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2012年8月30日的微博网友爆料开始,一名空姐在机上遭乘客广州市越秀区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方大国殴打与辱骂的"空姐门"事件便引起网友强势围观和讨论。而后官方的调查结果和民间调查有很大出入,各种版本呼之欲出。此次事件又引发网友人肉搜索,衍生次生事件,本文试对突发事件的二次损伤及其善后问题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2.
两会即将到来,本届人大代表的提案内容逐渐成为社会焦点。2月11日,一条"向网友征集人大两会议案"的新浪微博引发网友的"围观"和热议,截止记者发稿,共吸引了6万多名网友的积极参与。创新微博征集议案网友亲切称其"微代表"据悉,微博征集议案由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他在微博中表示:"两会即将召开,我作为人大代表将在人大会议提出改善民生的议案或建议。在此我愿意开放微博平台,听取各位博友的声音。"以微博征集两会议案,李东生成为人大代表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该微博一经发出就得到了网友们极大的  相似文献   

3.
案例2013年5月24日晚上,一名网友发出微博,称有中国游客将"丁锦昊到此一游"刻到埃及神庙浮雕上。这名网友说,看到这几个字是他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此消息一出便迅速发酵,有网友"人肉搜索"到丁锦昊是哪里人等细节,甚至连丁就读过的小学网站也都被"黑"。其后传统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有多份纸媒  相似文献   

4.
传媒资讯     
《新闻前哨》2012,(9):5-6
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线"北京暴雨,整夜无眠。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与大家共同守望。为每一位尚未平安到家的人祈福,向每一位仍然奋战在救援一线的人致敬!北京,加油!"7月22日凌晨4时58分,账号"@人民日报"在人民网、新浪网上同步发出第一条微博,标志着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两大微博平台正式上线。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开设,得到网友积极响应。许多网民留言,对人民日报开设官方微博表示认可。网友"张根清"表示:"人民日报这次很给力,用新媒体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用传统媒体的责任强化新媒体的力量。"也有网友对人民日报如何在新媒体舆论场上发挥更大作用,提出了期待和建议。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2011,(1):12-12
相关事件 即将在各地面频道和卫视开播的新《水浒传》已遭网络抢播,不少网友表示已经先睹为快,并在微博和贴吧中发表了部分“不得不说的剧评”。在这些剧评中,对新《水浒传》毁誉参半。  相似文献   

6.
柯敏 《今传媒》2011,(6):105-107
自从2009年"微博热"在我国兴起以来,党政机构和官员相继开通了一批微博,通过微博来发布信息、与网友互动,开创了一种新的网络问政形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试从目前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的发展概况、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它能够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几个方面来浅析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  相似文献   

7.
微博作为继博客之后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以其信息的即时性和共享性等优点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微博"热潮,受到众多网友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许晓萌 《出版参考》2012,(10):10-11
正2012年,春节刚过,微博上一个名为"鼓浪屿花季旅馆"的网友发布了一条关于厦门晓风书店因无力负担日益剧增的房租而可能无奈退市的微博,一句"十年浇灌,临别依依",让无数作家、读者、出版人、看热闹打酱油的网友们黯然神伤,该微博瞬间被转发13746条,虽然尔后由鼓浪屿管委会和厦门市文化局的介  相似文献   

9.
面对微博实名制,水军、法学界以及微博网友,各有复杂心态3月16日午夜12点之前那几分钟,各家微博上都充满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新浪微博上一个叫"不聚无散"的网友从网名到发言都像是这种感伤的最好写照:"如果12点一过,我就不能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记者》2012,(1):61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学院博士后翟杉在2011年第12期《新闻实践》刊文,认为微博患上"坏消息综合征"。重度微博使用容易造成网友对环境强烈的不安全感。《人民论坛》杂志曾做过调查显示,我国近三成网友患上"微博疲劳  相似文献   

11.
对微博的再认识无可否认,微博正日益成为一种新的媒体(媒介)形式.但是,在微博火爆的背后,其内容真实性却不像传统媒体因有制度化的审查体系而得以充足保障.也正因此,由微博引发的多起"涉假新闻事件"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比如,2010年12月6日晚8时许,新浪微博有人传播"金庸去世"消息,不明真相的网友疯狂转发.某刊物负责新媒体的一位编辑下班后看到这条微博,于是在家登录该刊新浪微博官方账号,以该刊名义发表类似内容的微博.因为没有注明转发,很多网友误以为是该刊核实并首发的消息,出于对该刊传统媒体公信力的信任,纷纷信以为真,于是大量转发.  相似文献   

12.
近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博客中一张部下为其撑伞的照片遭网友痛批.针对网友称其"习惯被人伺候"的指责,廖新波在博客中解释说部下"动作是很自然的,并没有巴结之意",而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敬重.  相似文献   

13.
近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博客中一张部下为其撑伞的照片遭网友痛批.针对网友称其"习惯被人伺候"的指责,廖新波在博客中解释说部下"动作是很自然的,并没有巴结之意",而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敬重.  相似文献   

14.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用一句话随意记录生活。网友用于记录身边的事情和点点滴滴的感动的一种即博客。有人戏称其为140个字的碎语人生。网友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随时随地发微博。将微博发到网页上,与其他人分享,还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微博迅速获取最新的资讯。  相似文献   

15.
黄悦 《报林求索》2012,(10):144-145
<正>"怀旧"作为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社会学现象,如今已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成了一种时尚,成了一种心理需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近日,一条基底为浅水红色、印有牡丹图案的普通印花老式床单意外走红。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图,图中的床单让网友纷纷感叹"我家也有",引起疯狂转发,被称作"国民床单"。"国民床单"的意外走红引发了网友的怀旧思绪,它本是个寻常物品,却在微博的广泛传播中,引起普遍共鸣。有网友这样说:"怀恋‘国民床单’,不是因为我已经开始变老,而是因为我开始懂得了人生。因为看到‘国民床单’,唤起了我们甜蜜的忧伤。"除了"国民床单",毛毯、茶缸、缝纫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3,(24):10-16
<正>2013年10月7日,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余姚遭遇建国以来最严重水灾。然而,在当时尚未平息的水患中,"村支书背镇干部"一事不断发酵继而引发了另一场舆论风波。10月14日,一张来自浙江省余姚市水灾现场的照片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该照片显示:一男子正俯身背着一名年轻男子蹚水。微博网友"假装是芸陌"称,"浙江余姚网友爆料:余姚三七市镇某领导今日下乡视察水灾,某领导因穿  相似文献   

17.
除夕当天,一条吴奇隆用"熊猫舞"给粉丝拜年的视频在新浪微博上被转评超过30万次,整段视频约20秒。大年初一,网友"不指定地点"在微博上上传了一条14秒视频,分享一天的红包进账,此微博吸引了30多位好友关注。据了解,以上两个视频都是用一款由爱奇艺推出的手  相似文献   

18.
回顾2011年来的网络风云,风头最健的莫过于郭美美事件,网络上微不足道的一朵"浪花",最终在网友的围观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演变成一层层巨浪,甚至连大名鼎鼎的郎咸平教授也被"拉下了水"。2011年6月,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  相似文献   

19.
微博著作权没有免费的午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被新闻传播学界、业界称为"微博元年".微博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 微博陷著作权风波 今年情人节前,有网友一时兴起,在微博上写了一篇送给老婆的微小说.仅仅140个字,将过往恋爱的美好瞬间串起,写得情真意切.该网友将小说贴到微博上只是想让老婆看到,没想到第二天就出现在某报刊的情人节微小说专栏里.①  相似文献   

20.
谁是微时代舆论领袖名人更易成为舆论领袖。名人本身的信息活动比普通网友活跃,他们在自己所在领域往往具有权威性。名人在社会中具有相当的关注度,在微博中受关注度的高低体现在"粉丝"的数量,受关注度越高,"粉丝"数量越多。在刚接触微博之际,一切处于一片空白,用户关注的对象首选"熟人",无非是亲朋好友和已熟知的名人。此时名人们将自己的人气"搬"到了微博中,使得自己的微博短时间获得大量注意力。由于先天优势,名人很容易成为独立的信息意见传播平台,成为微博中最先壮大起来的意见领袖。他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