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武汉市医药物流存在很多问题,这将成为制约武汉药品流通效率的主要瓶颈。构建基于社会责任的药品物流服务体系对提高药品流通安全、降低流通损耗、降低物流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武汉市医药物流现状和问题分析,探讨了武汉市医药物流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目标,围绕医药物流的战略地位,构建了武汉市物流"一个主体、两个体系、三个平台"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完善武汉市医药物流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当前武汉市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状况,对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应对当前传统商贸流通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措施,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定位方面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用数据解读了当前互联网+时代商业的发展趋势,文章通过对传统商贸流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问题和重大的机遇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互联网+时代武汉市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城市经济发展的入手,围绕武汉市的城市经济发展问题,阐述了城市品牌的含义,分析了武汉市城市品牌建设的状况,提出并分析了武汉市城市品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提高武汉市城市品牌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武汉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状,概括了国外发达国家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模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武汉市建设服务型社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建设为契机,通过对武汉市开展技术转移的优势分析,解析武汉市技术转移体系的构成及建设现状。  相似文献   

7.
食盐流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黑龙江盐业信息化的成功建设和食盐流通架构体系的建立,是黑龙江盐业现代化文明进程的一个里程碑,我们将不断推动食盐流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加快实现福建盐业流通建设“二步规划”,促进黑龙江盐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非现金流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分析了非现金流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和财政支持的滞后作用及非现金流通在财政研究改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粮食流通产业是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调控效率,提升粮食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重点从创新能力、技术市场、创新组织体系、市场结构等角度剖析粮食流通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加快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为促进中国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要进一步明确重点发展领域与关键技术,优化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粮食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粮食流通技术创新制度,健全粮食流通技术政策支持体系,加快粮食流通技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文章剖析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影响,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现状,最后为实现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转型目标,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化农产品流通产业链、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力度和优化农产品流通环境4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武汉新港建设已经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建设武汉新港势在必行,为武汉地区的经济服务,提升了武汉的城市地位。建设武汉新港,关键在于发展武汉的港口物流业,建设相关的产业配套,建设综合的运输体系,完善通畅的信息交易平台,注重人才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在中国铁路网中处于重要的枢纽地位。凭借高铁的发展,武汉有机会快速提升其城市功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武汉必须明白自己作为“枢纽城市”的责任。首先,管理者要树立起“大交通”的思维方式;其次,城市要加快建设智能化的市内交通系统;最后,武汉要致力于建设高尚的交通文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对FDI与武汉市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做了实证研究,发现FDI对于武汉市的经济增长并未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FDI对于武汉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没有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外资对于武汉市的较低的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整体上来看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较低,外资产业流向和劳动力素质等原因是其技术溢出效应偏低和要素生产率不高的原因所在,最后,本文给出了武汉市外资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驱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杰  金海 《资源科学》2015,37(7):1384-1393
本文基于DEA-ESDA-GWR研究框架,全面分析了2000-2012年长江中游地区41个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总体特征、区域差异以及时空演化格局,探究了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外商投资水平等5因素作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平均水平较高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差异性显著,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相一致的不平衡性;2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表现强烈的空间关联特征,2004年以前表现强烈的空间正相关,2004年以后演变成强烈的空间负相关,各城市随年份演进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3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变化是各影响因素综合驱动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吸引外商投资水平对城市建设用地效率产生的影响以2008年为分水岭,影响由负变正。其中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吸引外商投资水平是造成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异与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技术产业枢纽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受到不同于其他产业影响要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一系列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具体要素,并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构建一个指标体系得出各个城市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发现其中资源条件和公共服务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较大。此外,由于高技术产业的空间结构是一种典型的枢纽-网络结构,影响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城市所适合发展的枢纽类型也不同。为此本文对发展潜力较高的城市枢纽类型进行了如下划分:北京,上海适合发展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和贸易枢纽;深圳、广州的发展方向是向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和贸易枢纽发展;天津、武汉、西安和南京应该集中发展成为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枢纽等。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简略的政策建议。文章在方法学上给出了一种权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低碳竞争力的高低是低碳城市建设成果的直接反映,同时低碳城市建设的推进需要提前找到城市低碳竞争力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建立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系统动力学建模对武汉城市圈、珠三角等4个城市群2007到2016年间的低碳竞争力进行仿真预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城市低碳竞争力整体排名变化比较大,武汉城市圈和京津唐城市群的竞争力随时间变化呈现平稳的变化趋势,而珠三角和呼包鄂城市群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最后,针对结果分析,从政府、企业和居民3个层面提出提升城市低碳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链条,是城市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通过回眸武汉自主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历程,揭示了武汉新兴产业发展的轨迹,并对如何促进武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地选择空间区位划定基本农田对提高耕地保护效率,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在确保耕地质量的前提下,考虑耕地的空间稳定性及其尺度内的水平作用和尺度之间的垂直作用,运用EB修正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叠加分析方法,从市级、区县、乡镇三个尺度开展基本农田空间区位选择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建设占用耕地是影响基本农田空间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存在单尺度内的空间聚集和分散以及不同尺度之间的作用等特征。根据不同尺度的LISA图发现,LH类型区耕地的建设用地需求高,空间稳定性差,容易发生非农转化;而LL类型区耕地的建设用地需求低,耕地空间稳定性好,不易发生非农转化。将研究区划分为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低风险四个区域,其中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可作为基本农田的较适宜和适宜划定区域,主要集中连片分布在黄梅县刘佐乡、孝昌县花园镇、汉川市田二河镇、蔡甸区永安街道等,该结果与单尺度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构建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计算指标权重对南京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同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GRA)分析南京三次产业及产业内部结构对生态城市建设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07-2016年间,南京生态城市建设水平除部分年份综合得分变动幅度明显较小外,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生态城市建设均存在重要影响,其中第三产业关联最大,其次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内部农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关联度较大,第二产业中工业关联度有所提升,建筑业关联度较低,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其他服务业等关联度较大,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关联度较低。为推动南京生态城市建设,未来应进一步采取优化产业结构、对第一二三次产业内部进行取长补短的提升、加大环境治理的科技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桂华 《资源科学》1997,19(5):22-30
本文通过对比农用土地的评价,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的特点和意义。根据适宜性与限制性相结合、多宜性与主宜性相结合等原则,确定了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和依据、项目及其分级标准。具体结合武汉市实情,先以局部地貌与地表组成物质差异为依据,划分了不同土地类型作为评价单元;然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有关限制性评价因素,并采用AHP法确定各因素的权值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将各主要因子按等级模糊量化,通过模糊加权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得分值,依据一定的分等体系,划分各单元土地质量的等级,得到武汉市建设用地质量等级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