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通过对嘟噜河湿地资源的调查,阐述了该湿地旅游资源的概况,分析了该湿地旅游资源文化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总结了该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海岸以淤泥质海岸为主,不利于传统旅游业的开展。随着现代旅游观念的出现,生态旅游热潮在全球兴起,江苏沿海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发展现代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研究以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对江苏沿海淤泥质海岸湿地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进行评价,计算各景观的吸引力和开发潜力,以此确定江苏沿海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开发重点。评价结果表明,盐城沿岸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综合旅游价值也最高。据此,文章提出成立“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以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和区域开发的双赢目标。文章阐述了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理论基础,确定了盐城国家湿地公园的范围、构成,根据各段资源特色,提出了具体开发步骤和策略。本研究将为江苏沿海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苏家富  高杰 《科技风》2012,(17):191
本文首先论述了依安乌裕尔河双阳河湿地旅游资源优势,继而分析了乌双河湿地旅游环境容量以及客源和市场分析,最后针对依安乌双河湿地旅游效益分析,以期对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近半个世纪以来,人口快速增长以及对湿地资源过度利用,使其功能被迫降低,湿地面积逐步剥削,不合理开发使用。还有较多的工业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影响到湿地水资源、湖泊范围降低。本文将主要针对湿地旅游资源在低碳下的评价与开发对策进行阐述。首先,讲述湿地旅游在低碳视角下的评价和开发对策的意义。其次,低碳视角下我国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最后,结合全文将湿地资源在低碳下评价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选择实验法的胶州湾湿地围垦生态效益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实验法是当前国际上用于评估资源环境价值的前沿方法。本文针对胶州湾湿地围垦生态影响,应用选择实验法,评估湿地围垦造成的生态效益损失,提出生态修复优选方案。在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确定了湿地面积、植被覆盖率、湿地水质和生物多样性4项湿地修复属性。通过对胶州湾地区293名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定量评估了湿地修复中不同属性的支付意愿价值,评估结果显示:若将湿地的各项属性修复至基线水平,居民的支付意愿约为321.78元/(年·户),据此测算胶州湾湿地围垦的生态效益损失约为7.67亿元/年。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4个属性中居民对湿地面积变化的关注程度最高,其次是湿地水质,因此政府应当制定以恢复湿地面积为重点的湿地保护和修复政策。  相似文献   

6.
泉州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从自然旅游资源方面、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及其组合均有利于滨海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应把湿地生态旅游作为泉州滨海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开发时应规划先行、合理定位、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7.
阮莉萍 《现代情报》2010,30(11):62-64
本文以若尔盖湿地为例,对信息情报机构进行旅游资源数字化建设进行构想,并对旅游资源数字化技术进行探讨,提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分级规划来建设旅游资源信息共享体系是未来文化信息服务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湿地的休闲旅游服务功能不仅能为游客提供环境教育、视觉享受的场所,而且旅游的收入能为湿地资源保护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因此对滨海湿地的休闲旅游价值进行科学地评估和量化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获得辽宁省2014年滨海湿地休闲旅游服务功能的总价值,本文以辽宁省6个典型滨海湿地:盘锦红海滩湿地、锦州凌河口湿地、大连斑海豹湿地、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葫芦岛龙湾滨海湿地和营口西炮台湿地为代表,采用旅行费用区间法(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简称TCIA)核算旅行费用(包括旅行费用支出和旅行时间成本)和消费者剩余两方面的价值,计算出每个典型滨海湿地单位面积的休闲旅游价值,再根据辽宁省沿海6市的滨海湿地总面积,最终对辽宁省滨海湿地休闲旅游总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4年辽宁省滨海湿地休闲旅游总价值为201.84亿元。其中,大连的滨海湿地休闲旅游价值最高,为85.70亿元,占全省滨海湿地旅游价值的42.46%;盘锦、葫芦岛、营口、丹东的值依次减小,分别为29.03亿元、27.49亿元、25.48亿元、20.94亿元;锦州的滨海湿地休闲旅游价值为最低,为13.20亿元,仅占全省滨海湿地休闲旅游价值的6.54%。评估结果可作为辽宁省滨海湿地旅游区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决策管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吉林省旅游资源普查的相关数据,依托四平市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四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过程,对四平市旅游资源非优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开发模式进行了试探性的探索,以期为四平市及类似属性的非优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源群:概念特征、空间结构、开发潜力研究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7  
旅游资源群是指占据一定地理空间同类旅游资源的集合体,是区域旅游资源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强调从整体出发,研究旅游资源的属性特征,这对于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文讨论了旅游资源群的概念,分析了旅游资源群的基本特征和空间结构组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认为展开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是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和开发的基础,是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潜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进而设计出了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和开发潜力的表征指标体系,最后以全国佛教寺院旅游资源群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旅游开发策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淑娟  孟芬芬 《资源科学》2011,33(7):1390-1397
本文在探讨湿地生态系统与湿地生态旅游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环境-旅游发展分析矩阵,根据PSR(Press-State-Response)模型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以南四湖、黄河三角洲和胶州湾为代表的山东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比较健康,鲁西平原湖区次之,鲁东及鲁东南滨海湿地健康情况最差。根据评价结果及生态环境-旅游发展分析矩阵,提出了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策略,以促进山东省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久和  徐彩娣 《科技通报》2006,22(5):714-718
目前,中国湿地资源受到了广泛的、较为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特别是城市边缘湿地,由于本身存在系统的生态脆弱性,加上受城市化、工业化影响,几乎消失殆尽。本文通过剖析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探讨了城市边缘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洞庭湖区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湿地资源集中地之一,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明显的蝶形盆地带状地貌、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该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因素,又呈东、南、西三大片分布,且各具特色;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几乎涵盖亚热带内陆所有湿地类型造就了该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围湖造田人工围垦、工业废水农药污染、乱捕乱猎人类干扰导致了该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的脆弱性。治理对策为:退田还湖,确保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面积,科学解决“田湖之争”,复还湿地生态系统。标本兼治,力争入湖泥沙量控制到最小程度,稳定湖泊、沼泽等自然景观面积。恢复重建,规范与扩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进行有效的长期监测。总之,洞庭湖区湿地旅游的开发,必须定位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改变只重视湿地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生态功能的倾向,全面开发湿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应,实现湿地生态旅游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周菁 《大众科技》2013,(6):313-314,353
遵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储备都十分丰富完善,但是开发现状却不够完善。其中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目前存在着产品形式单一、资源分散、交通不便等问题;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存在宣传力度小、基础设施差、可进入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将红色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的方式,令其二者优势互补,使遵义旅游业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资源资产评估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向明 《资源科学》2006,28(3):143-150
对旅游资源和游憩环境的价值评估在国外已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而且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评估技术方面已取得较长足进步,其中最突出最常用的评估方法是旅行费用法、费用支付法和条件评价法。在中国此类研究开展较晚,旅游资源资产评估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对其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旅游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形态,本文分析了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阐释了旅游资源资产评估的基本概念和评估意义。结合旅游资源的特点,本文构建出旅游资源资产评估的非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性评估指标体系。旅游资源的非经济性资产评价,主要是一种开发条件、开发潜力评价以及非经济性效益评价,为旅游资源的经济性评估提供依据。而旅游资源的经济性资产评估则是通过其产品的预期收益指标与成本指标来间接核算出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最后运用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旅游资源资产的价格构成,构建了旅游资源资产评估模型,为旅游资源资产评估提供 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华乾  李晶 《大众科技》2011,(12):253-254,200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工业基地,在工业资源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对全国游客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良好条件。通过对东北工业旅游资源进行重新审视与评价,不仅有利于了解与掌握工业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并且有利于对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章在工业旅游资源现在评价的基础上探讨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以期对东北工业旅游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海洋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区划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广海  刘佳 《资源科学》2006,28(3):137-142
青岛市海洋旅游资源类型、地域特征及其开发基础条件等方面决定了其功能定位与开发方式的不同。旅游功能区划是对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功能定位的综合研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其编制、执行可以解决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及其空间布局的无序性等问题,指导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获得旅游开发的最佳综合效益。本文比较分析了青岛海洋观光类、度假类、海岛旅游和水上休闲运动四大旅游资源类型的原生性、组合性、独特性和潜在性等特征;接着在论述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岛海洋旅游开发的区位条件、发展机遇和政策优势,确定东部、南部、胶州湾和西海岸四大海洋旅游功能区,并对其开发重点和地域格局进行了深入探讨,制定了青岛海洋旅游功能区划方案,明确不同等级旅游区的主辅功能,综合协调多种行业用海矛盾,强调海洋旅游资源的复式开发以及空间整合,从而为青岛海洋旅游经济的合理规划和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陆地边境县域旅游资源特征评价及其开发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长达2.2万km的陆地边境沿线分布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利用潜力。本文依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文中简称《标准(GB/T18972-2003)》),梳理了我国9省(自治区)的136个陆地边境县域内的旅游资源单体;统计分析了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数量;总结了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5大特征,分别为数量繁多、体量较大,类型丰富、组合度好,特色鲜明、垄断性高,神秘神圣、有庄严感,整体连续、线性明显;进行了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显示边境县域内共有61处五级旅游资源单体和237处四级旅游资源单体;最后提出了我国陆地边境旅游资源的总体开发策略和不同质量等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