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认为:儿童认识事物是从感知开始的,然后形成表象,再由表象发展到抽象.由于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所以,新课改以来,具体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们认为,数学课堂中的情境设置,应是生动直观的,但又不仅仅是生动直观的--直该导向数学的抽象概括;应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充分感知的,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上--应该导向理性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2.
数学知识中包含着数与形的有机结合.联系我们平时的课堂,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解决一些图形问题时,常常感觉有困难;而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要解决学生思维与能力之间差异这一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为学生搭起一座桥梁--"数形结合".  相似文献   

3.
斯腾伯格在著名的三元智力理论中,把人的思维模式分成批判--分析性思维、创造--综合性思维和使用--情境性思维.事实上,这三种模式同样重要,没有哪一种能够替代其他两种.在我们的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检测手段和课堂教学形式往往只重视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对于创造性思维的检测是很难达到的,而对于实用性思维的培养和检测则甚至是忽视的,这些造成了教育的片面化,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校在进行高中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物理时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因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是进行高中物理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从抽象思维的作用出发,研究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在高中物理中的重要性,希望以此加深人们对抽象思维的认识,加快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从直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抽象、概括、分析、推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6.
思维发展是学校教学的核心目标,课堂是学生思维的训练基地。高中地理教学为抽象思维的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区域,借助地图、地理问题、课堂交流等,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7.
黄楚淳 《师道》2007,(8):57
实施新课标后的数学教学更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构建等,它不仅是学生思维由直观到抽象发展的桥梁,也是人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内,初中生的思维正由简单的、形象的思维逐步向较复杂的、抽象的思维过渡.如果教师能在这个阶段中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改善学生思维的品质,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是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抽象的数学学习中,他们往往需要借助直观的可视化载体辅助发展抽象思维.思维导图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需求,图文并茂,能通过关键的词、句,简约地概括知识,使知识的呈现更为直观形象、简约美观.融思维导图于小学数学学习中,为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思维逻辑能力,提供了可视化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联想作为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口,训练学生写作,旨在快速地提高观察、分析与概括能力,最终提高综合的语言能力.利用联想进行创新教学应注意:一、联想的独创性--创新思维之本.二、联想的连动性--创新思维之源泉.三、联想的多向性--创新思维的灵魂.四、联想的跨越性--创新思维的拓展.五、联想的综合性--创新思维的"局点".  相似文献   

11.
模型是原型简化了的映象,是对原型的属性进行科学抽象而形成的能再现原型本质特征的一种类似物,可以分为物质模型和思维模型.科学地应用模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此,教师应立足教材,联系生活,挖掘身边的素材,积极地探索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烹饪实践教学中引导思维--示范讲解--模仿操作--发展创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出合乎时代要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正>抽象与概括是数学思维过程的基本框架之一[1].初中是学生数学思维快速发展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概括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抽象出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2].抽象与概括,就是能够把许多抽象的数学问题中的共同属性、特征分离出来并进行概括.一、问题引入一次月考中,河南师大附中数学测试试卷给出了这样的两道题  相似文献   

14.
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说明,有创造的出现就有逻辑抽象的出现.而真正的逻辑抽象思维是以概念思维为标志的.创造性想象是概念的联想和思维模式的转换;创造性直觉是逻辑抽象思维基础上的一种思维跳跃.创造性思维中的逻辑抽象表现为一种目的性、收敛性和程序性.培养逻辑抽象思维和提高创造能力要注意将逻辑抽象由经验型向理性型发展,自发型向自控型发展,简单型向辩证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我常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这样做既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又可使学生学好抽象的数学知识,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内,初中生的思维正由简单的、形象的思维逐步向较复杂的、抽象的思维过渡.如果教师能在这个阶段中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改善学生思维的品质,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钮荣伟 《广西教育》2013,(33):80-80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抽象概括,帮助学生将生活数学上升为抽象数学,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一、在主题情境中实现数学问题的抽象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一般都比较生动、有趣,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要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必须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地说,7~11岁是学生的具体运算阶段,是从联想学习过渡到法则学习和法则应用的阶段.13~15岁是学生发展形式运算思维的阶段,成年人复杂的,抽象的和成熟的逻辑思维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要强化形象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积累鲜明、丰富的表象;加强抽象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辩证地处理好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和谐发展,达到"数形交融"的境界。一、丰盈表象奠基础  相似文献   

20.
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一个特点,而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要达到理解抽象数学的目的,应该先有一个直观形象的具体化过程.因此,要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学好,那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