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旭刚 《学语文》2004,(6):29-29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是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的一段文章,试题考查内容包括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文言语句的翻译。以下就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谈文言文阅读复习时应注意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对于实词 ,应注意古今词义不同和一词多义的现象。古今词义变化的情况有五种 :〔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 ,现在泛指所有的江河。〔2〕词义缩小。如“妻子”…  相似文献   

2.
一、考查内容文言虚词是年年高考试卷中必考的知识点。其数量虽然比实词少得多,但因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而且古今变化大,用法又灵活多样,堪为复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好在《考试说明》只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就大大降低了复习的深度、难度和广度。所谓“常见”,主要是指《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为了便于记忆,我们不妨将其编为顺口溜:“之乎者也与,若乃焉何其,因为则  相似文献   

3.
文言虚词相对文言实词来说比较少,与文言实词相比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文言虚词的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就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文言虚词的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文章中会多次出现;三是文言虚词的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才能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4.
朱庆和 《新高考》2007,(Z2):25-27
【考点精析】对文言虚词的考查,2006年《考纲》明确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2007年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就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十分重要。所以,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而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  相似文献   

5.
从以上选取的部分考区2013年文言文阅读题考查情况来看,呈现这样几个特点:1.所有试卷都考查了实词的用法,以单音节实词为主(仅安徽卷考查了"亲戚""反覆"),其中一词多义是考查的重点,也涉及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所考查的词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2.有多套试卷设题考查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其中"而""以"是考查的重点。文言虚词着重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命题时注重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知识与现在需要掌握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6.
【考点说明】“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一能力点近几年在高考的复现率为100% ,尤其是对“以”“之”的考核。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为15个 :而、乎、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高考命题的特点是 :①扣准“在文中的用法”单独命题 ,而且大致表现为常见用法 ,不涉及特殊用法 ;②结合文意 ,考查虚词的比较用法。同现代汉语一样 ,在文言句子里 ,一个文言虚词的词义是受其词性限制的 ,同时一个词可能有多个义项。虚词通常起到组合、连接、辅助实词而成为完整的句子的作用 ,来体现不同的意思 ,抒发不同…  相似文献   

7.
赵金平 《高中生》2013,(11):14-15
文言虚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一个较为固定的考点。文言虚词虽然数量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所以,考生的得分率一直较低。为了使复习文言虚词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考生应摆正以下四个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考对文言词语的考查主要包括两个考点:“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在此,笔者针对考点谈谈对文言实词复习的一点建议。首先,要扣紧课本,牢固掌握课本上的文言词语。这些文言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虽然考试没有直接考课本上的原题,但答案在课内,要想考出好成绩,一定要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全国高考命题秘书长张伟在文章《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中指出:“在文言文测试方面,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考查与课文联系非常密切。考察文言虚词和实词实际上是对知识内容的…  相似文献   

9.
文言虚词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常见考点,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所以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06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答对率整体上还未达到60%。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对策:一、吃透考纲考卷,把准考查走势。自1997年起,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开始明文划定“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其10年来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所列:剖析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从42个到定型为18个,考纲对“常见文言虚词”划定的范围渐趋收缩,可以说在命题…  相似文献   

10.
考点导航高考对文言虚词“用法”的考查,主要是考查一个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而不是要求考生去死记硬背一个虚词的多种用法和意义。纵观近年来高考对虚词的考查,课外(试卷所给文言材料)和课内紧密结合是最显著的特点,这是一个既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检测迁移能力的好方法,有继续沿用的可能。当然,在考查虚词的同时,也不排除插入个别实词的可能性。就考查的形式来看,主要有直接考查、间接考查和混合考查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考点说明】在文言文中 ,实词的数量最多 ,它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所谓“常见实词” ,是指那些在浅显的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主要包括人教社现行教材中列出的 3 4 0个文言实词 ,理解这些常见实词在文中的丰富含义 ,对学好文言文关系重大。从最近几年有关高考试题的演变情况看 ,实词的考查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 ,考得最多的是多义词 ,如 2 0 0 0年考查的“省察”的“省”等。其次是根据古今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的变化出题 ,如 1998年考查的“故事”、“首领”等 ,1999年考查的“私访”等 ,在这一类词语中 ,还要特别注意古文中的…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阅读     
【考点讲解】 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常 见实词”,从 词 的 出 现 频 率 上 来 讲 ,“常见实词” 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就需要一种能力。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相似文献   

13.
汉语成语是阅读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即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也提出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而由于成语大多脱胎于文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含义和用法,必然常常显现于成语之中。因此,巧借成语,奠定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也就理所当然了。巧借成语,有助于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在“古诗文阅读”理解的内容里,有“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点要求,其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要求,在过去的考试中,只作为选择题考查,从2002年起,改变为文言翻译题考查,这道文言翻译题占5分。因此,我们除继续加强文言实词、虚词知识学习与训练外,还要加强文言句子翻译的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训练,要让学生懂得基本要求:信、达、雅。信,即准确,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随便改变、增减原意。达,即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即有文采,…  相似文献   

15.
【考点精析】文言虚词在2006年的高考大纲中明确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而2007年则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就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十分重要。所以,复习文言虚词,—般不要求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而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文言虚词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杨廷珺 《新高考》2011,(Z2):23-26
《考试大纲》对于文言文复习列出了以下知识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四)筛选文中信息;(五)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六)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复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下面逐一介绍一些复习这些知识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曹国宾 《考试》2008,(Z2):20-22
【命题特点】文言文中,尽管虚词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因其使用频率高,且用法灵活多样,而成为高考的热点。高考对虚词的考查,不仅要求考生识记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而且要求考生具备正确辨析其在文中用法的能力以及准确翻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星 《新高考》2008,(9):15-17
众所周知,文言词汇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中直接规定,"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等级:B),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在必修阶段课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文言实词繁多,如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和《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是:“初步理解古代诗文的内容、情感和语言形式,并对其作简要的鉴赏评析;能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不同的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其中重要的文言句段;能够理解并初步评析简单文言文的内容、情感和语言形式,并对其作简要的鉴赏评析。”在毕业班的文言文复习中,要紧紧抓住“标准”和“考试说明”提出的要求,在积累  相似文献   

20.
文言虚词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 高,得分率一直很低。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 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提出如下三条复习对策; 一 吃透考纲考卷,把准考查走势 自1997年起,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 开始明文划定"文言虚词"的考查范围,其8年来的变化情况 如下所示: 1997年含34个单音虚词和8个双音虚词,计42个;1998年 删"夫、盖、即、惟"和8个双音虚词,计30个;1999年删"虽、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