每日赛程安排、最新赛事结果、IBC 服务指南、矩阵信号信息、电视转播技术简报、通知公告等丰富的信息发布服务。  相似文献   

9.
国际广播电视新闻中心(International Broadcast Center,简称 IBC)是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提供给各广播电视机构转播、收录制作和编辑比赛内容的场所,十运会 IBC 是十运会赛事转播的中心枢纽。十运会期间, 共有中央电视台、香港 TVB 等17家电视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2家广播媒体,共计约1200多位广播电视新闻及技术同仁在 IBC 进行十运会赛事转播和报道制作工作。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环境优美、设  相似文献   

10.
场记是十运会 IBC 赛事共享系统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历届全运会所没有的,该系统的实时场记是传统场记与媒资编目的一种结合。传统的场记,是在影片拍摄阶段,人工记录下现场拍摄的每个镜头的详细情况,便于影片各镜头之间的衔接,并为补拍、剪辑、配音等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该系统中的场记也是一种编目,而实时场记则是借助于电脑软件,记录下素材的片段和镜头信息,主要提供  相似文献   

11.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田径比赛的电视转播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承担,整个田径由 EFP(现场制作系统)、西门子车、高清车三套系统共同完成,共有35个讯道,讯道规模达到中国电视史上的空前水平,由于田径赛场同时进行的比赛较多,所以采用如下的方式:三套系统同时并发传送三路信号,及 EFP 合成一路总信号,共四路信号同时回传到 IBC,兼顾了多个比赛项目, 满足各电视机构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2.
兰平 《中国档案》2007,(10):44-45
档案资源网上共享,成为气象档案服务的形象标志2001年12月,中国气象局向全国气象部门颁布了《气象资料共享管理办法》,气象档案资料开始面向全社会开放,以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馆为核心的气象资料共享服务开始实施。通过几年建设,国家级主平台带动了全国31个省级共享分平台,建成了涵盖行业和相关领域的分布式共享服务网络体系,网络在线提供数据的比例占服务总数据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奥运网络直播系统首次投入使用 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奥运期间中央电视台承担奥运会比赛报道的全部节目的制作与播出任务。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该项任务是通过中央电视台奥运会网络制播系统这个平台来实现的。整个工作是以中央电视台新台报道中心为核心,以IBC和中央电视台老台系统为外延,三址间通过网络实现互连互通。这次报道的技术方案充分满足北京奥运会转播报道的技术保障,体现以高清信号为主导的新的制播流程,全面建立使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在使用了大洋XEDIT、新奥特QuickDV1 0这两套笔记本非线性编辑系统后,我将从软件安装、操作平台、操作界面、功能实现等几方面谈一下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我国出台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为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作出了指导和规定。2005年8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共同下发了《“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为全社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提供有效支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重点包括: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平台建设。本期项目方案解读介绍了作为6个重点平台之一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自然科技资源信息共享是促进实物共享的重要手段,建设一个高质量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为自然科技资源的实物共享提供更加广阔的渠道和有效的保障.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建设是国家重要的科技计划项目之一,2004年1月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牵头承担建设.本文主要从设计和技术角度介绍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7.
自然科技资源信息共享是促进实物共享的重要手段,建设一个高质量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为自然科技资源的实物共享提供更加广阀的渠道和有效的保障。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建设是国家重要的科技计划项目之一。2004年1月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牵头承担建设。本文主要从设计和技术角度介绍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基本建设方针指导下,实验材料和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各项工作任务稳步进行,进展喜人,促进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科技进步作用明显,平台技术规范体系基本形成,对平台及资源领域良性发展支撑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杜占元、刘旭等编著的图书《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该书是在科技部重点研究课题“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理论研究”产出成果的基础上加工凝练而成,是“十五”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升华。该书的出版,将对促进自然科技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与利用工作的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推进我国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刊出《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书评,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该书。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我国出台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为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作出了指导和规定。2005年8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共同下发了《“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为全社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提供有效支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重点包括: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平台建设。本期项目方案解读介绍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年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