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各种鱼类在水中生活层次都有一定规律,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季节的转变,气候的异常以及水情变化等现象的出现,鱼类的游动、觅食和栖息的层次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例如鲫鱼本是底层鱼,但受气候、水质等因素的影响,觅食的习惯也随之而变。分析鲫鱼离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水底溶氧不足,鱼儿难以忍受,便会纷纷上游。既然鱼儿已经离底上浮,就不能按常规钓法去钓底,而是应该采取钓离底的方法,提高钓获量。钓离底大鲫鱼和钓中上层鱼类是有区别的,受气候环境影响的大鲫鱼,一般离底10~30厘米左右(警惕性较高的大鲫鱼不会上浮太高),在确定鱼已离…  相似文献   

2.
一、不钓低压钓高压 夏天到来后,受热带暖湿气流的影响,高空被低压云槽所控制,导致气压低,无风空气湿度大的闷热低压天气经常出现。受低气压的影响,水中含氧量相对不足,鱼轻则浮头,重则死亡(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小水域)。虽然大型水库水深面广,受低气压的影响小一些,但生活在底层的鱼类,却会因水底含氧量不足,趋氧性促使鱼类上浮到含...  相似文献   

3.
漂流钓也称逐草钓法。是针对草食性鱼类食草的习性,以草为饵来钓取生活于水体中层鱼类,也是在施钓中遇到气候变化(高温)、鱼情变化(上浮)沉钩底钓无法实施时采取的钓法。漂流钓取的对象鱼有草鱼、鳊鱼、鲂鱼、翘嘴红鲇等。漂流钓最佳的施钓时期为每年的5月上旬至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手竿垂钓诱鱼打窝.一般是在钓点投些酒米、稽食之类诱饵。饵料落于水底后散开成平面铺于水底形成“平面窝”。平面窝打窝方法比较简单,是传统钓法最普遍、最常用的打窝诱鱼的方法,钓底层鱼效果较好。但钓中层鱼、上层鱼效果就比较差。有经验的钓鱼人为了提高效率,为了把中上层鱼引入水底聚而钓之,常常在“立体窝”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李利 《钓鱼》2014,(7):24-25
春天的鱼很容易浮头,很多人见到鱼浮头就感觉头痛,因为鱼只要浮头了,就很少觅食,钓者也就无从下手。那么要对症下药,必须了解鱼为什么会浮头,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下面让我们看一看有哪些因素会造成鱼类的上浮。  相似文献   

6.
邹思全 《钓鱼》2012,(11):19-19
由于气压低,导致水底含氧量不足,鱼层上移,因水位上升,淹没的杂草腐烂,导致水底酸碱度高、氨氮含量高、PH值改变,水底水质不适应鱼类活动觅食,导致鱼离底。出现这些情况,就不能守着水底不放,若钓离底、半水或浅水处,则会有比较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梁富容 《钓鱼》2011,(8):30-32
近几年来,浮钓鲢鳙很少有收获,底钓反而获鱼多。主要原因是鲢鳙不敢上浮觅食,如果还在中上水层浮钓,当然获鱼量很少,而改为水底沉钓就上鱼多了。那么,怎样底钓才得鲢鳙多呢?  相似文献   

8.
李哲 《钓鱼》2004,(19):38-38
漂流钓也称逐草钓法,是针对草食性鱼类食草的习性,以草为饵来钓取生活于水体中上层鱼类,也是在施钓中遇到气候变化(高温),鱼情变化(上浮)沉钩底钓无法实施时采取应急补充钓法。漂流钓取的对象鱼有草鱼、鳊鱼、鲂鱼、翘嘴红不鲌等。漂流钓最佳的施钓时间为每年的5月上旬~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9.
马建华 《钓鱼》2006,(7):22-23
我在《悬坠钓新解》一文中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话“:随着钓手持续不断的抛竿扬竿,钓点内雾化饵料形成了一个由上而下、互相连接的带状诱饵区,浮标出现了在下行过程中的停顿、上顶或者加速信号,甚至有的时候浮标在还没有站起时就会出现超时翻身或加速站立等现象……把握这种时机扬竿,多数情况下会中鱼,这种现象使钓手意识到底栖性鱼类有时候是可以上浮摄食的!通过一定的手段将鱼引离水底而钓获成了很多钓手的取胜之道。与此相适应的是饵料品种的多元化,以及粉状饵料特别是拉饵的普及使用,使得饵料可以根据鱼情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停留在钓手设定…  相似文献   

10.
颜恒 《钓鱼》2009,(7):42-43
关于对复杂水底鱼情的描述,有这样一些钓谚,如:“钓乱钓脏,不钓光光”、“水下瓦砾多,钓鱼不打窝”、“水底复杂,鱼把堆扎”等,都表示鱼是喜欢呆在水底地形比较复杂的水域里面的。  相似文献   

11.
重庆 《钓鱼》2005,(16):38-38
稻花香指每年白露节气至秋分这一段时间(即每年的8~9月水稻拔节,稻穗开花的时期)。这一段时间烈日炎炎,气温一般在30℃以上,水库、湖泊水体的表层温度升高,但是水底温度却因受光照少,温度适宜而符合鱼类身体需求,鱼大多前往深水区域活动。夏季由于鱼类已经过一个春季的摄食,身体变得强壮,加之夏季的天然饵料丰富充裕,使鱼类的摄食有了选择的余地,所以人们施钓时感觉鱼很难钓。  相似文献   

12.
<正>钓浮是指将钩饵悬浮于不同水层,是垂钓水体中下层、中层或上层鱼类的方法。钓底是指钩饵落入水底,垂钓栖息于水体底层鱼类的方法。钓浮的精髓在于找鱼层。很多钓友在钓浮时之所以钓不到鱼,就是没有找到鱼层。找鱼层的方法很多,一般情况下建议从离底开始慢慢搜索鱼层,每次将浮漂下拉20厘米左右,每个水层抽上十几二十竿,没鱼上钩就继续下拉浮漂,一直拉到水皮为止。如果还没鱼上钩就从水皮继续向下找鱼层,只要找准鱼层,  相似文献   

13.
张之晔 《钓鱼》2008,(1):16-17
竞技强调雾化,至于把雾化归功于某个鱼饵实在牵强。比如钓鳊鱼要不断撒湿的菜菇饼,诱饵渐次下沉,沉底的鱼离底摄食弥散的悬浮状饵料。再如钓罗非鱼顺风撒米糠,先是小罗非上浮,接着米糠吸水下沉,把大罗非引到半水。其他如钓白鲦也是如此。竞技把雾化演绎得无所不能,引得不知就里的钓手把雾化当成法宝。然而钓大鱼,钓赖在水底的鱼,雾化就显得疲倦了。  相似文献   

14.
拉饵钓鲌鱼     
李洪生 《钓鱼》2005,(18):25-25
悬坠拉饵的鲍鱼钓组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季节来选择钓竿,就一般的情况而言,冬末春初使用45米的手竿,这是因为水库湖泊中的鱼为了能够摄食,已从水库湖泊的中间游向近岸。为什么能够钓浮,其主要原因就是深水处的水温不能满足鱼类的需要,鱼自然地上浮到能接近自己体温的泳层。因此春秋两季使用45米的即可,夏秋季竿最好使用5.4米或更长的竿,这是因为夏季钓鱼人多,加之鱼浮于水表的原因,河岸边不安静,加上鱼本能的戒心,故离岸较远。使用短竿钓获的鱼不仅少,而且个体较小。从钓获的角度看,夏秋两季用长竿的效果要远远大于用短竿,钓的鱼也大。所以钓组尽量以长竿为主。  相似文献   

15.
程宁 《垂钓》2002,2(1):31-33
手竿钓鲫中,鱼吃底饵时浮标会表达出以下三种标准的鱼讯语言:1.下顿。静止中的浮标突然瞬间下顿.浮标下顿的力道似乎很大,但下顿量很小,一般在一目(10毫米)左右.有时甚至只出现三四毫米的下顿。2.上浮下顿。静止中的浮标突然缓缓上浮,但浮起四五毫米甚至只浮起两三毫米突然又掉头向下转变为下顿,其下顿量很小.但很有力。3.送标。静止中的浮标突然平缓而持续地上浮,上浮量在两三目到五六目之间,有时会达到七八目甚至把浮标送倒为止。以上三种浮标的鱼讯语言是钓底层鲫鱼时,浮标定讯语言中最常见的、也是广大钓鲫爱好者最喜欢看到的浮标语言。有经验的钓友基本都能把握住这三种中鱼的机会,并从中获得极大的观标乐趣。然而对初学钓鲫的朋友来说,要想掌握这三种浮标语言,并非轻易就能做到的,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只有当判断准确,手眼配合默契,动作敏捷,提竿速度和力度配合得都很合理时,才能享受到这种妙不可言的中鱼感觉。  相似文献   

16.
郁文生 《钓鱼》2006,(11):30-31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自然水域中鱼类正日趋活跃,尤以小型鱼类更是忙不迭出游、嬉戏、觅食、罗汉鱼和鳑艘鱼就是属于此类。那么究竟如何钓取此等鱼类?我认为.钓此等鱼并非是难事.即便刚学钓鱼者,只要认真对待,要领也易掌握。  相似文献   

17.
张炎冰 《垂钓》2003,(4):42-44
钓术变化改变了鱼类的摄食方式,鱼长时间不咬钩,只需将钩轻轻提离水底,到钩重新下沉时,鱼就会突然咬钩并表现为黑标。除了抬标和黑标之外,星标还有另一种鱼讯形式——晃标。  相似文献   

18.
所谓“捏饵钓法”,就是在手竿钓原有的钩、饵外面再捏上一小块沉底即化的饵料,以达到多诱鱼、增加钓获量的目的。一、捏饵钓法的优点1.诱鱼范围大,效果持久,密集度高。捏饵钓法每次投竿都相当于“补窝”,且钩饵入水轻,不会惊动水底鱼类,因而可以达到连续诱鱼的效果,不像常规投饵补窝需要发窝时间。另外,捏饵在每次入水下沉过程中都有少量散落,扩大了诱鱼的辐射范围,大多数饵料则散化在钓点周围很小范围内,能吸引鱼集中索食。所以,捏饵钓法能很好地统一扩大诱鱼区域和缩小鱼窝面积这对矛盾,事实上,从诱鱼角度而言,捏饵钓可…  相似文献   

19.
冬钓浮鲫     
瞿高兴 《钓鱼》2014,(3):30-32
冬钓浮鲫,乍看不合常理.想想看,天寒地冻,气温水温都很低,鱼的活动十分缓慢或者干脆不活动,哪里还会上浮索食呢?但是,对于耐低温的鲫鱼来说,冬季不仅会进食,而且在特殊的情况下还会上浮索食。  相似文献   

20.
《钓鱼》2008,(1)
竞技强调雾化,至于把雾化归功于某个鱼饵实在牵强。比如钓鳊鱼要不断撒湿的菜籽饼,诱饵渐次下沉,沉底的鱼离底摄食弥散的悬浮状饵料。再如钓罗非鱼顺风撒米糠,先是小罗非上浮,接着米糠吸水下沉,把大罗非引到半水。其他如钓白鲦也是如此。竞技把雾化演绎得无所不能,引得不知就里的钓手把雾化当成法宝。然而钓大鱼,钓赖在水底的鱼,雾化就显得疲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