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己考     
齐己是晚唐五代卓有成就的诗僧,有《白莲集》、《风骚旨格》行世。《四库总目提要》说:“唐代缁流,能诗者众,其有集传于今者,惟皎然、贯休及齐己。皎然清而弱,贯休豪而粗,齐己……五言律诗居全集十分之六,虽颇袭武功一派,而风格独遒。”可惜,有关齐已的传记材料很少,现能找到的较早资料如《白莲集》序、《宋高僧传》、《五代史补》、《宣和书谱》、《山谷集》等,记载极为简略,几种影响大的文学史著作,对他从不提及,至目前国内绝少人对他进行专题研究。鉴于此,本文根据五代宋人提供的材料及其它有关记载,结合《白莲集》诸诗,对齐己作一些考证,希望对研究齐己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2.
贯休诗作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之交的著名诗僧,一是贯休,一是齐己。他们象两座巍峨的青山,高耸于释子诗坛上,标志着汉——唐僧诗发展的顶点。本文试对贯休诗作的特征作一论述,以期引起大家对于释子诗歌研究的兴趣和汉唐僧诗发展规律探索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皎然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著名的诗论家,也是杰出的诗僧。他的诗不仅在数量上是超乎前僧的,在质量上也远胜一筹,可以说是汉唐僧诗发展史上第一高峰。汉唐僧诗大多为教理所禁锢,而皎然则多有突破。 皎然诗歌对于佛门禁锢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对于教义的突破与戒律的突破两个方面。下文先述对教义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1991年10月和1994年5月,在一代诗增齐己的故乡益阳,连续举行了两次齐己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一批成果,并成立了以我校中文系汤可敬教授为会长的齐己研究会。为进一步把齐己及其僧诗研究引向深入,我刊拟从本期起开辟“齐己研究”专栏,欢迎各界人士参加讨论,发表新见  相似文献   

5.
齐己交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据齐己诗集--《白莲集》(四部丛刊本)以及《唐才子传》、《唐诗纪事》、《十国春秋》等相关资料,详细考证了齐己与郑谷、曹松、贯休、修睦、贯微等之间的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6.
齐己生活在一个万方多难、遍地刀兵、生灵涂炭、灾难深重的时代。他自幼为僧,安禅静习,四处游方;60岁时任荆州僧正,掌管荆南僧务。齐己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诗既面对现实,描述唐末五代战乱,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并揭示其苦难的根源,提出了对理想政治的见解;又着力宣传佛理,阐述对佛教教义的解悟。齐己勤于写诗,风格独特,是我国古代第一诗僧。  相似文献   

7.
晚唐五代诗僧的"吟癖"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诗坛上尊崇贾岛、姚合的“苦吟”诗人极多 ,除了一些文士举子之外 ,还有贯休、齐己、尚颜等一大批诗僧推波助澜。他们酷爱诗歌 ,嗜吟成癖 ,与士大夫相比 ,有过之而不及 ,这种现象颇令人费解。本文通过对这种现象的描述和解读 ,认为弘扬佛法、做诗即参禅、追名逐利以及佛教的依附性是晚唐五代诗僧“吟癖”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齐已是晚唐五代的诗僧。他一生云游四方,居所甚多。东林寺是他居住的寺庙之一,他对之感情深厚,原因在于东林寺是东晋名僧慧远的栖居修行之所。慧远内外兼修的修行模式,与名士贤人一百二十三人共结的白莲社,送客不过虎溪的名僧风范,在齐己的内心中酝藉成为一种情结。这种情结表现在他离开东林寺后,不断地用诗歌咏庐山、东林寺、白莲社、虎溪,而且还模仿慧远结社奉佛,实践以诗传道内外兼修的修行方式。这些使得齐己的诗歌具有半诗半禅的性质,开拓了唐诗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要考证贯休的生平,不能不考虑他是否去过边塞.关于他是否北上,何时北上的问题,学界历来存有疑问.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贯休北上过,但基本上是存而不论,或者略而不谈.文章以其诗证其行径,以为贯休确实去过西北、蓟北等地,且于懿宗成通六年北上京城并进而漫游边塞.  相似文献   

10.
唐朝,僧齐己写《早梅》一诗,持之求教于郑谷。郑见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便说,“数枝开”已不算早了。不如改为“一枝开”岂不更早?齐己顿悟,深为叹服。遂拜郑谷为“一字师”。  相似文献   

11.
皎然是湖州人,著名的诗僧,以诗首写茶道而开茶道之源。陆羽以湖州为第二故乡,诗人,著名的茶圣,以撰著世界首部茶科全书《茶经》而兴茶饮之风。颜真卿曾任湖州刺史,诗人,著名的书法大师、文字音韵类书编纂家,是皎然与陆羽的贵人、兄长、茶友。对释皎然与陆羽、颜真卿的“缁素忘年之交”进行探讨与论述,兼及“以茶论道”的初步考论,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于齐己生卒年的考证 ,自宋以后颇多谬误。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 1 51称 :“宋人注杜甫《己上人茅斋诗》 ,谓齐己与杜甫同时 ,其谬自不待解。岑仲勉先生《读全唐诗札记》定齐己生年上限“不过生会昌四年” ,亦颇疏泛。考齐己《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之一称 :“电击流年七十三 ,齿衰气沮竟何堪” ;之二称“十五年前会虎溪 ,白莲斋后便来西。”由此可知齐己 73岁作此组诗时 ,已离开江西至荆州 1 5年 ,由此反推 ,齐己初至江陵时为 58岁。按齐己《白莲集》卷 5《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前者有序 ,称 :“予以辛巳岁蒙主人命居龙兴寺。”…  相似文献   

13.
在唐五代诗格中,关于诗歌体式的研究很繁盛.崔融、王昌龄、皎然、齐己等人深入文本,不仅注意诗歌体貌,且探究诗歌的法式技巧,注重对诗歌具体艺术形式的分析,归纳总结了重要的艺术规律.推动了唐诗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唐五代诗格中,关于诗歌体式的研究很繁盛。崔融、王昌龄、皎然、齐己等人深入文本,不仅注意诗歌体貌,且探究诗歌的法式技巧,注重对诗歌具体艺术形式的分析,归纳总结了重要的艺术规律。推动了唐诗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五代诗僧贯休的诗,既有从儒家现实思想出发,揭露社会黑暗,同情关爱百姓,表现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风格,使素以冲淡平和为本的僧诗得以充实的一面;同时也有将释家的“慈悲”融入儒家的“仁爱”,超越儒家现实思想的某些局限,及其将佛教哲学思想用运到对生命本体的感悟上,表现了对人生具体形式超越升华的一面。这是隋唐以来佛教中国化,将儒、道、释融合一体在五代僧诗中的体现,也是祖师禅思想影响在五代僧诗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齐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僧齐己过去少有专门研究。从他的《白莲集》中可考知他生于唐咸通十二年,约卒于后晋开运元年。他生身贫寒,虽出家为僧,但仍不忘世事,在诗中表现了强烈的普通人民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禅与诗歌     
禅是一种富有东方特色的社会性的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禅僧善诗者颇多,有不少还出过诗集,这与唐宋文化高度发达有关。以诗喻禅,寓禅于诗,实在比念经拜佛自在得多、快活得多!寒山、拾得、皎然、贯休、惠洪等人,既是名重一时的高僧,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作诗,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微琐事中,挖掘出合乎禅理的主题;善于从幽谷古寺等冷寂环境中,反映出自我解脱的思想。他们身处寂廖闲适的佛门之中,抒写的是甘于淡泊无为的精神境界。寒山是唐朝贞观年间的诗僧,他写了六  相似文献   

18.
在古诗词中,数词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一首诗中,如果数词选用得好,甚至可以起到“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的作用。据唐诗纪事栽:“僧齐己早悔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各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拜伏,人以郑为一字师。”这不仅是“一字师”的佳话,而且也成为诗坛上数词选用得好的美谈。人们常说,诗以一字论优劣,而此诗真乃是以“一”字论优劣,数枝,非早,无“一”也无从说早,“一”用在这里乃是点晴之笔。  相似文献   

19.
齐己诗气骨遒劲。咏怀诗清高自许,山水诗境界阔大,咏物诗寄托遥深,寄赠、酬答诗亦气势恢宏;齐己诗的语言明快、清美、劲健有力。齐己诗的气骨,是他的经历、个性、气质的反映;也和他的诗学趣尚有关;齐己钟爱李白、李贺等有气骨的诗人,也是其气骨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贯休和尚 是一位诗才超众的高 僧。有一年中秋之 夜,他独自登山赏 月,不禁吟出三句诗 来:"徐徐东海山,渐 渐上天衢。此夕一轮 满",第四句却无论 如何也吟不出来了。 为了接上此句,他日 思夜想,寝食不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